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寒地水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2020-01-06胡法龙于洪明沈宝山

北方水稻 2020年1期
关键词:施用量氮素施肥量

胡法龙,于洪明,沈宝山

(1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2 黑龙江护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3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管理局 八五二农场,黑龙江 双鸭山 155605)

黑龙江垦区作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生产加工的农产品一直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2],稻米商品率更是高达90%以上[3],有效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中国水稻单季氮肥用量较世界氮肥平均用量大约高75%[4],相反有机肥施用比重逐渐减少, 过量的农田氮肥投入,不仅会导致土壤出现酸化板结、水稻贪青迟熟、病虫害加剧等,产量受到影响,而且还会降低氮肥的利用效率[5-7]。 另外,过量投入农田的氮肥会随排水径流到周围的水环境中[8,9],导致农业面源 污 染[10,11]。 为 了 解 决 化 肥 用 量 过 大 利 用 率 低、土壤板结和养分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本试验结合国家农业“三减”行动,针对本地区化肥施用不合理等问题,开展了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水稻肥料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试验,探索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达到最佳的有机肥和化肥用量,以期为提高寒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5 年在黑龙江省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二农场水稻试验站进行, 供试土壤是潜育白浆土,土壤中碱解氮含量158.7 mg·kg-1,有效磷含量33.5 mg·kg-1,速效钾含量122.6 mg·kg-1,有机质含量38.9 g·kg-1,土壤pH 值6.5,前茬为水稻,秋翻,井灌区,供试区域2015 年≥10 ℃有效积温2 593 ℃,无霜期144 d。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垦鉴稻6 号,主茎叶片数12 片叶,生育日数130 d 左右,需有效活动积温2 380 ℃~2 400 ℃,分蘖力较强,综合性状表现良好。

供试肥料:常规肥料为磷酸二铵(N 18%、P2O546%)、重过磷酸钙(43%P2O5)、尿素(46%)、硫酸钾(K2O 50%);有机肥料为嘉有生命源黄腐酸生物有机肥(黄腐酸≥12%、有机质≥40%、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0.5 亿·g-1),固体颗粒,山东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以当地常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为对照, 选择黄腐酸有机肥和不同减氮量配施做处理。试验共设5 个处理,各处理有机肥用量以上年试验筛选出的最佳用量300 kg·hm-2为基础,进行不同减氮量(减尿素中纯氮量)与有机肥配施试验,减氮设置5 个梯度,分别减去常规施用尿素 (195 kg·hm-2) 纯氮含量的10%、15%、20%、25%、30%,即减尿素量为19.5 kg·hm-2、29.25 kg·hm-2、39 kg·hm-2、48.75 kg·hm-2、58.5 kg·hm-2,具体处理及施肥量见表1。试验设三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200 m2,小区间筑田埂间隔,单排单灌,除试验因素以外,其他栽培措施均一致。水稻播种、插秧、取样、收获均在同一天内完成,调查取样各小区同法、同时进行。

常规施肥 (CK): 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525 kg·hm-2,其中尿素195 kg·hm-2、重过磷酸钙135 kg·hm-2、钾肥195 kg·hm-2,N∶P∶K=2∶1.1∶1.7,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肥∶返青分蘖肥∶穗肥=4∶3∶3, 磷肥100%基施,钾肥施用比例为基肥∶穗肥=6∶4。

氮空白区(N0):整个生育期不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量、 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均和常规施肥相同。

处理1(J1):减常规尿素施用量10%,即减尿素量19.5 kg·hm-2,全生育期尿素施用量为175.5 kg·hm-2, 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和常规施肥量相同,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505.5 kg·hm-2,整个生育期增施黄腐酸有机肥300 kg·hm-2,黄腐酸有机肥施用比例为基肥∶蘖肥=7∶3。三大肥施用时期、施用比例、施用方式均和常规施肥相同。

处理2(J2):减常规尿素施用量15%,即减尿素 量29.25 kg·hm-2, 全 生 育 期 尿 素 施 用 量 为165.75 kg·hm-2,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和常规施肥量相同,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495.75 kg·hm-2,肥料施用时期、施用比例及施用方式同处理1。

处理3(J3):减常规尿素施用量20%,即减尿素量39 kg·hm-2, 全生育期尿素施用量为156 kg·hm-2, 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和常规施肥量相同,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486 kg·hm-2, 肥料施用时期、施用比例及施用方式同处理1。

表1 不同减氮处理施肥量情况

处理4(J4):减常规尿素施用量25%,即减尿素 量48.75 kg·hm-2, 全 生 育 期 尿 素 施 用 量 为146.25 kg·hm-2,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和常规施肥量相同,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476.25 kg·hm-2,肥料施用时期、施用比例及施用方式同处理1。

处理5(J5):减常规尿素施用量30%,即减尿素量58.5 kg·hm-2,全生育期尿素施用量为136.5 kg·hm-2, 磷肥和钾肥施用量和常规施肥量相同,整个生育期施肥总量466.5 kg·hm-2,肥料施用时期、施用比例及施用方式同处理1。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植株氮素的测定 分别于抽穗期、 成熟期五点法取样,样品各处理植株叶、茎鞘、穗各部分分开,置于105 ℃烘箱中杀青30 min,85 ℃烘干至恒重,降至室温分别称其干重,并将样品粉碎过滤,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水稻氮素含量。据此求出氮素积累总量、 氮肥吸收利用率、 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计算公式如下:

氮肥吸收利用率 (%)=(施氮区地上部吸氮量-不施氮空白区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100%;

氮肥农学利用率 (kg·kg-1)=(施氮区水稻产量-不施氮空白区处理水稻产量)/施氮量;

氮肥偏生产力(kg·kg-1)=施氮区稻谷产量/施氮量。

1.4.2 产量及产量构成 水稻收获前, 每小区选取长势均匀的3 点,每点连续选择10 株,数出单株的茎数,并据此测算平均穗数,每点取出平均茎数的2 穴风干后考种。 考种项目: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同时每样点割取2 m2脱谷,自然风干,作为实测产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 和DPS 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水稻吸氮总积累量的影响

从图1 可见,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的氮素积累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并且J1、J2的氮素积累量均高于对照,其中J1 的氮素积累量与对照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1%、11.2%, J4、J5 的氮素积累量极显著低于对照。 说明氮肥在减量10%情况下配施有机肥,水稻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对照,但氮肥减量超过10%时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随着氮素减量幅度呈降低趋势。

2.2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2 可知, 各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吸收利用率逐渐增大,以处理J1 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 其次是处理J2, J1、J2 氮素吸收利用率达到47.18%、42.30%,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在55.12%~57.82%之间变化, 且与对照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各处理偏生产力的大小表现为J5>J4>J3>J2>J1>CK, 各处理的偏生产力均高于对照,除了处理J1 的偏生产力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说明在适宜的施用有机肥300 kg·hm-2基础上,适当降低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 而有机肥的施入显著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

表2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3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从表3 可见, 各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均低于对照,除了处理J1 的单位面积穗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各处理穗数大小表现为CK>J1>J2>J3>J4>J5; 各处理每穗粒数多少为CK>J1>J2>J3>J4>J5,除了J1,其他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各处理的结实率均高于对照,其中处理J3、J4、J5 与对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各处理的千粒重均高于对照,但各处理与对照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各处理产量表现为J1>J2>J3>CK>J4>J5,其中处理J1、J2 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J1、J2 的产量分别达9.69 t·hm-2、9.44 t·hm-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3%、2.6%, 处理J3、J4 的产量与对照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处理J5 极显著低于对照。 说明氮肥施用量过低,不利于水稻发生分蘖,导致单位面积穗数显著降低,而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并配合施用有机肥,不仅可改良土壤减少化肥污染,而且能够保证足够单位面积穗数, 并有效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减氮不减产的目的。

表3 各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4 减氮配施有机肥产量效益分析

嘉有生命源黄腐酸生物有机肥按照市场价4 000 元·t-1,施入有机肥投入成本为1 200元·hm-2,尿素按市场价1 800 元·t-1,水稻按市场价2.9 元·kg-1计算, 各处理较对照增加的纯效益分别为256.1、-451.3、-694.8、-1 808.2、-2 950.7 元·hm-2。 从结果可知,较常规施肥而言,在减氮10%、15%、20%时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0.49、0.24、0.15 t·hm-2, 但在减氮10%情况下稻谷产出效益最大且为正值,较对照多增256.1 元·hm-2(表4)。

3 结论与讨论

3.1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合理施肥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 氮肥当季利用率较低, 仅为20%~35%[12], 有机肥配合化肥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的投

入,还能够促进营养器官中氮素的转运,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李世清[13]等表明,施用有机肥能够促进氮素的微生物固定,促进氮肥利用率加大;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氮肥用量和运筹对氮素利用率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氮肥用量和氮素基肥用量的降低,氮肥农学效率、 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呈升高趋势[14-18]。 本试验研究表明,在减氮10%、15%基础上,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氮素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 其中氮素吸收利用率高达47.18%,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在减氮的情况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有机肥富含微生物, 不仅能活化土壤中难以被水稻直接利用的氮素,还将一部分氮素储藏于体内,在氮素相对缺乏时释放出来供水稻生长, 延长了氮素在稻田内的循环时间,提高了利用率。

表4 各处理较常规施肥产出效益分析

3.2 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效益的影响

王道中[19]等研究证实减氮10%~30%,并不会造成水稻减产。 赵铁铮、顾慧芬、蒋刚[20-22]等人认为增施有机肥可以促进水稻分蘖, 增加穗粒数和有效穗数。 也有大量研究表明[23,24],有机肥配施化肥使水稻增产,提高单位面积总穗数和穗粒数,在减氮的同时配合有机肥的施用,能提高作物产量。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 其中减氮10%、15%、20%的产量要高于对照,产量达9.69 t·hm-2、9.44 t·hm-2、9.35 t·hm-2,但是减氮10%配施有机肥,不仅能够保证足够单位面积穗数, 并有效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较对照增加的纯效益达到最大,为256.1 元·hm-2。

猜你喜欢

施用量氮素施肥量
蔬菜施肥量控制技术指南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产量潜力小麦品种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差异
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的氮高效大麦DH株系评价
张掖市甘州区灌淤旱作人为土制种玉米锌钼微肥最大利润施用量研究
温室茄子氮、磷、钾素最大利润施用量研究
高温胁迫下番茄临界氮模型的建立及氮素营养诊断*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总结
紫泥田早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报告
磷肥不同施用量对辣椒生长与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