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房墙体抗震性能材料及技术工艺
2020-01-06王戊己
我国农村房屋量大面广,受经济条件、地方文化、标准缺失等因素影响,建造时没有设计、没有监管、没有验收,所用技术基本为当地代代相传的“土做法”,建筑材料大部分“就地取材”,导致房屋自身安全性、抗震性能较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要求,提高现有农房的抗震性能;同时《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导则》明确要求,在满足安全要求且经济可行的前提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进行改造。
天津市地处京津冀地震带,抗震设防烈度都在7度或8度区。根据实地调查,农房建筑基本没有抗震措施,比如混凝土地梁、构造柱、圈梁、过梁、墙体拉结钢筋等节点大部分都被”土作法“给避开了;实际是石头、砖瓦堆砌而成,整个房屋相当于一个连接薄弱的“大积木”,很难经受外力的冲击,必须对其进行抗震加固改造。
对房屋先进行勘察调研,根据房屋类型进行加固设计,选择最适宜的加固方法。加固以不破坏房屋的原有结构,不影响百姓的居住生活,保证房屋墙体结构的抗震效果,同时兼顾房屋的美观为原则。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条带加固墙体,同时在墙体外侧设置竖向条带和水平条带,让“高延性混凝土”与砖砌体紧密连接,共同受力,既发挥砖砌体的抗压力又发挥高延性混凝土的延展性,起到提高墙体抗震性能的作用。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材料,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作为国家课题研究在农房加固中使用,技术已经很成熟,性能指标优越,施工简单方便,普通抹灰工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完成。
2020年5月11日天津市既有建筑修缮技术服务中心在静海区大刘村做了第一户试点样板,为该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2020年8月13日—10月16日,又配合各区住建委先后在武清区、静海区、蓟州区、宝坻区、宁河区、滨海新区6区做了抗震改造样板并召开现场观摩推动会,顺利启动此项工作,取得不错的开局,在推动工作的同时,在材料、施工、质量把控和质量监督等方面的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