APP下载

定向运动对儿童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0-01-06李运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50期
关键词:定向运动自我效能感儿童

李运勇

【摘要】近年来,我国儿童心理健康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国家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把“健康第一”的目标作为指导思想,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当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地位同样重要,自我效能感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之一。与此同时,定向运动也开始走入体育课堂,由于定向运动的趣味性与竞争性的特点,对于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的提高,非常具有针对性,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促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笔者将试图通过研究定向运动对儿童自我效能感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出定向运动与儿童自我效能感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定向运动;儿童;自我效能感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修订)为工具,通过定向运动的实验干预,阐述定向运动对儿童的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与作用,目标在于,通过儿童自我效能感提升的敏感时期,通过可以量化的指标,寻找更有效地把儿童自我效能感的水平提升的方法。

(二)选题的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研究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理论研究的多样性的不足,更是在定向运动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中填补了空缺,丰富定向运动科学研究和加深自我效能感理论各自研究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探索定向运动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将来的学者提供某些思想和内容的参考思路。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这个观点,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提出,主要分析了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理论。当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在某种情景下,对自己完成事物的能力的期望值,称为自我效能感。他认为,期望值是思想和行动的媒介,是行动的决定性因素。自我效能感由两个部分组成由期待效能与结果效能,期待效能是自己对某件事情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成果进行初步的判断,期待效能越强烈,越有可能接近自己初步判断的成果,结果效能是对某终行为造成的某种的结果进行提前预判。

2.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自我效能感能的高低会影响到儿童的行动执行。在每一天的行动中儿童会做出很多的选择,自我效能感相对高时会作出勇于尝试或挑战自己。

(2)自我效能感能高低会影响到儿童思考能力或者心理反应等。儿童在自我效能感高的时候处理复杂的问题时会善于思考,寻找适应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到儿童学习或知识。自我效能感高的儿童在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有着较高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可以胜任新技能的学习,会积极接触新鲜知识,想方设法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定向运动

1.定向运动的定义

定向运动是参与的运动员使用地图和指北针,地图上图标指示的有序列的点标,然后在最短时间内,按照有效的顺序到达所有点的运动员获得胜利。定向运动起源于在森林,发展到郊区和城市公园中也可以进行,为了简化难度,提高安全性,在大学、中小学校园中进行也逐渐兴起。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全民健身活动,无论性别如何,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加,而且参加的门槛很低。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还可以培养运动员独立思考能力,解决独自遇到的困难,并培养在高压下对体力和大脑做出快速而果断的反应的能力。

2.定向运动的特点

(1)趣味性。定向运动在比赛时,运动员会根据地图路线的指引在通过不停地选择路线,到达指定点标。每一次的地图,都有着不同的路线选择,增加了趣味性。

(2)群众性。定向运动可以根据场地,设定不同难度的路线。让不同水平的运动在体验到比赛的乐趣。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到其中。

(3)竞争性。定向运动与一般的体育竞技运动比赛类是,有较高的竞争性。在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比赛者要有充沛的体力,也要有识图及辩图能力。

(4)实用性。定向运动在比赛的过程中锻炼运动员的观察地图,思维选择路线,实际识别地形等。

(三)定向运动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国内体育学方面专家学者对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相关研究非常积极。该理论的应用以及对该理论涵盖的各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调查,例如,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方面),体育运动心理(对身心健康影响),运动训练(如何运用自我效能感提高运动成绩)领域,随着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各阶层体育学专家逐渐意识到自我效能的重要性,但目前,自我效能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大多数国内学者以运动训练为背景,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运动成绩,对心理各方面影响因素分析。实验研究比较少。

2.理论方面的研究太多,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却很少,缺乏将儿童自我效能与具体体育运动试验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定向运动对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通过分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佛山市南海区金溪小学一至六年级1349名学生中抽取9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内容及实验需要,通过中国知网(CNKI)、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WOS(SCI/SSCI)等文献资料库,查阅国内外大量的有关于“定向运动,定向越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文献资料,并对收集到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检索出近80篇论文及期刊。了解了当前国内外定向运动在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等做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2.问卷调查法

在修订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题项时,参考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澳大利亚学者James Neill编写的Life Effectiveness Questionnaire(LEQ—H)、华东师范大学边玉芳编写“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等量表。在这些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有效、符合儿童的心理基本原则,对相关题目进行了初步筛选,形成了本研究的量表。

(三)实验法

1.实验流程图

实验流程如图3,先确定被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佛山市南海区金溪小学一至六年级的9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两个组,一个为实验组与一个为对照组。在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实验前的准备,进行体质测试和基础调查问卷,收集相关在实验前的数据。随后,按照设计好的定向运动课程为实验组进行实验干预,对照组这是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

2.实验时间及实验次数

实验时间:于2019年9月—2020年1月。实验组在按照正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之外增加每周进行三次定向运动课程,每次40分钟的干预。减去不可抗力的天气及国庆黄金周假期的影响,实际完成15周,共45节课程。对照组:按照正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日常的学习。

3.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实验儿童的相关体质数据、实验儿童的基本情况问卷及定向运动的实验干预前后测量试验数据运用spss23.0及A—MOS24.0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基本情况分析

1.实验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性分析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2.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情况分析

本实验参加实验的儿童为金溪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1349人中分层随机抽样出90人,并将实验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如表3所示,儿童参加实验的性别人数。如表4所示,两个组别的年级分布情况。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身体体态类数据(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肺活量)以及是身体基础素质类(50米、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个组别的国家体质测试标准的差异情况。

从表5可以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儿童性别、年级、体质情况没有显著差异,性别(P=0.833),年级(P=0.671),身高(P=0.997),体重(P=0.764),肺活量(P=0.775),50米(P=0.599),坐位体前屈(P=0.808),一分钟跳绳(P=0.691)P值均大于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儿童在体质情况上没有显著差异。从而得出本实验中参与实验的儿童在体质情况上基本同质,身体运动能力基本相同,已排除体质情况影响实验。

(二)儿童自我效能感实验研究

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自我效能感比较

实验前,为了解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是否有差异性的情况,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首先是为了对比实验前两个组别儿童在自我效能感高低上是否有差异性,即主体变量儿童自我效能感高低层面是否具有同质性,以便于后面调整或改进教学实验干预方案。表6可以得出,儿童在定向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各个维度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效能感上,差异不显著,我们可以认为两个组别的儿童对于自我效能感基本同质。

2.实验前与实验后,对照组儿童自我效能感比较

以下为实验前、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的比较分析情况,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表7的数据,可以发现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因素之间的变化,P值在于0.170-0.673之间,并没有发生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效果也不明显,说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自我效能感没有存在显著性差异。

3.实验前与实验后,实验组儿童自我效能感比较

以下为实验前、后,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感的比较分析情况,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表8实验组的实验前与实验后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下转第18版)(上接第17版)比较中可以看出,自我效能感在社交能力成就动机、领导力、情绪控制、主动积极、自信心在实验前后都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在平均值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各维度的具体的变化,干预最为显著为“主动积极”维度,其次到“社交能力”及“领导力”。试验后没有明显差异为“时间管理”及“智能灵活”维度没有明显提高。

4.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自我效能感比较

实验后,为了解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情况,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从表9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社交能力”“成就动机”“领导力”“主动积极”“自信心”这五个维度中有显著差异(P<0.05),在“時间管理”“智能灵活”“情绪控制”三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实验组的平均值各维度之间比对照组整体较高。借此说明定向运动对儿童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较好的中介作用与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喜欢体育运动、每周有固定的运动次数、体育运动比赛中获奖次数等因素会促进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提升。

2.定向运动相比于一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能提升儿童自我效能感。

3.定向运动对儿童自我效能感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主动积极、社交能力、领导力上有较为显著提升。

(二)建议

1.在平常的生活中,让儿童更多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体验不同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运动锻炼的次数,在体育比赛中多增设比赛奖项等。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定向运动纳入小学体育课程,利用定向运动来促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并开发一些简单的游戏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让孩子们参与更多的户外体育运动。开发与设计适合于儿童的定向运动课程,降低定向运动的参与门槛,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到定向运动中来。对体育教师进行定向运动相关知识普及,在日常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加入定向运动的元素,例如课堂中可以融入把地图卡通化,在点标处增加互动的游戏,识图优秀、寻宝游戏等,进一步提升儿童的自我效能感。

3.重视儿童的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增加有助于儿童在日常学习,主动积极、自信心、社交能力有正相关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提升有助于良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及养成。

参考文献:

[1]]Conger,JayA,Kanungo,Rabindra N. The Empowerment Process: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8(13).

[2]]刘艳.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研究[D].鲁东大学,2016.

[3]肖红艳,孙素梅,王建新等.自我效能理论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J].山东体育科技,1997(2).

[4]朱宪峰,王翔.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与展望[J].浙江体育科学,2005(4).

猜你喜欢

定向运动自我效能感儿童
新兴智慧型体育项目——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植入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浅析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价值和对策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