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陶的造型艺术沿袭及创新

2020-01-0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造型艺术紫砂陶宜兴

蒋 彦

宜兴紫砂源远流长,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性和良渚文化烙印,蕴涵着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字符,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陶器不多,像紫砂器皿承载个人审美和艺术特性的陶器就更少了,所以研究紫砂陶的造型艺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艺的保护与发展有深刻的意义,对当今继承发扬紫砂壶艺和紫砂文化至关重要。

紫砂造型艺术博大精深,蕴涵人文、哲学、宗教、文学、书画艺术等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具有注重整体、体现个性、推崇和谐、修身养性的从艺道德和艺术风格,丰富和完善了紫砂艺术和紫砂文化的深邃内涵,为成为世界艺术瑰宝奠定了基础。宜兴紫砂壶有“茶具之王”的美称,它从传统实用器逐渐脱胎为赏用兼备的艺术品,将多种文化形式相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紫砂壶发展至今,其工艺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其造型也日益丰富,给人以独一无二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发展、完善与日趋完美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我国紫砂陶造型的艺术起源来自于人类的生活体验和习俗变化

宜兴的制陶史,从目前已经出土的古窑遗址,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七十年代考古就发现了十六处古代文化遗址,一百四十多处古代窑址。人们从挖掘的碎片中,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对美的追求和生活习俗的改变,对陶器从日用器到兼具艺术特质器皿的影响、对紫砂陶造型潜移默化的塑造,以及茶文化的产生对紫砂陶决定性的作用,以紫砂陶基本造型的固定及变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形影相随的关系。紫砂壶艺造型虽千姿百态,但无不出于几何形、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而到了现代,随着文化的融合和各种现代艺术元素的加入,紫砂陶的艺术造型更具丰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这是改革开放多年后我国艺术多元化的必然产物,从另一层面也彰显紫砂陶的发展源自人类的生活体验和习俗变化。

二、我国紫砂陶造型艺术与美术史一脉相承,体现人类对审美的追求

中国美术史学在汉魏六朝已经萌芽和产生。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劳动人民将在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真”、“善”、“美”的追求与情志,以文字和绘画方式记载下来的同时,也与日用器相融合。在目前我国现有的考古中,新石器时代的陶瓷碎片上就有明显的文字和绘画,在不同的年代都有很生动的演绎,客观地反映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文化的发展推动制陶业的发展,制陶业的发展又推动文明的进步,这一现象在紫砂陶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明显。

宜兴紫砂壶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人士大夫结缘,成就了紫砂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地位,完善和拓展了日用陶的功能,成为可以突破社会阶层的日用品和艺术赏鉴品。大批文人墨客参与,让其在中华文化中脱颖而出,成为璀璨的明珠。

紫砂壶造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将儒、道、佛融为一起,以方圆为基点,通过线条的运用,呈现我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同时紫砂器又具有灵魂和个人特质,具有“壶以人贵,字随壶传”的艺术呈现。这激发了历代名家对紫砂的投入与创新,历史上“曼生十八式”、“七十三壶图”、“景舟八式”的流传,都是社会名士留下的不可多得的造型艺术精品,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审美,与中国艺术发展一脉相承。

三、我国紫砂陶造型艺术的变迁保留了地域文化的特性和沿袭

在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中,紫砂文化始终沿袭着良渚文化与吴越文化的特性。因紫砂陶在宜兴古阳羡被称为“五色土”,加速宜兴盛产茶叶,于是这种因茶而生的器皿就成为人们手中之物,加上宋与明清的政治氛围,大量文人墨客只能寄情山水,痴迷水墨,以文会友,以茶待客,造就了紫砂艺术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天独厚的环境。

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性,决定了紫砂陶的造型艺术非圆即方,因我国文化自古追求方圆结合,在方圆中表达为人的品质与高洁的追求,所以紫砂壶能够受到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追捧,推动了紫砂陶艺的发展与繁荣。吴越文化因经济富饶,文化发达,教育成风,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所以其地域性得以保存,但这对紫砂的发展又是一种限制,紫砂造型艺术更多是在吴越与良渚文化间徘徊,不能超越其左右。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需要继承和创新,紫砂陶造型的创新要体现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要兼具文化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及陶艺家对世界文化的认知和审美。创新是推动艺术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工艺品艺术价值和生命的体现。历代陶艺家创作了“如意壶”、 “提梁壶”、“半月壶”等款式,把传统艺术形式嫁接到紫砂壶创作中,丰富了紫砂壶创作艺术手法和表现力。笔者在进行粗颗粒制壶设计过程中,不断探索将壶艺的“精”、“气”、“神”,通过最简单的线条去表现,并不断吸收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将时代文化的主旋律、社会进步延伸的新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与传统的吴越文化、良渚文化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构想相呼应,设计出“太湖石”系列作品,以“生命之源”为主题,在粗颗粒中挖掘生态之美,在造型中塑造长三角文化特征,在构图中沉淀民族特色,在线条中体现开放之态。在陶艺界获得大家的认可和高度好评,被视为近年来紫砂业界难有的佳品。

在造型艺术的创新方面,我们可喜地看到当代艺术家已做了大胆有益的尝试,一些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积极借鉴西方美术及雕塑艺术,在紫砂陶艺的造型方面不断推陈出新,让我们在作品中品鉴到现代西方艺术的气质,打破了非圆即方的传统造型思想的禁锢,这无疑是紫砂艺术史上的一次飞跃。虽其远景有待观察,但创新是艺术生命的源泉,我们还需在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新思想的撞击上,审慎思考,让紫砂造型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传递民族的“正能量”,成为

猜你喜欢

造型艺术紫砂陶宜兴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莲花壶”的造型艺术和文化蕴含
论紫砂壶“寻觅”的造型艺术和意境之美
论紫砂壶“寿桃半提”的造型艺术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