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促进闭坑矿山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2020-01-06李国东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植被恢复技术

李国东

摘要:从科学角度提出加快闭坑矿山植被恢复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参考性文件、技术措施规范,目的是以自然恢复为主,以人工恢复为辅的活动方式。为废弃矿山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闭坑矿山;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技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解决历史遗留、责任人灭失或无法确定责任人的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作,根据《朝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2018-2022年)》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朝阳闭坑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人工促进天然植被恢复技术规范》。

人工促进天然植被恢复是指在闭坑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生态治理过程中,以隔绝人为再次破坏,提供自然恢复基础条件为原则,采取必要的人工措施,促进天然植被恢复的治理方式。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政府承担治理责任的,历史遗留、主体灭失或无法确认治理主体的闭坑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的植被恢复。

2基本原则

2.1坚持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原则

技术指标科学合理、治理措施明确、技术环节清晰、并符合区域内行业、产业发展相关规划。

2.2坚持安全原则

确保治理区域稳定、安全,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

2.3坚持因地制宜、一矿一策

2.4坚持天然恢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

确保治理措施不会对已经生长的植被造成大规模二次破坏。

3参考规范性文件

GB/T-1 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DB21/T 2019—2012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技术

DB21/T 2230—2014矿山及其他工程破损山体植被恢复治理验收规范

TD/T 1036—2013《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LY/T 1 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21/T 2052—201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 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表

GBT 15162—2018飞播造林技术规程

4术语及解释

4.1斑块

治理地块内20m2以上,没有植被覆盖的区域。

4.2植被盖度

乔、灌、草等植被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的百分数。

4.3三区两线

居民集中生活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景观区、交通干线、河流沿线。

5场地的选择

场地应在“三区两线”及敏感部位、易灾部位以外。治理区域附近人类活动不频繁,有“隔绝人为再次破坏”的条件。

场地相对平整、边坡稳定,且不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积水、沉陷等隐患。

场地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具备一定植被生长的土壤条件和降水量,土壤无毒、无害、无放射性等有害成分。

6技术措施

6.1场地整理和边坡处理

场地相对平整,如有垃圾需清理。保证边坡稳定,必要的危岩清理。易发生水土流失地段修筑坡顶截水沟、竖向排水渠或挡土墙等设施。

6.2客土

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等土壤条件不能满足植被正常生长需要时,应客土。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可以对斑块进行整体客土或穴状客土。或对原土壤进行物理修复、生物修复、化学修复。

对斑块进行整体客土,客土后,场地有效土层厚度自然沉实后不小于0.3m。

植苗补种区域,可以采用穴状客土,种植穴规格原则上按照补植苗木种类的需求确定,种植穴深度不低于0.3m。

6.3植被恢复

6.3.1植被恢复。应根据治理场地、周边实际情况确定,考虑与周边林种、树种相适应。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鼓励乔、灌、草复层种植。

6.3.2种植方式。乔木和灌木可以采取植苗造林或播种的方式,草本采取播种的方式。树种选择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根系发达萌蘖力强、冠幅大的树种。有条件的植苗种植方式,株间可以播撒草籽。

6.3.3整地方式。选择穴状、鱼鳞坑、水平沟整地。

6.3.4人工封育方式。在林间或林内闭坑矿山面积在0.33hm2以内的地块,周围的树种是油松、荆条、榆树的,利用天然落种(油松、荆条、榆树种子)发育,可以进行人工封育成林方式。

苗木使用DB21/T 1292规定的I级苗木。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 7908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主要造林树种初植密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6.4植被盖度和造林成活率

6.4.1植苗造林。治理场地当年植被盖度大于30%。当年植苗造林部分,成活率大于65%。3年后场地林木保存率大于60%,且場地内无斑块。

6.4.2播种造林。当年播种有效苗覆盖面积大于30%。第2年有效苗达到初植密度以上,且分布均匀。3年后场地林木保存率大于60%,且场地内无斑块。

7安全警示

应在坑口、集水坑、边坡等易发生危险地区设置必要的警示措施,防止人畜跌落。

8后期管护

恢复植被后的3年内,实施管护,采取必要隔离措施,设置隔离网或生物隔离带,干旱时有条件的可以浇水,设专人定期巡查,防止人畜造成不利影响。

9其他要求

项目选择和场地恢复治理方案要经过地质、勘探、林业等专家充分论证,确保场地安全稳定、治理措施科学合理,能够达到场地恢复效果。

(收稿:2019—10—17)

猜你喜欢

植被恢复技术
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模式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