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质量研究①

2020-01-06滕飞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文化

滕飞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3)

中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行业,但市场很大,动力后劲明显不足,创意创新型人才动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创新型专业人才对社会的服务及输出,全中国各高校文化创意专业纷纷设立,尤其在经济发展快速的东部地区,但是高校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起点不同,程度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可谓高低不齐,师资水平有限,师资专业知识单一,知识体系落后,无法跟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脚步,很多高校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不够,导致培养出的文创专业的学生并不能满足对于市场需要。

1 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对高校提出新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化进程极速加快,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创意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这对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才的全方位综合素质和多种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它并不是单一的专业学科,而是一门综合型、交叉型专业学科,与以往的任何一门专业学科都不同,凸显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游戏、广告、设计、动漫等为代表的新型业态正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文化贸易一带一路的新亮点;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图书出版、电影电视、文艺演出,艺术设计等则稳步前行,并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特别是移动化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优化升级。而高校文创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将传统的文创专业进行优化升级,对市场需求要有其敏锐洞察力,对学科建设进行优化升级,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探索。

2 高校培养模式存在局限性

当今的中国高校还不能跟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专业理论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滞后,市场变化敏感度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层次和效果都不能满足市场社会实践的发需要。从毕业生社会实践中的反馈来看,整体质量差,普遍存在文化业务实践创新能力较弱、知识结构体系相对单一等情况。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才、高端的文化创意创新人才、具有国际视野的市场研发人才更是极为鲜见,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急需人才之间无法对接。归根到底,主要还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不足,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2.1 高校文创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中国各高校有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总体划分为三类。

(1)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一种高水平的教育过程,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科建设、一流的科研成果和教育管理,让全体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接受到高水平的全面精英教育和个性(创造性)培养。

(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让学生通过企业文化实践来反作用于高校文化教育的一种培养模式,因为单方面的校园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学生实践的技术能力欠缺,所以高校采用“小批量”、“分散式”校企合作方式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保证校企合作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真正实现,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双主体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人员技术能力。

(3)全面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自身来完善课程设置,建设一流学科,坚持高水准,以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全面性”在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此外,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在团结合作方面的情商素质,促进文化创意人才健康职业心态的形成。

但是中国高校有关于文创专业创新型人才这三种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一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是成熟的,大多数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2.2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需要

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发展,宏观上必须满足的要求是:

(1)政府政策导向及扶持。

符合时代精神及时代要求的新经济环境和新的政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行业产业优化升级,资源型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需求的转变是刻不容缓的。

(2)社会的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当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文创创意产业必然会出现,是经济社会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3)企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行业。

在政策的影响和扶持下,大部分企业目前都在大搞特搞文化创意产业行业,这对企业利润和效益重新配比和产业行业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文化创意产业有这个市场需求。

(4)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导向及社会的需求注定企业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行业。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的专业型人才有别于其他领域,他们具有特殊性,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是一门综合能力强、跨领域、跨专业的一门交叉型学科,那么政府、社会和企业对于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了新的高度,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就不能像其他学科门类那样,必须从生源的专业背景,师资力量的发展,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的调研及实践活动和评价机制等等各个环节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各环节的发展要素

政府的导向和政策决定了社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度,又由社会的需求度增加决定了企业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空前的发展,那么在新时代心经济政治环境下,对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生源的专业背景、实力力量的强弱、学科建设的前沿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践和学术活动的社会性和评价体系的正确性等各环节组合而成,正确的优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些要素及环节上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要形成好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就是针对这些环节进行分析和调研。

(1)生源的专业背景。

高校在招生录取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生源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专业专业背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需要综合能力强、跨领域、跨专业的一门交叉型学科,所以应对的学生专业背景也需要综合能力强、跨领域、跨专业,创新创意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的学生。例如南京财经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源均来自经济学院,导致这些学生除了了解经济专业的知识结构,而对艺术类专业的认知程度基本上为零。这本身就是一个很矛盾很复杂的命题。

(2)师资力量。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需要综合能力强、跨领域、跨专业的一门交叉型学科,所以应对的老师在教学上的专业背景也需要综合能力强、跨领域、跨专业,创新创意思维能力强。而不能仅仅在某一学科上有研究,对于其他学科并不了解,例如南京财经大学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老师,他们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类老师,一类是经济类老师,他们彼此不了解各自的专业,在课程融合度来说也基本上为零。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师资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高校所配备的师资应该是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专业型教师。这样的师资确实比较少,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到教师的自身学习和不同专业背景下的教师在专业上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了。

(3)学科建设的前沿性和课程设置合理性。

学科建设的发展及优化升级不能仅仅局限于高校内部的自我完善,而是要紧跟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及企业的需求为前提,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学科建设的发展应以此为首要前提,因为高校是向社会和企业输出人才的途径。高校培养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应该是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建设的发展,只有合理课程设置,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优质的文化创意产业行业方面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为企业输出人才。

(4)实践和学术活动。

实践和学术活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来说是有着巨大意义的,也是必不可分的。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需要综合能力强、跨领域、跨专业的一门交叉型学科,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学术活动,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的实质。高校可以成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或者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这样能使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在这个为社会服务的窗口下看清时下最紧缺的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的专业型人才以及最火热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现状。多多联系企业,多做校企合作,这样既避免了高校闭门造车又深刻认识到高校应该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哪一些人才,来解决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和迫切。

(5)评价体系及评价机制。

现在大多数高校在有关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评价体系基本上就是看最后一篇毕业论文,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需要综合能力强、跨领域、跨专业的一门交叉型学科,所以仅仅凭一篇毕业论文是无法考察出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应该降低毕业论文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学术论坛的演讲等等有关方面;或者增加一个毕业设计环节,让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学生了解这个专业的实践性。

3 结语

本文研究在当下政治经济背景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行业的一个重要节点之下。以南京财经大学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作为案例进行的一次研究工作。笔者通过对于相关的文献梳理和总结,得出了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研究价值和建议。通过整理和归纳访谈内容发现,目前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工作形势的严峻,存在生源专业背景、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评价机制等现实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文化
人才云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