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组壶“观澜”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
2020-01-06何震
何 震
紫砂艺术自诞生以来,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好像紫砂是一件多么神奇的宝贝,谈论起紫砂,必要去追究泥料的优劣和做工的全手、半手等等,让许多的紫砂爱好者都会亲自来到紫砂故里宜兴一探究竟。其实,最为根本的是紫砂原矿的稀缺性带来的影响。紫砂矿料只有在宜兴才会存在,宜兴南部丁蜀处于天目山余脉和太湖水域的交汇地带,在经年累月长期的自然作用之力的影响之下,紫砂矿料之中富含有石英、云母、铁质等等大量的矿物质,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气孔结构,在烧制的过程中,经过化学反应又形成了气孔,所以被称为双气孔结构,用来泡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同时,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富有质感的肌理在宜兴紫砂艺人巧夺天工的双手的捏塑之下,可以变换出许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在传统手工制作的基础之上,许多文人雅士也参与设计并制作紫砂壶,把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之中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
我的这组紫砂作品《观澜》由一大一小两把紫砂壶组合而成,采用了方器的造型艺术设计,把紫砂古朴自然,古香古韵的艺术特色完美地呈现出来,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壶身方中带圆,看起来比较笔直的线条,其实腰部有相当的弧度在支撑着层次的凸显,四方的形态之中也掺杂着些许的婉约,壶底非常平整,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壶嘴修长,婉约隽永,出水非常的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挺括有度的方形设计,飞把的造型增添了些许的灵动飘逸之气,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点缀的壶钮如同一座层层宝塔一般富有艺术审美的同时还拿捏舒适。壶身刻绘为一条活灵活现的鳜鱼,身上的鳞片刻绘栩栩如生,最为精妙的就是眼睛,采用了白色点睛之笔,立体感十足。另一把小壶的造型和外观和这一把一模一样,摆放在一起仿佛两条鱼儿在水中相倚相依,快乐自在地游曳其中,有一种观沧海澜波的气象蕴含其中。从整体上来看这组紫砂作品《观澜》的设计非常的独具匠心,一大一小相映成趣,在精致典雅的工艺和刻绘的相得益彰之下,成为了广大壶友爱不释手的紫砂精品,同时也是值得珍藏赏玩的艺术佳品。
宜兴在历史上就是非常著名的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之地。阳羡贡茶、金沙泉水、紫砂茶壶被称作“三绝”,是一种上天的恩赐,也是祖先的恩泽。古往今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流连于宜兴的山水之间,对于三绝也是赞不绝口,希望长留此地,归隐溪山。溧阳县令陈曼生陶醉于紫砂壶的设计和铭文的镌刻,留下了经典的曼生十八,至今依然是文人雅士追捧的对象。我的作品之中“观澜”一词,源于《孟子·尽心上》中的“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原文寓意为尽心知命,追本溯源,了解根本,获知行为方式,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所谓“君子志道”的思想。在我设计和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就是考虑把这一抽象的,但是大家又经常在生活之中可以看到的这个词语尽量的具体化,所以以紫砂方器之中蕴含的方圆之道、刚柔相济的思想为基础,再用陶刻的装饰来凸显出其中的内涵。从整体上来看组合《观澜》,我们可以看到紫砂器型之美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同时还能够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和对于生活的无限向往。这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或者在冲泡茶叶的过程之中,或者在陈列观赏的时候,都可以让我们收获除去紫砂本身以外更多的感悟和启迪。
结语:“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人曾这样赞誉宜兴紫砂的精贵和珍重,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泥土,在紫砂艺人的手中幻化作精妙绝伦的紫砂作品,经过水与火的淬炼之后焕发出新的生命。当我们沉浸在紫砂艺术的美好氛围之中的时候,就可以禅茶一味,心灵相通,感受这天人合一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