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僧帽”的工艺之美和佛教文化

2020-01-0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8期
关键词:佛教文化宜兴紫砂壶

徐 芳

江南水乡宜兴,在古代的时候被称作“阳羡”,是一个常见于古籍诗歌之中的名字。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话流长,这些词语都是对这片土地的赞美和褒奖。宜兴是中国最古老的的茶叶产区之一,在唐朝的时候因为绿茶的品质良好而被选为贡品,在茶仙卢仝“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赞扬之下,宜兴紫笋茶名满天下,成为一时之极,尽管在后来的气候变化和人们饮茶习惯的改变之中茶叶重心南移,但是宜兴紫砂的出现让茶文化的内涵得到了延续。宜兴红茶和紫砂壶成为了最佳拍档,自明代紫砂壶盛行以来,在许多的紫砂艺人的传承创新和匠心守正之下,紫砂艺术和茶文化相得益彰,让我们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口感体验。宜兴的紫砂艺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了大量的养分,特别是宜兴在古代的时候有“佛国”的称号,给人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觉,所以关于佛教题材的紫砂壶也是不胜枚举,我们最为熟悉的容天壶,把“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蕴含平淡无奇地诠释得深入人心,可谓是紫砂艺术无穷魅力的美好体现。

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僧帽壶》把佛教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方器的形态非常惊艳。关于僧帽壶器型的由来,从元代的瓷器造型之中可以窥见端倪,在后来经过紫砂艺人李茂林、时大彬的改良,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规范,特别是在近代布衣壶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演绎之下,成为了深受广大壶友喜爱的一款壶型。此壶壶身棱线分明,形态饱满,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强。鸭嘴的壶流和曲柄的壶把前后呼应,相得益彰,壶盖嵌合于壶口之中,壶盖面层次有序加高,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形态逼真,拿捏舒适,与整体和谐统一。壶口位置莲花瓣的装饰可谓是此壶最大的亮点,莲花造型的比例及畅开的角度,呈现出一种莲花正在怒放的态势,使其更显端庄内敛,精湛的工艺水准也反映出创作者高超的技艺水平,没有多年的积累很难制作如此精妙的紫砂精品。同时,壶身的陶刻装饰层次分明,疏密得当,呈现出立体感非常强的艺术效果,为此壶锦上添花,可谓是相得益彰,令人爱不释手。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作品《僧帽壶》,整体的器型设计在延续传统经典的基础之上,细部位置稍微做了创新和改动,使其更符合现代的潮流趋势和艺术审美,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佛教理念充分地彰显出来,让我们在喝茶的同时,能够领悟到其中高深的禅理佛法。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迄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之中,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慢慢地融入中国,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理念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西游记》的电视剧之中,我们对于唐僧的僧帽有着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僧帽壶给人的第一联想,其实“僧帽壶”以“僧帽”为造型有着特别的文化蕴意,它融合了元代以来的多民族文化元素,是折射出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的一面镜子,对于紫砂艺术的造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僧帽壶》就是有感于此壶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和精湛的器型工艺,于是在反复酝酿许久之后终于制作而成此壶,在整体的设计和比例的协调方面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紫砂艺术和佛教文化情理相通,真正契合禅茶一味的至高境界。

结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佛教可谓是和紫砂结合比较紧密的一种,在许多的茶馆和紫砂艺人的工作室中,都可以看到“禅茶一味”的题字,关于佛教题材的紫砂造型也是层出不穷,宜兴的紫砂艺人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之上,把佛教之中的莲花形态融入紫砂艺术之中,同时在陶刻的装饰上面也非常喜欢达摩的形态,于是紫砂艺术和佛教文化在紫砂艺人的精心演绎之下为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紫砂作品,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宜兴紫砂壶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宜兴釉陶
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浅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佛教文化
首届中国佛教文化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河北承德隆重举行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