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0-01-06陈雯雯
陈雯雯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高新园区中心小学 福建漳州 363601)
在当前教育教学大背景下,常见的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而这三种方式也正符合未来我国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竞争趋势。因此,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阶段,我们只有弄清楚自主探究课堂的真正内涵,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开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自主探究课堂的内涵
所谓的自主探究课堂,其实就是在课堂中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那么什么是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呢?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学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学习知识。
二、小学数学构建自主探究课堂的重要性
小学正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构建自主探究课堂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很多益处:第一,自主探究式课堂就十分适合像数学、科学这种实践性强,需要学生有严谨的逻辑思维的课程,其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自主观察和自主思考的意识。第二,小学阶段的教育并不是为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多少知识,而是为了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爱好”,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坚持长期自主学习。第三,小学生对于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但又缺乏耐心,自主探究课堂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它鼓励学生动手探索、亲身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小学生性格的塑造。[1]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
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和家长还是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想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我们就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对自主探究式课堂的重视程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2]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理解能力,而许多数学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又较为抽象,因此在面对初次接触的数学知识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化学生理解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材中会涉及到图形的学习和面积的计算,老师就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测量其周长和面积。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安排一些“你画我猜”的小游戏,让一个学生比划其他学生来猜图形。老师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其中,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图形的兴趣,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巧设问题,激发自学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处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都有强烈好奇心的成长时期,因此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探索心理。老师在教学时,就不妨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意识。例如,四年级教材中有《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他们想象不到一公顷会有多大的面积。因此,老师可以把课堂挪到操场,在正式开讲前对学生提问,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大家知道一公顷有多大吗?这时学生就会对公顷产生好奇,老师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织大家去丈量一平方米、十平方米、一百平方米的大小,最后再引出一公顷的换算方式,这样学生就会大致对一公顷的面积有个直观认识。老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励学生不断在问题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3]
(四)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机制对于整个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潜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只有真正做到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取知识,用他们的大脑去发现、思考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才能培养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发展有用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