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美育与家庭音乐教育

2020-01-05王琴

幸福家庭 2020年19期
关键词:功利性美育美的

王琴

3~12岁是美育和家庭教育发挥重要作用的阶段。音乐教育是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音乐美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学校的课程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对儿童音乐美育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近年来家庭音乐教育逐渐趋化为带有严重功利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形式严重违背了音乐教育的初衷,让儿童在学习音乐时过分功利化、机械化,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从而导致了当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缓慢。

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不只是教授给学生基础的乐理知识,更注重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即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讨了音乐美育对儿童成长的意义,并对家庭音乐教育中美育的缺失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深化家庭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观念,为儿童音乐素养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音乐美育对学生的成长意义

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文盲已经不多了,但美盲却不少。”音乐美育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发散人的思维,让人的心灵和智慧获得启发。音乐美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音乐中包含了无限的想象,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是传达美、发扬美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音乐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我的认知,用美的眼光去审视一切问题。因此,不管是学校音乐教育还是家庭音乐教育,都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从内心热爱音乐,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家庭音乐教育中美育的缺失

近年来,很多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报课余培训班,比如美术、音乐、围棋、书法等等,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部分家长不顾孩子的个人喜好和意愿,將学习音乐当作孩子必须完成的任务,把考级、参加比赛当作是孩子必须达成的目标。还有一些家长过度关注孩子音乐学习的成绩,关心孩子是否能得到更多的荣誉,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许多压力,导致很多孩子对学习音乐产生了抗拒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这种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不仅无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不到音乐真正的魅力。

对于3~12岁的儿童,音乐美的教育才应该是他们学习的重点。机械、功利性地学习音乐,只会让儿童变成学习的机器,感受不到音乐中的美,忽略了音乐学习的本质。这种本末倒置的音乐教育,会打消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失去对音乐世界的美好向往。

儿童阶段的音乐美育需要家庭的支持,要求家庭教育秉持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家庭音乐教育与音乐美育,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因此,在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应让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学习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音乐中的美,从而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家庭音乐教育是孩子音乐美育的第一课堂,因此,家长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音乐学习方向及孩子对音乐的态度。

家庭音乐教育应构建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白音乐的本质是给人带来快乐和美的享受,家长应将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放在音乐教育的首位,重视孩子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的体验。不可否认,功利性的音乐教育形式可以为学生带来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成就感,同时也是家长检验孩子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式,但真正检验孩子音乐学习成果的,还是要看孩子是否明白音乐美的本质,能否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认知的提高,并对音乐、生活产生热爱的情感。因此,家庭音乐教育要用音乐去感染孩子,用音乐激发孩子真实的内心,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从而促进孩子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功利性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