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20-01-05吴国金陈明霞
吴国金 陈明霞
摘 要: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思政教师队伍,但现状是专职老师少、学校重视不够、考核形式单一、学科价值认识有偏差等问题存在。这需要通过配足激励师资队伍、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拓展教师研训路径等方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调研;现状及对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打牢思想基础,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这就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当前,临安区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队伍现状如何?能否切实发挥思政教师的特有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
一、调研对象与实施
对全区15所公办初中的125名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基本情况、课堂表现、学科保障、教学评价、学科困难与建议等进行调研,采用网上问卷、调阅2019年9月区中小学教职工名册和访谈部分一线教师等方式。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下面我们从七个方面,对本次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
(一)教师学历达标,但专业不对口
从调查来看,我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学历本科占99.2%,研究生占0.8%,符合现阶段初中教师的基本学历要求。但是,学历虽然是达标了,专业却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教师是政治专业毕业,专业不对口的问题突出。这与教育部提出的“理论功底强和专业素养高”的素质优良的学科教师要求还有距离。
(二)教师年龄偏大,且职称偏低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跟学校认为本学科的专业性不强有关。历年来受重理轻文思想和中考政策的影响,很多学校老师快退休了或其他原因,转任七、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相比语、数、英、科等中考高分学科而言,这门学科地位相对较低。因此,本學科教师比例最大的是20—29年教龄的中年教师,占35.2%;其次是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占28.8%;第三是11—19年教龄的教师,占23.2%;而作为学科希望的1—10年教龄的年轻教师仅占12.8%。这样的现状不利于本学科教师的梯队培养。
从职称情况来看,任教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级职称教师是主力军,比例为57.6%;其次是副高职称,占22.4%,其中社政专业只有9.6%;二级职称占20%。职称上升的空间还非常大。
(三)兼职教师过多,幸政治面貌佳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但调查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科教师多为兼职,专职仅为18.4%,兼职校级行政工作的占10%,以及中层工作的占4%,其余是兼课其他学科,具体见表1:
从表1数据可知,多数教师兼职历史与社会学科,这应该是与杭州市的中考机制相关。我区这两门学科在中考中合称为社政,卷面分为100分,考后折算为80分计入中考总分。思政专业和历史与社会专业教师合计65人,从某种角度看,历史与社会相对道德与法治需要更专业的老师来教,大部分学校优先保证专业教师教历史与社会,剩下的较弱的来教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因此,很多学校到了九年级为了更好地应对中考,往往是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与社会这两门学科进行合科教学。
彰显着“立德树人”的学科使命和价值追求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政治立场与使命感十分关键。调查发现,确实本学科教师中中共党员的比例较高,占37.6%,这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这门学科的政治任务,是有别于其他学科在“立德树人”中更为优越的体现。
(四)课堂喜欢程度一般,有效性不足
学生是否喜欢一门学科的课堂,是其存在的生命线。问卷调查中,51.2%的老师觉得学生的喜欢程度只有一般,32%的老师反映是喜欢,只有少数的老师觉得是非常喜欢和不喜欢。总之,学生的喜欢程度不容乐观。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59.2%的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一般,24.8%的老师认为还比较高,只有极少数的老师认为非常高,也有12%的老师表示有效性比较低。教师的自我认同度不高,这直接影响到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不利于教学方式的创新,难以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五)教学组织不够丰富,资源利用尚可
从课堂教学组织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相对比较单调。
从图1数据可知,课堂组织形式以“用教材教,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为主,占58.02%;其次为“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占39.71%;也有0.65%的老师是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还算好的是让大家诟病的“照本宣科”式课堂组织不是太多。事实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而这恰恰需要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大量兼职教师的非专业性严重制约了学科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善于把丰富的教学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调查可知,78.93%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引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20.75%的老师也偶尔引用相关课程资源;只有极个别的教师从不引用。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师生身边事,基本能做到将道德与法治的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但也发现许多兼职教师的资源运用仅停留在网上课件的照搬、资源理解存在偏差和运用不合理。
(六)学习评价力求多元,备课方式多样
当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倡导多元评价,问卷调查中的多选题“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方式”也反映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评价因为与中考挂钩,更多的是采用考试成绩评价。
从表2数据可知,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首选考试成绩评价的方式,占92.8%,这是一种最简便的终结性评价;其次是观察记录,占64%,难度较大;再次是描述性评价,占51.2%,这种评价主观性比较明显;还有占35.2%的学生自评与互评,31.2%的作品评价,也有16%的成长记录袋评价。学习结果的多元评价可以更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学习本学科中的问题与收获。但因为考试成绩评价是最简单易行且争议少的评价,而其他评价工作量大、主观性强,故大部分学校和老师仍然喜欢采用考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