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陵城区水安全保障措施探析
2020-01-06李晓明李高超
李晓明 ,李高超 ,吴 琼
(1.德州市陵城区水利局,山东 德州 253500;2.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政府,山东 德州 253500;3.德州市陵城区自来水公司,山东 德州 253500)
德州市陵城区位于鲁西北平原,总面积1 213 km2,耕地7.8万hm2,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县。目前陵城区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差距,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水问题依然突出,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完善,“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惠民生”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1 水安全保障现状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陵城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562.8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3 m3,是全省水资源较贫乏的县市之一,属中度资源性缺水地区。现状当地地表水的利用仅是通过拦河闸拦蓄部分径流,可利用水量少且保证率低。区内地下水开发现状已接近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上限,局部地区存在超采现象,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潜力不大。2016年陵城区实际供水量中,外调水量占总供水量的59%,黄河水是陵城区重要的支撑性水源,自2011年山东省开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约束趋紧,目前已达到区域引黄总量指标上限。
1.2 水利工程现状
经过多年持续推进水利建设,陵城区已基本构建起城乡供水、节约用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和水利管理综合体系。通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实施,截止2018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5.61万hm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72万hm2。陵城区先后组织实施了新隔津河、李塔子沟,张丰池河等二十多条骨干河道清淤治理,对笃马河、马颊河故道、朱家河、禹临河部分河段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后的河道展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对柴家闸、后张闸、三里河闸进行除险加固,改建后水闸蓄水灌溉、防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有效改善了周边农业生产条件。
2 存在的问题
2.1 节水型社会尚未真正形成
一是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尚有提升空间。潘庄引黄灌区和李家岸引黄灌区规模较大,改造所需投资额大,地方财力有限,除国家投资补助外,市、县财力无力承担配套资金,致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建率不足50%;二是传统产业占工业的比重约70%,传统产业整体耗水量较大;三是城镇用水存在跑冒滴漏问题,大部分学校、机关、社区尚未建立中水回用系统,未实现水资源二次利用。
2.2 水资源调配工程体系尚不完善
一是引黄供水工程体系尚不完善,陵城区对外调水依赖程度高,全区粮食生产、工业、生活、生态用水逐年增加,特别是整建制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后,迅速拉高了对黄河水的需求量,当黄河水等外调水难以保障时,农业、工业、生活争水矛盾更加尖锐;二是部分雨洪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2.3 防洪减灾体系尚存在薄弱环节
部分河道淤积严重,病险涵闸、险工险段隐患多,支流河道淤积不畅,田间工程配套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低洼地易涝、高亢地引水难的问题依然存在,防汛抗旱形势仍然艰巨。
2.4 水生态保护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陵城区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加之开发利用不合理,部分地区河流干枯断流、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水源地水质等水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2.5 现代水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全区水资源高效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形成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的强大合力。水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水利执法专业力量不足。部分地区对水利的战略定位认识不足,水忧患、水危机意识不强。专业化、多元化治水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参与治水积极性不强,部门协同治水力度不足,全社会治水兴水格局尚未全面形成。
3 总体思路
以马颊河、德惠新河为骨架,以引黄渠系、引江河系为脉络,以水库、闸坝、泵站为节点,贯穿打造全域化水生态景观长廊的理念,通过推进节水型社会工程建设、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强化水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和深化水管理改革,构建起城乡供水安全、防洪除涝安全、水生态安全有机耦合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4 具体措施
4.1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大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严控区域取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项目,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实现新增灌溉面积用水通过农业自身节约的水量解决;加快完善用水定额、计划用水、计量监控等制度,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加大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推进,加大节水器具、控损控漏、再生水源利用以及循环利用工程等,提升全民参与节水意识,达到城镇节水的降耗。
4.2 加快水资源配置
统筹马颊河、德惠新河、地下水、黄河水、外调水、中水、雨水水源调度,以闸坝、平原水库、塘坝等各类蓄水设施为调蓄中枢,建立“外引内蓄、库河相联、多源互补、城乡一体”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体系,形成“以引调客水为主、以本地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为补充、以深层地下水为应急储备”的多水源联合配置格局。
4.3 强化水灾害防御
以马颊河、德惠新河干流为骨架,以流域面积200~3 000 km2支流为脉络,以流域面积200 km2以下河道为枝叶,以拦调蓄建筑物为节点,以水生态景观长廊建设为引导,以“治理一条、打通一条、连通一条”为目标,进行河道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打造全区河河相通,沟沟相连,水景一体的防洪除涝安全保障体系。
4.4 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一是以“水功能区纳污红线”为约束,倒逼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二是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三是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增强蓄水保土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健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一系列制度,改善河、库和地下水生态环境。
4.5 深化水管理改革
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本地水、黄河水的统一调度。积极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加强水利法治建设,健全完善地方水法规体系,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加强水利执法设施配备,提升执法能力。加快水利信息化集成系统建设,建立水安全大数据库。健全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河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六大任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