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双师型”教师资队伍,提升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2020-01-06曾祥录

科学咨询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曾祥录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一、高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一)是高校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装备制造类的专业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理论和实践集于一体的教师群体,他们不但要对这类专业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必备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对于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技能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进行有效的指导。然而,从近几年高校招聘的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做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时间比较短,并且工程实践能力也相对比较欠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让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也降低,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助于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1]

(二)是高校自身发展和提升的需要

师资队伍的教师是高校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是高校中最突出的特色和创新措施。高校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就要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在高校中构建结构合理、能力精湛、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就是我国高校目前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高校自身长远发展和提升高校综合能力的需要。

(三)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在传统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往往重视理论的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高校装备制造类专业的一些岗位工作内容都需要很强的操作能力,岗位对于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并不是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胜任这一工作岗位的。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离,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就负有重要的责任。高校的教师大部分缺乏一些实践经验,学生自然无法将学习的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导致本专业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差。并且,教师对这方面的教学也不够重视。对于高校的装备制造类专业来说,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四)是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参差不齐,本科院校的就业率高于职业院校,职业院校的就业问题突出。在如今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创新精神的需求不断增加,但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创新能力比较差,其装备制造专业的工程实践能力也落后于本科院校。一些毕业生在高校学习时,没有学到足够的操作知识,在初入岗位时对岗位技能的要求非常不适应,甚至出现失业的问题。教师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导者,首先自身要具备充足的实践能力,了解企业和社会对装备制造业的学生的用人需求。因此,高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较差

在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人数高速增长,装备制造类专业的学生也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多数高校教师的数量不足,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更为稀缺,并且“双师型”教师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学校有一些“双师型”教师,但并不是装备制造类专业的教师,这就对本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有很多“双师型”教师忙于教学工作,平时不注重进行继续教育和技能的培训,其理论和技术不能满足如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将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带给学生,这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实际锻炼的机会,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从如今我国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给教师提供足够的实际锻炼的机会,再加上高校中的教师本身的教学任务比较重,课时比较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校中的装备制造类教师缺少实际锻炼机会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企业与学校没有充分的联系。如今很多高校虽然与一些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但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仅流于形式,层次比较浅,往往会出现学校积极在培养企业所需的装备制造业的人才,但是,企业并不重视与学校进行的合作。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不足,认为学校里的学生刚毕业或者没毕业,对企业没有很大的用处,成为企业额外的一些负担,甚至还会以为这些学生没有实际经验,需要企业的老员工来带,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不仅让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无法及时完成,还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缺乏实际锻炼的场地,由于高校的教育经费有效,并且高校的场地和规模也是有限的,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进行工程实践的设备也不完全,教师在高校中无法进行必要的练习,也无法将自己所学到的具体操作教给学生。

(三)高校中“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不足

“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比一般的教师要高,因此,他们需要比其他的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提升自身素质。但是,“双师型”教师在工资、福利等方面,却跟一般教师没有什么差别,无法提高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积极性和动力。高校针对这一方面,应该制定合理可行的激励方案和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提高装备制造类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程操作能力。除此之外,一些高校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利用教师的课余时间对教师开展培训。但是,这些培训的内容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对于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并没有有效的提升,对教师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这就导致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培训的效果也较差,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2]

三、针对装备制造类专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措施

(一)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要想提升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高校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坚持高校为主体,形成产教融合培训的多元化格局,促进高校整体的全面优化和发展。高校定期对在职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在一些企业或者生产单位进修的形式加强对教师培训。对于新入职或者是教学时间不长的教师,高校可以在与企业签订教师培训合同的基础上,不定期安排教师去企业进行学习,学习企业优秀员工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规范,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其次,高校可以要求企业中能力较高的员工到学校来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不理解的专业性知识等问题,寻求企业员工的解答和帮助,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推动企业和学校人才的交流。

(二)完善激励机制

高校要针对参加企业实践或者培训的专业教师,提供综合的激励手段,提升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首先,高校可以给予一定的薪酬激励。高校可以利用培训奖金、福利等措施激励与奖励教师,让这些教师感觉到,自己的培训除了受到了知识的熏陶以外,学校也是十分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其次,高校可以给予这些教师荣誉称号,以此来激励教师。高校应该给予工作突出、积极主动参加培训的教师一些荣誉称号,在教师会议中肯定和表扬这些教师的工作成果,提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积极性。最后,高校可以给予教师一些目标激励。在每学年的开始,高校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设置短期或者长期的教学目标,强化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体系

装备制造类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发展比较慢,相关的培养制度和培养体系并不完善,有的高校甚至对于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制度还没有建立。这就要求高校将教师的任职资格、培训纳入到高校的培养制度中去,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这一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职责、评价机制、激励制度等,将“双师型”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福利、待遇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细化。[3]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对于提升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目前在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它对于高校的意义也是有目共睹的。高校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要建立合适的激励制度,建立起“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体系,不断加强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高校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