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的思考
2020-01-06王同行许小贝洪海凌符史勇
王同行 许小贝 洪海凌 符史勇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海南 海口570206)
在各类应急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是现场应急处置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应急事故处置结果。因此,如何搭建好现场应急指挥平台,为应急指挥调度服务,是应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针对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现状、存在问题及搭建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国内外平台搭建现状及特点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实施事故灾害现场应急指挥临时搭建的设施。根据不同响应级别,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应具备通信和信息化保障能力,满足现场指挥机构会商决策、指挥调度、预案推演等工作任务需要。
国外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发展相对较早,各国及其地方政府一般根据本辖区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问题,搭建相应平台,其中以美国最为优秀。2001 年美国本土遭受的“911”恐怖袭击是美国危机管理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以后,美国的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进入了全新的高速发展期,主要特点如下:(1)基本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及制造标准体系。针对平台配备的各类指挥车、通信设备、服务器、传感器设备等均已被规范为平台搭建的制造标准体系中,使设备的兼容性及关联性得到了大幅提高。(2)应急指挥平台所配套装备为定制化生产而非改造。由于市场需求和技术迭代,制造商关于应急平台设备的设计技术和装配技术不断改良发展,让制造商从早期的改装厂进化成了装备制造商。(3)以移动指挥车作为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情况日益凸显。基于车辆较高的机动性及场地适应性,美国大多数应急管理单位都将移动指挥车设备列入了装备名单。作为应对危机事件的现场处置核心,美移动指挥车通用性更强、整合度更高,成为危机处置现场必不可少的高性能车种。
我国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发展相较发达国家虽起步略晚,但近年来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设立等大背景下,国内的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主要特点如下:(1)具备高速通信能力。我国的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应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接入各类通信网络,尤其是国内5G 通信技术的发展领先于其他各国,基于移动5G 网络“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国内部分城市已启用5G 通信指挥平台,能够快速、及时、准确地获取前后方传来突发事件有关信息,实现可视化指挥调度。(2)“军民融合”技术逐步应用于现场应急指挥平台设备。在国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背景下,国内制造厂商取得了较好的科技成果及技术突破,并转化为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相配套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音视频设备、无人机、单兵设备等,使其应用于应急实战中。(3)平台搭建与信息化系统紧密结合。基于国内信息技术的超迅猛发展,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过程中均会部署了各类信息化系统,作为平台操控的中枢,主要包括通信系统、视频图像系统、综合保障系统、应急备份系统等。根据不同的应急场景各类信息化系统略有不同,今后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系统趋向于交互共享的“大数据”集成发展方向。
2 平台搭建中的存在问题
2.1 缺乏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配套设备制造专项标准
目前平台搭建所配套的设备均来自不同的制造厂商,各个设备对应的接口、参数、转化协议不尽相同,由于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配套设备制造专项标准,导致平台搭建在设备集成时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兼容性及联动性较差,使得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的操作者在设备的调度上存在卡壳现象,降低了指挥了效率。
2.2 通信信道易受干扰且尚未关联
应急指挥平台虽配备有卫星、公网、专网等多种通信网络,但大部分通信链路易受外部条件影响。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包括大气层微粒的散射,吸收,电离层闪烁,日凌,太阳噪声等,其中由于大气层雨衰引起的卫星通信信噪比下降现象最为常见。其次,各类通信网之间没有建立通信体系架构,不同的通讯方式采用多套通讯网络,导致指挥者及现场救援人员要在各类通信网络中进行切换,使应急指挥工作变得繁杂。
2.3 缺乏智能辅助决策及综合研判能力
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都具备了各类数据采集信息化系统,可将救援现场音视频信息、现场环境要素信息实时接入现场应急指挥平台系统中,但系统局限于展示及统计分析层面,缺乏智能辅助决策及精准研判能力,不能通过智能算法分析灾害事故对周边人群生命财产、生产生活以及重要防护救援目标的影响程度,综合分析现场灾害事故发展态势、事件发展特征,推演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缺少对安全生产、地震、地质、防汛抗旱、消防、森林消防等事故灾害的动态演化分析和多灾种综合研判。
3 平台搭建的思考
3.1 出台平台配套设备制造专项标准
作为应对危机事件的现场处置的平台配套设备,亟需出台系列专项标准,使其各制造厂商的设备接口、转化协议、参数趋于统一,使其在实战过程中的通用性更强、整合度更高,有利于的各个设备之间的兼容协调和集成,使平台设备在实战中做到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同时,出台制造专项标准代表我国拥有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的自主核心技术,可为全球应急管理领域提供可参照的制造技术方案,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2 搭建多组网的通信融合体系架构
针对多种通信方式相互孤立且信道易受干扰等问题,搭建多组网通信融合体系架构可有效提升应急指挥平台的通信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专、卫、公三网一体。应急指挥专网为基础,根据现场应急场景环境,指挥平台通过公网或卫星等可行方式就近接入专网,公网采用LTE、Mesh、PDT 等宽窄带无线通信技术,卫星通信网主要通过Ka 或其他高通量卫星便携站、Ku 卫星便携站等卫通设备接入,完成救援第一线、现场应急指挥平台及后方指挥部之间的远距离信息传输。(2)宽带优先,窄带保底。为实现应急指挥可视化、扁平化,考虑4K 等高清视频传输等新技术发展,应急指挥通信建设应优先选择5G 等高宽带和高速率通信方式。极端情况下,应保证语音通信畅通,语音通信优先选择多模融合终端。(3)建设通信融合终端。现场应急指挥平台需打通各类通信手段之间的接口、协议壁垒,形成通信枢纽,灵活切换各类通信方式,高效构建稳定可靠的通信信道,实现一个终端应对不同应急场景下的各类通信需求。
3.3 建设现场应急指挥辅助系统
将现场应急指挥平台中的各类信息化系统集成为应急指挥辅助系统,实现智能辅助决策及综合研判。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现场采集信息数据与相关历史数据实现实时交互,运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精准分析,以“云+网+端”模式,通过“一张图”形式,动态展示应急管理数据、人员物资分布、现场态势分析,便于指挥者进行会商决策、指挥调度。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处置、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和预案演练4个模块。(1)信息处置。突发事件信息的自动记录、管理及上报,可对突发事件相关接报信息进行多维查询和统计分析。(2)辅助决策,首先能够基于灾害事故相关信息,结合各类算法模型,分析目标区域重点要素的影响程度,推演未来发展态势。(3)指挥调度。可对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并实时查看,并且能够持续关联事态相关信息,实现各类应急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分析事故灾害的特点、演化特征、救援难点等,提出对应决策建议。(4)预案演练。可进行案例推演,分析已有案例推演情景形成的灾变演化场景规律,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自动关联匹配历史相似案例,实现对案例总结评估和突发事件救援指挥的决策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真正做到全面感知、迅速反映、精准研判,还需要根据实战经验不断的总结与完善,使平台搭建更加精细化、专业化。通过以上的思考与探讨,有助于提升现场应急指挥平台搭建的整体实战能力,做到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在“处突抢险救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