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共和国同行,70年风雨历程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访谈

2020-01-06段路晨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陕西创作音乐

文/段路晨

1949年11月20日,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音乐工作委员会宣告成立,后经过4 次更名,最终定名为“陕西省音乐家协会”。70年来,陕西音协从延安出发,团结凝聚广大音乐工作者为开创陕西音乐事业的新局面,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音乐事业、建设先进文化贡献了力量。近日,笔者受《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委托,专访了陕西音协主席、党组书记尚飞林。

◎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

D:段路晨

S: 尚飞林

◎ 创刊号

D:陕西音协成立70年,历经了六届共四任主席,在您之前有关鹤岩、贺艺、赵季平。您1988年进入陕西音协工作,也见证、亲历了音协30 余年的发展历程,您觉得每任主席的工作侧重点有什么异同?

◎ 原《音乐天地》编辑部全体人员合影

S:音乐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联系音乐家的桥梁和纽带,工作都是围绕着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展开,你所说的不同的侧重点实际上与所处的时代有关。第一任主席关鹤岩曾在西北文艺工作团工作,这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领导下的组织。随着他们进入城市,也将延安时期的传统带入了城市。1949年10月,《群众音乐》创刊,这个刊物是在《群众文艺》歌曲单篇及后来的《群众文艺》歌曲副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那时人们接受信息来源单一,群众文化活动、全民歌唱就成了一个重要途径。每期刊物出版后,编辑们就下社团教歌,深受欢迎。大家都等着新一期刊物出来唱新歌,因此刊物的发行量很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倡导挖掘民间音乐,于是相继编辑出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陕西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陕西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陕西卷》等书籍。第二、三届主席贺艺是西北野战军文工队的战士,后来到延安歌舞团工作,他在任期间组织了很多演出、比赛、研讨会。那时候音协财政经费紧缺,但贺艺主席实际工作能力很强,要经费、拉赞助,克服了很多困难。第四届主席赵季平以他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陕西音协在全国音乐领域中奠定了特殊的地位,将陕西音协工作置于一个大格局下。他在任期间将音协工作带入了正轨,举办的活动往往是全国性的,与中国音协相互支持,工作联系十分紧密,我与季平主席搭班子,学到了很多东西。2005年,国家对人民团体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了事前报告、事后总结制度。我作为第五、六届主席,将以往不定期举办的各类奖项规范为“陕西音乐奖”,分声乐、器乐两类,单年声乐、双年器乐。恢复了上世纪80年代的“西北音乐周”,与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党委宣传部、文联和音协共同主办“西北音乐节”,每两年一届,成为西北地区的一项音乐活动。每年“规定动作”与临时性的工作同时进行,虽然紧张,但却是有序的。有意思的是,关鹤岩、贺艺与我都来自延安,形成“延安精神”的一种自然传承。

D:从上世纪80年代的“西北五省音乐周”到如今的“西北五省音乐节”,陕西音协在中间起到什么作用,这个活动为西北音乐带来了什么?

◎ 首届中国西北音乐节

S:“西北五省音乐周”举办的时期,各省的音协主席都是延安时期的老一辈革命家,我参加了最后一次在新疆举办的“天山音乐会”。后来的“西北音乐节”陕西是发起单位,联合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党委宣传部、文联和音协共同主办。这个活动首先增加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西北有花儿、陕北民歌、新疆木卡姆等丰富的民歌和民间音乐资源,是民族民间音乐的富矿。再就是让作品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音乐节相继取消或者暂时停办之时,“西北音乐节”就显得尤为珍贵,在全国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三是全国性的评奖大幅度减少,我们利用西北音乐节这个平台,举办了佛坪、留坝、神木、玉树等多个民歌邀请赛,起到了推新人、推新作的作用。为了扩大影响和增进交流,我们还率先将民歌邀请赛以“5+3”的模式举办,就是在西北五省(区)基础上每次增加其他不同的3 个省市自治区来参加,作为音乐文化交流的一种创新,大大促进了不同地域音乐的交流碰撞。

◎ 陕西音协连续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组织奖

D: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历来受陕西音协重视,每次纪念《讲话》周年之际都会举办研讨会、艺术歌曲演唱会、采风等活动。陕西音协怎样与时代结合,去学习领会精神并运用于实践?

S: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与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号召文艺工作者“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从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将歌曲列入评选门类至今,陕西音协一直负责“五个一工程”歌曲作品的组织创作、征集推荐工作。在这十一届评选中,先后有11 首歌曲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很不容易的。这与陕西音协总体把握导向性示范性,并一直坚持“以创作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分不开。从70年代改编陕甘宁边区5 首革命民歌到今天委约陕西籍作曲家创作交响音画《大秦岭》和交响乐《长城》,音协将两个《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了每一项工作中。2010年5月21日至25日,与中国音协联合组织全国十余名词曲作家赴延安、吴起采风,其间举办了纪念《讲话》发表68周年暨音乐创作座谈会。这次采风后,徐沛东创作的歌曲《我要去延安》,我和赵季平主席创作的《又到吴起镇》都获得了2012年的“五个一工程奖”。今年9月8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中国音协与陕西音协再次联合组织全国30 多位音乐家赴榆林开展采风创作活动,计划创作一批具有陕北民歌元素的歌曲,举办一台交响音乐会,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D:陕西音协每年都会组织词曲作家下基层创作采风,采风真的能出好作品吗?

◎ 《大秦岭》新年音乐会

S:采风很重要,我们组织下基层采风创作,帮助词曲作家成长成熟,也是与基层的需求相结合。写歌词尤其需要生活,离开生活一个字都写出不来,10月份我在“五个一工程奖”的表彰发言中提到了这一点。歌曲是书写人民群众最直接、最便捷、最快速的艺术形式,离开柴米油盐,离开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离开老百姓,它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大部头的作品需要生活积累,不足百字的歌词更需要对生活的熟稔和提炼。就我自己的创作而言,比如刚才提到的歌曲《又到吴起镇》的创作,就是我在延安、吴起等地采风时产生的灵感。作为长征的落脚点和出发点,用歌曲来歌唱它的变迁,实际引申出的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变化。吴起的老百姓很喜欢这首歌,广场舞、晚会都在唱,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更是多次演唱,成为宣传吴起的一张名片。此外,我为洋县写的《画里洋县》,这个歌名被用作当地的宣传画册、书名,成了洋县的一句宣传语;为汉中写的《汉中是汉人的老家》,入围了中国音协、人民日报联合主办的“歌声唱响中国---最美城市名片评选”活动,而这些作品都是采风后创作的。

D:陕西音协举办过很多歌曲征集大赛,很多获奖歌曲并不走红,包括“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作品也很少有人知晓,原因是什么?

S:征歌和推广是两码事,一些省的获奖歌曲会拍成MTV在央视播出,而我们没有专项资金,无法进一步推广,这是陕西的短板。同时,一首歌火起来有很多偶然因素,也需要机遇和运气。而往往越尖端的东西懂得人越少,百姓喜欢的东西又是最通俗易懂的。有句话这样说——不是说传唱的歌就是好歌,也不是说没有传唱的歌就不是好歌。判断一首歌究竟好与不好,需要历史的筛选和时代的检验,留下来的才是经典。另外,写歌的门槛相对低一些,不一定非得接受专门的音乐教育,这里面不包括艺术歌曲。

◎ 常曾刚等协会同志在陕西城固张骞墓前采风

D:上世纪90年代在音乐会结束之后会接着举办研讨会,例如《绿色的呼唤》《长安古韵》《金石之声》《丝绸之路》等。而这项传统后来没有沿袭下来,理论评论人才队伍也面临着断层,是时代原因还是工作形式原因?

S:这个表述不一定准确,因为理论建设不仅仅是依靠研讨会来完成的。现在,我们《音乐天地》的上下半月每期会刊发大量的理论研究文章,一年下来数量是很可观的。此外我们的交响乐、歌曲的创作,都是在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下进行的。当然,我们在理论人才挖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是我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因此,我们在第六届协会主席团组成中就进行了调整,让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君仁担任副主席,他就是搞理论研究的,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陕西的音乐理论建设。

◎ 贺艺、王焱等音乐家在中国陆上第一井采风

◎ 李谷一和音协同志在西安钟楼合影

D:陕西音协在上世纪80年代陆续成立了秦筝、板胡、口琴、民族管弦、戏曲音乐等学会,而今又设立了创作、表演艺术、版权、理论、中小学音乐教育、打击乐、流行音乐、钢琴调律、明德琴社、奥尔夫、小提琴、吉他、长笛等多个专业委员会,它们与音协是怎样的关系?设立的初衷和成效有哪些?

S:原先成立的学会是陕西音协的二级单位,后来国家群众团体规范化之后从协会剥离了,变成了独立的法人单位。协会抓的是宏观工作,各个方面不可能搞得那么细,而专业委员会指向性更加明确、更为专业。它们补充了音协工作,将外围延展,工作更细致、也更具体,比如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委员会每年会搞论文征集、教案评比活动;小提琴专委会则会搞交流和展演等等。现在设立各个专业委员会采取“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则,主要看领导班子是否合理,领军人物是否能带动起来,要名副其实才行。

D:1984年邀请了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为业余作者举办创作专题报告会,1987年香港歌星张明敏来西安演出期间举办了座谈……从陕西音协专程为知名音乐家举办讲座到如今举办面向基层的培训班,音协怎样引导、帮助音乐爱好者开拓眼界、提升知识技能?

S:在过去,来一个名人很难,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很单一。现在通讯很发达,想得到什么信息也很容易,但是一些技能还是需要实地学习去获取。这些年,我们联合省文明办举办基层音乐教师培训班,还在富平、佛坪、洋县等地举办合唱指挥培训班,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授课,就是为了真正满足基层群众的需要。这些培训班都是免费的,课程有一周的,也有一次的。我们还邀请全国知名的的词曲作家来陕西与本土的词曲作家一起采风创作,相互交流学习,这样的效果比一次讲座来的更直接、有效。近年来就有晓光、张千一、胡宏伟、屈原、李昕、车行、戚建波等等。同时,我们也推荐陕西优秀青年音乐人才参加中国音协的各类学习培训班。走出去,请进来,培养人才。

D:群众音乐活动和高端音乐创作矛盾吗?

S:一年一度的西安市“红五月”群众歌咏活动,开始由陕西音协发起,后来这个项目归到了西安市上,更适合文化馆做。从一定意义上讲,群众音乐活动也是音协工作的一个好传统。2013年,我们组织开展了“好歌唱三秦”惠民演出,这是一项音乐类文化惠民活动。以流动舞台、演出小分队等形式在村镇、社区、工地、厂矿、院校及部队等单位演出近400 多场,行程40 余万公里,累计观众超过百万人次,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基层单位的好评。2017年起,陕西音协主办了新年合唱音乐会,为社会上的各种合唱团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在此之前,我们搞过陕西音乐奖合唱比赛,表彰过焦望增、冯长路、陈代霖等几位为陕西合唱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音乐家。自2006年以来,陕西新年音乐会已举办了13年,演出曲目130 多部,推出原创作品10余部,作为拉近高端音乐与受众之间距离的一种文化形式,新年音乐会在讲好中国故事,加强陕西音乐元素的同时,呈现出了世界音乐之美,已成为西安广大观众喜迎新年的标志性音乐会。除此之外,文联和音协委约陕西籍作曲家创作的交响音画《大秦岭》、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以及与北京音协联合委约创作的交响乐《长城》,同样是用扎根人民的文艺创作回馈群众,也是专业性与群众性音乐创作、音乐活动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黄河歌谣》

D:陕西音协历史上举办过一些带有时代色彩的活动,例如卡拉OK 兴盛时期的“卡拉ok 歌手大赛”。您印象深刻的、类似带有时代烙印的活动还有哪些?

S:2005年,我上任音协主席的第一个大活动是陕西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大型文艺演出《黄河颂》,也是指挥刘大冬生前的最后一次演出,请了赵忠祥担任朗诵。几百人在黄河壶口演唱《黄河大合唱》,这是第一次。你想想,身后就是壶口瀑布,真的是气势恢宏。央视《焦点访谈》报道提到了《黄河大合唱》四次重要的演出,分别在延安、台湾、俄罗斯和这次的壶口,评价应该是很高的。中国文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百花迎春》演出中的“陕西30 分钟”也是由音协牵头主办的,王向荣、贺玉堂、韩军等陕北民歌手登台亮相,一曲《山丹开花红艳艳》震惊四座,加上腰鼓、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尽显陕西气派。还有建党80周年的文艺演出《永远的颂歌》,用歌曲讲述1921年到2001年的历程,从开场到整个舞台表现都具有创新性。时任省长袁纯清说,这是他到陕西来看到的最好的一次演出。2004年在思源中心举办的全省合唱比赛,邀请到了全省的大型国有企业、部队参加,活动从筹集经费到节目铺排都是协会的团队完成,整个会场布置成红旗和花的海洋,在当时也是独树一帜的。世园会期间举办的“相约世园、放歌浐灞中国西安合唱艺术节”更是全国性的大活动,从规模和质量迄今没有超越的。还有建党90周年大型歌会、欢庆十八大胜利召开大型歌会、从长安再出发交响音乐会等等。这些都在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产生了广泛影响。

D:谈谈陕西少儿歌曲的创作。

S:我们的第一任主席关鹤岩1948年写的《丢手绢》,今天都在传唱。现在的少儿歌曲创作是个大难题,不仅是陕西,全国都是如此。追其原因,大概与现在儿童的多元选择有关,他们可以选择学习各种乐器,或者跳舞画画,孩子们的选择多了,唱歌就自然少了。一些歌曲就算音乐老师在课堂上教了,孩子们课下也不会唱,他们似乎能唱很复杂的歌曲,比我们小的时候成熟、聪明多了。尽管如此,音协还是陆续举办过多次少儿歌曲征集评奖活动。2015年,我们完成了省委宣传部的精品项目,组织20 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词曲作家写了10 首少儿歌曲,由陕西的小歌手张珑璟演唱,收录在她《童年梦想》专辑中。还主办了全国少儿歌曲创作座谈会,邀请了很多知名词曲作家谈自己的创作感受。总的来说,少儿歌曲不好写,尤其是不好把握现代儿童喜欢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我觉得他们完全没有那个年龄的幼稚和简单,他们与时代发展同步伐,而音乐家们的步伐似乎有些滞后了。

D:1992年起,为了适应学艺术的孩子日益增多的需要,陕西音协设立了声乐、器乐考级办公室。有的孩子从事了艺术这项专业,有的则成为了爱好。结合个人经历谈谈音乐在一个人的人生中起到什么作用?

S:对于很多人来讲,把自己喜欢的事作为工作并不容易,我很幸运,我的工作就是我喜欢的。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懂音乐,懂音乐的人是相对完美的人,因为音乐有教化、洗涤灵魂的功能。我提倡孩子们一定要学音乐,而不是说学了音乐就一定要搞音乐。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必然是音乐厅最多、音乐最发达的国家,音乐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手。我常常说,为什么每一个国家都有国歌,那是因为音乐太重要了,只有音乐才能准确表达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涵。现在的孩子很厉害,弹琴、拉琴的水平都很高,我们的音乐已经走向了世界,甚至开始影响世界,这说明我们的国家发展了、进步了、强大了。

D:协会的“一刊一报”如何在发展中延续、坚守、传承?

S:因为有了《群众音乐》才有了陕西音协,音协最早的工作人员就是当年《群众音乐》的编辑。之后《群众音乐》更名为《音乐天地》,这个刊物因为历史原因经过了停刊、复刊,也经过了市场化的洗礼,不同版本、内容的尝试,到如今出版上下半月两本,上半月音乐教育版和下半月音乐创作版,在纸媒不景气的情况下很不容易。刊物一直是我们的重要阵地,它是发表作品和交流的平台,可以延伸协会的手臂,因此再困难也要办好刊物。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到音协工作后创办了《西部音乐信息》报,后来一度停刊,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2011年起,与《文化艺术报》合作推出《文化艺术报·西部音乐专刊》,延续了陕西音协“一刊一报”的局面,也为西部地区的音乐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及时发布各类资讯,成为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两本杂志、一份报纸、两种新媒体,五重载体共同支撑起陕西音协,让它走得更远,步伐更坚实。

D:您在办《西部音乐报》时设立了“大音乐文化”栏目,赵季平主席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提到了“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似乎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处。怎么理解把握“大音乐”和“中国气派”?

S:我当年提出的“大音乐”主要是为了拓宽音乐的范围,将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都纳入进来,增加读者群。我推想赵季平的“中国气派”是说创作中的民族特点,吸纳各种艺术的元素,使作品呈现恢弘的中国风格。

◎ 50年代《群众音乐》封面照片

◎ 《群众音乐》百期大刊

D:几届主席里,只有您是陕北人。有人说,您在任期间把陕北民歌发展到头了,换了下一任主席,就不再会这么重视了。对于这个说法,您怎么看?

S:陕北民歌是陕西的名片,也是中国的、世界的。陕北民歌之所以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喜爱,因为它生长在黄土地,是黄河文明的结晶,也是中华文明最精彩的瑰宝。歌词是陕北民歌艺术的灵魂,黄土地上的人们用生活的语言表达了炽烈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例如“这么长个辫子探不上个天,这么旺的炉火也烧不热个你”,“眼睛仁仁想你哩,头发稍稍想你哩”等等。这样生动的语言谁能写出来?黄河从内蒙流经晋陕大峡谷,就像是大地上的一道道裂痕,苍凉遒劲、大气磅礴,只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能具备这样的大情怀、大境界,才能写出这样让你膜拜的词句。我们不能只把陕北民歌局限于陕北,而应当将它置于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来看。

D:陕西特色的流行歌曲多是方言歌曲,为何陕西本土的流行歌曲走不出去?

S:流行歌曲本来就是时尚的东西,陕西地处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远不及沿海省市,这个环境做好纯流行不大可能。方言歌曲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于外地人来讲,听这样的东西会觉得有意思,当地人会觉得很好玩,吼上几声很过瘾。“西北风”的时候,陕北民歌元素的歌曲《信天游》还是在广东火起来的,因为那里是改革的前沿,也是流行音乐的聚集地。而陕西籍的流行歌手也是到了北京才发展起来的,因为北京意味着全国视野。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里面说到了唐代李白、白居易到长安,那时候这些大诗人也是“京漂”,那时的长安就是京城啊。这就和现在到北京的“北漂”一样,他们为何要到首都,因为首都是文化前沿,发展起来就是全国的,而地方则永远是地方的。

D:在1999年陕西音协编印的《五十年回顾》那本书上,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当年在大赛中获奖的学生、青年如今都成为了陕西音乐的领军人物,陕西音协在人才培养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S:在协会工作就是要甘作“给别人作嫁衣裳”的事情,甘做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许多的音乐家都是从协会起步,然后出名,甚至走向全国和世界。你的工作目的就是为音乐家们服务,他们成功了、出名了,说明你的工作有成绩,我们总说协会是会员的家,为家里的人工作应该是快乐的。

D: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音协也走过了70年历程,您在这里工作了30年。关于音协的工作,看得出您对每一项都如数家珍,也曾说过自己和音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整数年里总喜欢回望和总结,您对自己、对音协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S:音协走过70年历程,对一个人来说已经进入了老年,而对于一个集体则永远在路上,每一天都应该是新的开始。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往前走,河山依旧,物是人非。我88年到音协,青春年少,后来负责协会工作,意气风发。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人是以协会为家,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得与众不同,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希望每一个音协人都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协会的光荣传统,不仅要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更要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让陕西音乐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猜你喜欢

陕西创作音乐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一墙之隔》创作谈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音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