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噪声性听力损失研究概况

2020-01-06江华洲郝亚凡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职业性检出率损失

江华洲,郝亚凡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北京100081;2.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 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云南 大理671000)

1 概述

噪声性听力损失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噪声性听力损失是长期暴露于损害性噪声环境中引起的神经性耳聋,其早期临床症状包括听力减退、耳鸣等,随着病理性损伤程度加重,除高频听力损失外,还会出现语频听力障碍,也就是职业性噪声聋。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新报告病例数1 528例,发病人数仅次于尘肺病[1]。噪声性听力损失不但给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造成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还可能造成生产力下降,甚至诱发伤亡事故。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危害,已经成为职业卫生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有必要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

噪声性听力损失,又称职业性噪声聋,是一种渐进性、感音性听力损失,早期临床症状通常为耳鸣伴听力减退,同时可有头痛等异常症状。暂时性听阈提高可以自行恢复,但随着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且缺乏防护措施,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最终语言频段的听力也会受到影响,出现语频听力障碍[2]。孙建和等[3]的研究表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损伤机制来自于噪声对耳蜗螺旋器的机械性损伤,引起耳蜗微血管收缩,出现耳蜗缺血、缺氧等症状;机械性损伤后继发耳蜗的代谢性改变,由于细胞中的自由基大量产生,造成活性氧累积,最终导致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

2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损伤特征

研究资料表明,部分行业存在生产性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但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生产性噪声的种类、强度、频谱、接触时间和防护措施等各不相同,因而噪声接触人员的听力损失检出率也不相同。

尹仕伟等[4]对电焊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3.94%。赵艳等[5]对纺织企业织布车间工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研究表明,织布车间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7.5%。陆晓桐等[6]对轮胎制造厂工人的噪声性听力损失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轮胎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为35.49%,且存在部门差异,主要与个体因素和不同部门职业性有害因素暴露差异有关。刘伟东等[7]对14 295名职业性噪声接触者的听力异常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听力异常检出率为53.15%,听力损失检出率为5.20%,疑似噪声聋检出率为0.19%。朱德香等[8]对深圳市77 319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对象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分别为9.48%、0.28%和0.17%。张红蕾等[9]对飞行人员高频听力损失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1.83%,同一飞行年限高频听力受损者的高频测试频率越高,高频听阈值越大;同一测试频率高频听力受损者的飞行年限越长,高频听阈值越大。白璐等[10]对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噪声性听力损失进行研究,职业性噪声听力损失率69.56%。张敏红等[11]对船舶维修企业噪声接触人员开展听力损失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2.11%。

研究资料表明,听力损失程度与接触噪声工龄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听力损失率随接触噪声工龄延长而提高;每天接触噪声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程度越严重,但听阈下降检出率与噪声频率的关系还不明确。有学者研究表明,噪声频率越高,噪声性听力损失检出率随之增加,且在6 000 Hz时的检出率最高[12],但也有研究表明,在各频率中,4 000 Hz处最易出现噪声性聋[13]。国内学者研究结果还表明,累积噪声暴露剂量与听力损失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噪声强度越大,听力损失检出率越高,而且噪声性听力损失出现也越早[14-16],其原因可能是当损失处于强烈噪声环境时,可以做出代偿性保护,但当超过机体代偿能力时,将导致不可逆的永久性失聪[17]。

3 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噪声环境中暴露时间越长,噪声强度越大,就越容易患噪声性听力损失,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噪声不是引起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唯一因素。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如高温、振动、苯系化合物等同样也会引起听力损失,与单纯噪声危害相比,这些物理化学因素与噪声联合作用的危害更为严重[18-21]。刘移民等[22]的研究结果分析得出,高温与噪声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听力损失风险是单纯噪声造成的1.804倍,提示噪声合并高温暴露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风险因素。薛昌红等[23]对汽车制造企业噪声作业工作的调查研究指出,年龄和高温是听力损失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业时接触高温组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是不接触高温组的1.388倍。

除物理化学因素外,个体因素和遗传因素也会与环境因素联合作用,造成职业性听力损失。个体因素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和行为习惯,如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血脂等。但是,不同学者对个体因素与噪声性听力损失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有研究表明,吸烟、饮酒是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导致听力损失检出率增高,二者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24-26]。白璐等[10]研究表明,年龄分组(50~58岁组、40~49岁组和30~39岁组)的听力损失风险是参照组(<30岁组)风险的15.008倍、7.137倍和3.440倍,但有学者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吸烟和年龄不是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27]。还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些慢性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会增加噪声性听力损失风险[28-29],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这些慢性病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无关[30]。

研究资料表明,噪声性听力损失受到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在相同噪声环境下的不同个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提示这种差异可能与易感基因多态性有关,而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易感性和种族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31-32]。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通过动物实验和人群研究寻找与噪声性听力损失相关的易感基因,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类基因(GSR、PON2、UCP2)[33-35]、钾离子循环通道基因(KCNQ4)[36]、热休克蛋白基因(HSP70)[37-38]和DNA损失修复基因(hOGG1)等[39-41]。有关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相关易感基因还需继续研究探索,其发病机制也还需要进一步阐明。

4 结束语

噪声性听力损失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危害之一,其对劳动者的健康损害不容忽视。当前,学者对工作场所中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规律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但噪声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企业应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护意识,鉴于引起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和个体因素,并存在基因易感性,而且这些因素与噪声存在联合作用,应在加强噪声防护的同时,注重对其他有害因素的联合防护,避免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

猜你喜欢

职业性检出率损失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菜烧好了应该尽量马上吃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