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泰安市河道治理与生态美化融合
2020-01-06徐国东宁方锋
徐国东 ,宁方锋 ,陈 生
(1.泰安市河湖管理保护服务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2.宁阳县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山东 宁阳 271400;3.肥城市河道管理保护中心,山东 肥城 2716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在进行河道治理中,在满足河道传统功能的同时,也对河道探讨加入美学价值。以往的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只注重蓄水、防洪、排涝、发电、灌溉等使用功能,忽视了人文与环境的和谐性需求,河道工程建设给人们留下的直观印象普遍是“粗老笨壮”,缺乏美感。近几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推进,传统的设计理念逐步得以改变,泰安市在河道治理中进行了一些生态美化方面的探索。
1 经验做法
1.1 实施大汶河综合开发
自2009年起,结合泰安市创建国际旅游名城,经过4年的努力,泰安市累计投资10亿余元,先后建成6座拦河坝以及泮河人工湿地,在大汶河上形成了长50 km、静态蓄水8 000万m3、面积25 km2的生态景观,将沿河岸线公共绿地与景观节点相串连,再辅以沙滩游乐、水上娱乐、森林乐园、主题广场、奇石垂钓、会议娱乐中心等设施,达到了“水清、流畅、岸绿”的效果,有力地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引领泰安市实现了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发展”的跨越,使大汶河逐步发展成为泰安市的绿色生态带、休闲观光带、快速发展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环境支撑。
1.2 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
泰安市把直接影响农村环境面貌的中小河流列入到治理规划中,探索河道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坚持“水安全、水经济、水文化、水生态、水景观”五位一体方针,“水、岸、滩、路、堤、景”一体推进,不断创新工程建设和管理模式。汇河东平县段治理工程的建设成为水上东平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汶河宁阳县段围绕水文化,结合旅游开发实施河道治理,成为河道治理的优美风景线。
1.3 打造城区河流景观文化
泰安市依托泮河、叉河、开元河等天然水系,把泰山历史文化、泰安民俗风情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建成公园,给居民增添了娱乐、休闲的新去处。另外,对贯穿肥城市城区的康王河进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建设形成水清径幽、景水相融、人水和谐的水域园林,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水利风景区”,2008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2 综合考虑因素
2.1 历史文化
河流是人类聚居地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些文化成为影响人类聚居地风格和环境美化的重要因素。
2.2 周边环境
不同地域的河流有着不同形态周边的环境,规划设计者应当根据河流上、中、下游流量和流速的不同,以及流经城镇、田野地带的不同,从河流与河岸环境情况的角度入手,将河流周围整体环境都纳入美化范围。
2.3 河流分阶段和多样性
河流既有整体功能,也有分阶段功能,所以必须对河道功能进行分段处理,突出各个阶段的功能亮点,形成多样化的设计特色。
2.4 设计单位选择
设计人员专业素养决定着设计质量的高低。河道治理不仅要关注工程的应用效果,同时要考虑工程建筑设计的整体美感。
3 工程与生态美化融合的思路
3.1 提高生态美化应用的认识
河道治理规划设计兼顾生态、旅游、环保、文化功能,实现河流与园林、景观与功能、安全与亲水、防洪与生态、美化与净化、历史与现代、人文与工程等关系的协调发展局面,并根据河流的地域特点,发扬文化传统和恢复自然生态,创造更有特色的河道文化。
3.2 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规划设计
河道治理设计应对当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环境景观等进行多方面的调研,融合地方文化、乡土风俗,将治理工程与历史变迁有机结合,使工程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融为一个充满有机整体。针对不同的河段,设计出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工程美化方案,达到人与自然的融合,实现质量与美观有机结合的最终目的。
3.3 认真吸取业主的意见
业主作为地方河道的运行管理者,对人文、自然环境、河流历史、地方发展规划等有着更深刻的了解。设计人员应与业主进行认真沟通,尊重并吸取业主的意见,在设计方案中充分体现业主的意图。
3.4 注重美化元素的合理搭配
1)突出功能美。功能的实现是工程设计的首要目的,功能美是工程审美的首位。设计人员应正确认识河道治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作用,让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实现使用价值,体现功能美。
2)突出形式美。优秀的工程作品通过工程的平面布置、建筑物布置、造型形态上的有机配合,构造出河道工程自身的功能美和形式美。按照河道演变规律因势利导,确保河弯半径、岸线堤线流畅,避免河段过分弯曲和狭窄而影响河道泄洪,并应统筹考虑工程的合理布局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使工程布局既井然有序,又因地制宜。
3)突出材料美。材料美是工程美的一个重要层面,无论从功能角度还是审美角度,材料的质感与颜色是影响造型设计风格的主要元素之一。
4)突出技术美。在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不仅要采用材料、工艺、方法、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还要运用好形、光、声、色等美学的四大载体。
3.5 提高设计人员技术水平
河道治理工程需要依靠设计元素,通过构图方式,来表现美的形式。美化效果的关键要看设计水平,要求设计人员不断加强专业能力,提高设计水平和景观搭配能力,创造出兼顾功能、效益、质量、美观、生态的综合性设计作品。需要设计师将水利设计、建筑艺术创作等都融入到河道治理中,赋予其“美”的感染力,使人们得到美的精神享受。
3.6 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美观的关系
河道治理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河道规划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应充分考虑整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应在满足功能和规划设计效果的前提下,以取用地方材料为主,既可降低运费,又可与当地其他建筑协调一致。
同时,绿化种类更应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的物种,既便于管理又可以维护生态的平衡。设计人员应多到现场实地考察,精心推演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果,实现优化设计、降低成本、美化环境、生态环保等多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