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秀湖国家湿地公园设计
2020-01-06林凤明
林凤明
摘要:合理利用秀湖湿地景观和棋盘山风景区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秀湖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适度开展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促进棋盘山风景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河流湿地;科学恢复;湿地科普;辽宁秀湖湿地
1现状分析
1.1城市解读
辽宁秀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沈阳市城区东北部,距市区17 km。由秀湖湖口至蒲河上游区段全线8km长,是沈阳市蒲河的源头之地,湿地地处沈抚同城浑河北岸的核心地带,与抚顺高湾经济区毗邻,是沈阳经济区沈抚连接带上的重要节点,沈抚同城规划建设的先导区。
1.2区位分析
沈阳市是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经122°25~123°48,北纬41°12~42°17之间。东临抚顺市和抚顺县,南与本溪、辽阳2市相连,西与台安县、黑山县接壤,北与彰武县、铁岭县和法库县毗邻。境内东西长105km,南北宽85km。
2项目定位
辽宁秀湖湿地是东北地区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具有自然、完整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同时也是辽河流域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时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秀湖水体污染、水质下降,因此恢复蒲河水体的自身生态净化功能是本次规划的主要内容。
辽宁秀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力图展示东北地区河流湿地特有的湿地景观以及动植物资源,着重维护辽河流域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保护自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核心定位为:棋盘山风景区生态建设的重点、湿地动植物的家园、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沈阳市民休闲游憩的乐园。一力图将辽宁秀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集自然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环境保护、水质净化、水生态安全、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公园,进一步深化沈阳市的生态建设。
2.1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
蒲河是辽河的二级支流,辽宁秀湖湿地处于秀湖、浑河交界区域,保护与恢复蒲河生态系统功能,能解决秀湖湿地周边及区域的水污染问题,进一步确保区域水资源安全。
2.2合理平衡湿地保护与生产
针对辽宁秀湖周边干扰因素,通过恢复秀湖湿地生境,重点保护好原有河流、沼泽湿地,在蒲河流域农业种植区内全面提倡绿色种植、养殖,把湿地保护与生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科学统筹湿地资源
规划区域内丰富的湿地、水、动植物资源是秀湖湿地的建设基础,合理统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才能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秀湖湿地的良性循环。
2.4打造区域共管示范
通过湿地公园区域内科学合理的社区管理,有效整合周边资源,为解决我国农耕生产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良好的示范。
2.5营建特色科普、休闲区
棋盘山风景区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征,充分突出秀湖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特色。秀湖物种资源丰富,恢复河道内的生境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物种的丰富度。
在满足物种保护、水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为市民提供休闲、运动、科普学习的大型开放空间,充分发挥湿地的社会效益。湿地公园以秀湖湿地及湿地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全面保护秀湖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秀湖湿地水文生态过程、结构与功能,改善和恢复湿地生境和水禽栖息地,合理利用秀湖湿地景观和棋盘山风景区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合理开发秀湖湿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适度开展湿地生态文化旅游,促进棋盘山风景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政府为主导”和“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规划遵循“重在自然、贵在和谐、精在特色”的建设理念,强化生态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通过大力开展湿地科研监测、宣教展示、生态利用等,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规划原则
3.1保护优先,科学恢复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坚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学恢复是以湿地自然的演替过程、自身植被群落组合及空间分布为依据,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恢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最大限度恢复和保护各类湿地自然的生态特征和风貌,达到恢复秀湖湿地的生态结构与功能的规划目标。
3.2净化水质,确保水资源安全
辽河流域水网发达,地下水资源充沛。蒲河作为辽河的二级支流,水质净化、水域安全是首要保护对象。对于人为影响严重的湿地,通过适当的人工措施开展水质净化等恢复工程,不仅为恢复和重建湿地生境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加大了辽河流域水域安全的保障。
3.3生产、生活与湿地保护的协调与融合
蒲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生产、生活与湿地保护的协调与融合成为秀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主要任务,从而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3.4全面统筹规划,建设分期实施
根据辽宁秀湖国家湿地公园资源分布情况、保护物种分布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辽宁秀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并根据建设内容的轻重缓急和现有条件分步实施,制定保护恢复优先、合理利用随后的近、中、远期三期的实施计划。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前提,规划并成为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湿地公园的依据,同时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
3.5合理利用與科普宣教的有机结合
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公众环保意识,让公众了解、感受湿地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充分体现人类回归自然的参与式理念,在具体的景观布局、建筑设计和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让游客感受到人文关怀,通过展示湿地的多重生态功能,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自觉性,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功能。与此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息、娱乐等场所空间,合理利用与科普宣教通过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湿地科普与利用倍增的社会效益。
3.6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当地文化
充分突出秀湖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特色,在保护现有特色景观资源的基础上,规划突出湿地公园所在的棋盘山风景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4功能分区
根据湿地公园资源特征和分布情况、干扰程度分析以及自然人文单元的完整性和管理便利的需要,将辽宁秀湖国家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各功能区分区界线明显,功能分明,便于辨识和管理,既突出各功能区自身特点,又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1湿地保育区
湿地保育区是开展湿地保护、湿地资源监测等措施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4.2恢复重建区
恢复重建区内通过恢复湿地的自然形态,培育湿地生态的自我循环功能,营造湿地水文、生态过程和环境,并适当地设置科普宣教点。
4.3科普宣教区
科普宣教区主要以湿地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宣教功能和游憩休闲功能展示为主。
4.4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以及其他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活动的区域。
4.5管理服务区
湿地服务管理区主要具备管理和服务功能,使湿地公园得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为参观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根据保护和管理的需要,构建秀湖国家湿地公园完善的保护和管理体系,并建设相应的保护、管理设施;配置相应的保护、管理设备,为参观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良好的管理、保护和服务功能。
(收稿: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