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城市双修”实施路径初探

2020-01-06张文佩

山西建筑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修城市双修生活圈

张文佩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山西太原 030001)

1 概述

为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着力解决“城市病”和改善人居环境,2017年3月6日,住建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安排部署在全国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工作。社区网格作为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政府实现精细管理的基层平台,本文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城市双修”实施的可行性路径。

2 网格化管理与“城市双修”的关系研究

2.1 网格化管理内涵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告明确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格化管理是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通过数字化的管理手段、科学的管理机制,扩展社会治理的“眼睛”和“触角”,大到社会治安防控,小到路灯、井盖的维护,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扭转以往被动应对问题的局面。网格化管理,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具体抓手。

2.2 “城市双修”内涵研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粗放扩张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正在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城市双修”应运而生。

“城市双修”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山体、水体、废弃地及绿地系统,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增加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改善出行条件、保护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提供城市品质和活力。城市双修,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2.3 网格化管理与“城市双修”的关系研究

1)社区网—生活圈格划分的耦合性。根据2018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居住区按照居民步行距离、居住人口规模等因素,分为15 min生活圈居住区—10 min生活圈居住区—5 min生活圈居住区—居住街坊四级。根据我国现行的城市的行政管理体制,基层社区治理一般分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网格三级,其中社区网格300户~500户、1 000人~1 500人的规模与居住街坊相对应,社区居委会的管辖规模与5 min生活圈居住区人口规模相对应,街道办事处的管辖规模与10 min~15 min生活圈居住区人口规模相对应。社区网格—生活网格划分的耦合性,一方面便于居民生活组织管理,另一方面利于管理设施、场所的配套设置和维护。

2)网格化管理与“城市双修”工作内容的契合性。网格化管理的要素包括“人、地、事、物、组织”五大方面。“人”包含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征人群等人口信息,“地”包含学校、公园、广场、商场、停车场等地理空间,“事”包括社会矛盾调解、设施维护修缮等工作内容,“物”包含房屋、井盖、路灯、报刊亭、垃圾箱等建筑设施。城市双修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风貌”三个方面。“改善生态环境”的对象包含山体、水体、绿地等生态系统;“提升城市功能”的对象主要包括公园广场、滨水地区等公共空间,医疗、文体等公共设施,管线、桥梁等市政设施,微循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塑造城市风貌”的对象包含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文态空间,夜景照明、广告雕塑等街道空间。网格化管理的要素与“城市双修”的对象之间的高契合性,为以网格为单元、以网管化管理为手段推进“城市双修”实施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

3 以网格化管理推进“城市双修”的实施路径

3.1 治理要素与“双修”对象契合的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全面调查评估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和城市发展质量,梳理和提出环境、设施、风貌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制定系统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实施主体明确的项目库。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工作边界,对“城市双修”项目进行明确划分,确定各个部门、各个网格的主要责任,解决社区管理中的职责交叉、职能重合等问题,形成城市、街道、社区、网格互联互通,全面覆盖、层层负责,定期巡查、精准反馈的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各社区网格、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网格化管理使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重新整合,但仍需进一步健全交流互动和网格责任机制,一方面是促进社会治理和“城市双修”工作的协同推进,如城市山体修复、水体修复、风貌整治、天际线管控等覆盖多网格甚至整个城市的总体性、系统性工作;另一方面是以社区网格为单元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塑造“整体协调、个性独特、百花齐放”的城市特色,杜绝“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现象。

3.2 服务管理与“双修”实施同步的信息系统完善

基于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平台,集成基础地理空间、网格和部件等多种数据资源,整合“城市双修”工作全要素信息,完善服务管理和实施监测功能,有效实施数据共享。首先,加强城市级网格化信息指挥平台的推动发展,优化网格化信息系统功能,对网格化事件的行使过程进行统筹兼顾、全程监督,构建一个天上有云(云计算)、地上有格(社区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的新型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其次,建立街道、社区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平台,制定各网格各项“城市双修”项目及事件名单,严格按照业务流程,落实服务管理和“城市双修”实施的组织管理。最后,加强网格化管理中的便民服务功能,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住这儿APP等网络便民平台,拓展公众参与途径,便于网格员和广大群众通过多种方式快速上报问题、表达意见。

3.3 专业人才与公众参与融合的网格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的网格化管理队伍,一方面要引入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加入社区工作,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合理分配职能部门,调动整个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社区要结合新时期政策要求,通过开设专题培训班、网络课程、考察交流、宣讲宣传等学习形式,将网格化管理技术、方法普及到社区工作人员,同步加强社区居民对网格化管理的了解。此外,可通过与校园师生、退休职工共同培养志愿者的模式,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社区内源式发展。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社区治理普遍存在公众参与度不足、流于形式的问题。“城市双修”的实施,可以通过网格员和规划设计人员,从规划、设计、施工进行全过程跟踪指导,与社区利益各方沟通协调,促进“城市双修”实施走向全面和精细。

猜你喜欢

双修城市双修生活圈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以人为本的社区生活圈模式探析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基于GIS的生活圈居住区规划与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浅析“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滨水公园设计——以界首沙颍河公园为例
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双修”
谢金英: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