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改善路径

2020-01-06

科学咨询 2020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素养

杜 妍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如今,社会正处于高速转型时期,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获得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现实挑战。这就造成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等情况频发。同时,由于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常常会面临一些负面信息影响,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其心理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制造了很多难点问题。对此,如何正确把握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所在,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改革措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育观念滞后。当前,众多高校过于重视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其心理健康教育,使得许多大学生的承受能力、自控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没有得到良好地发展,无法正确面对学业、情感、人际关系以及就业问题,由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负面新闻也屡见不鲜。第二,教育模式滞后。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以课程教育为主,使得学生无法接触到较为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这就严重阻碍了其心理素养的提升。同时,部分高校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忽视对学生现有心理问题的疏导与治理,这就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素养的全面发展。第三,教育方法单一。如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育的信息化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在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很多教育者依然秉行填充式和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和机械地接受理论知识灌输,极大程度地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开展。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善路径

(一)遵守生本观念,加强教育力度

新时期,全面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对此,广大高校应当极力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推动学生心理及专业素养均得到良好地提升,将素质教育践行于实处。高校应当摆正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以立德树人目标为指引,遵守生本观念,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时,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作切入点,不断延伸和探索实效性、趣味性的教育模式,从而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以充分良好地调动。同时,专业教师在教学期间,不但要相信学生,更要尊重学生,在坚持平等、民主等教育原则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表决权与发言权,从而更加正确地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升做好奠基工作。

(二)革新教育模式,全面提升素养

首先,高校应当对教育发展模式加以革新,积极推动图书馆教育、日常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等教育模式的深度融合,从而在扩大教育面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意识和潜能得到有力的培养。其次,高校应健全医学教育模式,聘请优秀的心理专家为学生提供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服务,切实消减在校生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最后,高校应当引入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加强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同时,构建以社会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咨询等模式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模式,消除心理教育死角,进而在提高学生心理素养的同时,促使其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均得到有力培养。[2]

(三)信息技术辅助,丰富教育内涵

首先,依据网络技术之便,积极扩展心理教育资源,进而在开阔学生精神及文化视野的同时,推动教育效果的提升。其次,积极开展诸如心灵电影鉴赏、网络心理测试或咨询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以立体化和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促使其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相关知识的内涵精髓。再次,将校园网站、博客网站、移动网络等作为教育依托,打造信息化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由于网络平台有着较强的隐匿性特点,这使得学生的自我隐私得到有效保障。他们可在遇到心理或学习问题时,以匿名提问或单独沟通的形式来获取教师的建议,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同时也能构建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更能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实情,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时期,广大高校教育者应当时刻牢记自身的育人使命,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之处,不断革新和探索教育路径,促使学生的心理及综合素养得到充分良好地培养,进而为其在未来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素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心理小测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