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陌生人消失在大海的女孩
2020-01-06张怡吴振海
文/图 本刊记者 张怡 吴振海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只要条件允许,父母应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共同生活。
无法兑现的肯德基
子欣的奶奶说,原本答应孩子这次得了奖状就给她吃肯德基,这次真的又拿了奖状,奖状是孩子自己贴上去的,贴上奖状的第二天,孩子就跟着两租客离开了家。
7月4日早晨6点30分章子欣被两租客从浙江淳安家中带走,其间两租客带着子欣辗转漳州、汕头、宁波三地。从信任到疑虑,到章爸爸选择报警,9岁女孩的命运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欣欣,欣欣,章子欣,你在哪里?”章子欣的父亲章军站在礁石上面向大海呼唤女儿的名字,他说,“听别人说,对着大海喊女儿的名字,她就会浮起来,我希望她人回来……”
搜救进入第四天的7月13日,在海上漂流了几天几夜的章子欣遗体被找到。发现遗体的船老大说,孩子上身穿粉色短袖,下身穿白色连裤袜,脚上只剩一只鞋。真是太可怜了!清溪的家里,子欣亲手贴上墙的奖状粘胶未干,而冰冷的海面上,女孩的身体已经轻微浮肿,面部已无法辨认……
章军是在别人的搀扶下走出殡仪馆的,他去见了女儿最后一面,子欣的姑父说,一看到遗体就崩溃了……
懂事而黏人的孩子
有网友发现说,没想到9岁失踪女童是她前年去千岛湖遇到的欣欣,她深表心痛.前年她去试住杭州的一家民宿,偶遇子欣和奶奶。子欣是个特别可爱甜美的小姑娘,她很爱笑,很善良,也很懂事,对人很热情。会把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记在心里,当游客说了句她家的橘子很甜,第二次见面时小子欣又给游客带来俩橘子,奶奶说,子欣有点黏人,谁对她好她就跟着人家。
比离婚和出轨更可怕的,是母爱的缺失
子欣的母亲常年不在身边,爸爸远在天津打工,子欣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家到学校有一段路程,每天都是爷爷接送孩子上学,章军说去年带子欣在天津待了一个月,她玩得很开心,今年暑假原本想带孩子去北京玩呢。
四岁以后的子欣,生活里没有妈妈的影子。尽管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和爸爸偶尔的陪伴,村子里也却没有与她同龄的孩子,孩子的内心是孤寂的,生活是单调的。爷爷奶奶经营着民宿,有几亩桃园贴补家用,家庭状况看上去还算可以的样子,但亲情、母爱,不是用金钱能够换取和解决的问题。
长期缺失母爱的孩子,她的幸福阈值去哪里找寻? 她的内心真如我们看到的那么开心的样子吗?
章军说,自从子欣的妈妈离家出走,回到爷爷奶奶身边的子欣再也没问过关于妈妈的事情。缺少母爱父爱陪伴的孩子,当有人表示出对她的好感,则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接纳外人的给予,从另一个层面讲也可以说是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当章军最后一次与子欣通话,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爸爸,我回不去了。”或许那个时候,孩子已明白了自己危险的处境,已料到凶多吉少,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孩子应该比我们更了解真相,以及后来出租车司机反映租客梁某华对孩子出言不逊,子欣应该觉察到了,恶魔就在身边。懂事的孩子往往更加敏感,自尊而小心翼翼,说白了就是带着些许苦涩的少年老成。一直未露面的自称子欣妈妈的神秘女子说,她与章军在杭州打工相识,17岁有了女儿子欣,孩子4岁之前都是她自己带,她已4年没见过孩子,并且,在孩子跟两租客外出的7月8日,她与章军办理了离婚手续,因经济问题无法买往返车票。甚至,她不敢再看有关孩子的任何报道。截至发稿,慈善君也没看到有关那位神秘母亲出现的报道。
花儿般的年纪,小子欣的离去,不想也无法去责怪谁,无奈现实总是出其不意给毫无猝防的人们一记痛彻肝肠的耳光,让我们痛醒,接受教训,且深受其害。当恶魔掌控了幼小的孩子,人性的丑恶与卑劣在此发酵。作为母亲,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母爱之所以高于其他诸类情感最基本的因素与条件,无可替代! 不要妄想除却母亲之外的任何人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这个角色的转换与担当,母爱付出的多少永远决定着孩子最根本的幸福安全阀值。很多时候,看似我们卸下母亲的职责,让长辈帮忙去带,事实证明,眼前的捷径往往都是更远的绕路,遥远而曲折。
宁可相信这是一场噩梦
在孩子失踪的数天里,章军一直眉头紧蹙,背负着无尽的焦虑与孤寂,章军徘徊于海边的疲惫身影几乎出现在每篇有关子欣的报道中。章军在失去女儿的20个小时的发文里说,我本人心里一直很感谢社会感谢媒体,感谢社会上的好心人,感谢各位领导和所有警方的努力帮助我寻找我心爱的女儿。不让她在外面继续漂泊,虽然最终结果是她已经离开了我,但我宁可还是相信这是一场我的噩梦,梦醒以后她还在我边上睡得很香、很甜,但是这一切是那么的现实是那么的残酷,那么的不公平,欣欣,爸爸真的好想你,好想你,好想你……
澎湃新闻报道,前几日,章家附近的民宿收到以前客户打来的善款,希望转交章子欣家人,并表达慰问,请家人挺住。
可怜的子欣已离我们远去,留给人们的伤痛及教训却远未结束。婚姻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历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有人认为结婚不一定幸福,但离婚绝对是奔着幸福而去。慈善君想说的是,成年人分开了或许很容易找到各自所谓的幸福,但如果双方有共同的孩子,孩子便成了真正痛苦的载体,不管孩子监护权由谁来承担,孩子内心的伤痛将永远无法填补。
章子欣事件之后,清溪村的村民对自家孩子的看护更加严格,他们不敢想象在他们身边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子欣事件让原本平静的山村不再安宁,他们对外人有了提防之心,不愿让孩子离开家门随便走动,更不会相信任何人,有老人认为孩子在家玩一天手机都比走出去要好,这样至少更安心一些。
无助的留守儿童
章子欣事件再次把一直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在我国,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从小被父母远离,托付给隔辈人照顾(祖父母等)。没有父母的陪伴,儿童感受不到母爱、父爱,造成心灵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他们有的性格孤僻、自闭、厌学,一味地沉迷电子产品,甚至出现逃学、抽烟打架等现象。
他们性格上的缺陷如不及时加以关注,可能会造成孩子对亲人,家庭的怨恨,以及影响到社会秩序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年龄普遍较低,性格大多胆小孤僻,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安全防护意识有限,父母又远在他乡,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孩子很容易沦为社会不法人员的猎物,绑架勒索,伺机敲诈财务。近年来,性侵犯事件在留守女童身上屡见不鲜。同时,关于留守儿童溺水、被拐骗、中毒、失联等意外事故也时有发生。
留守儿童在本应快乐的孩提时代得不到父母应有的陪伴,他们胆小、拘谨,有人说这些孩子很懂事,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因为特殊的成长环境,他们不得不长成看上去很懂事又讨喜的样子。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他们不懂怎样去回应别人的善良和伤害,只是一味地付出与忍耐,因为他们即使认识到自己受到伤害和委屈也不愿告诉他人,孩子是无助、恐慌而焦虑的,父母亲情的缺失,让孩子对世界充满了疑虑与不安。懂事的子欣给章军说的最后一句话,“爸爸,我回不去了”。意味深长,又让人爱莫能助。章军选择报警是在两租客不接电话消失以后,反复观察子欣与两租客留在摄像里的画面,孩子的表情是木讷、失落而无助的,那种令人心痛又无法忘却的无助与绝望。想问,在童年,没有父母呵护的孩子他们的幸福到底在哪里,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把教养儿童的责任负担起来”
《把教养儿童的责任负担起来》是宋庆龄先生1957年6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文中她指出,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但是在教养儿童的工作上,我们并不是都尽到了应尽的责任。成年人的行为是儿童的榜样,他们从长辈的行为上找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教养下一代是我们全民的责任。首先作为家长要负起这个责任来。现在有些做父母的认为教育儿童是国家的事情,自己可以放任不管。不能让这些现象长久存在下去,全社会的人应该负起责任来,首先做家长的应该学会正确地教养自己的子女,这是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节选)
爱是守护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只要条件允许,父母应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共同生活。不要因为眼前暂时的阻力推卸养育责任,生而不养,贪图一时的省心省力将孩子甩给老人,将是人无近忧,必有远虑。托养问题关系到孩子切身的命运前途,细思极恐,需要慎重考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应该尽最大可能给孩子一个真正的、有爸爸妈妈的温暖的家和幸福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