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路径
2020-01-05史雨微
史雨微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进餐时易被外界事物吸引。此外,幼儿也会模仿身边大人的行为,当大人有不良进餐行为时孩子也会去学,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恰当使用进餐引导语,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幼儿进餐情绪,组织多种形式的健康饮食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教师的进餐引导语应恰当
教师的批评或鼓励都会影响幼儿进餐时的情绪和注意力。教师要避免说出有不良影响的话,以免造成幼儿的进餐情绪不佳和分心。例如:“吃快点!”“XX吃得快,多好呀!”“大口吃!”“不要講话!”“嘴巴闭上!”“还讲话!”“又讲话!”“不要再讲话了”“谁又在讲话?”“怎么又有声音?”
教师的话语应该具有科学性、教育性,例如:“好吃又好看的苞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是长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小朋友们想要赶快长高、长大吗?”“用左手扶碗,右手拿勺子,这样碗就会稳稳的,不会跑了。”“吃的时候要轻轻地吹一吹,小心别烫到嘴巴。”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营养知识储备,在进餐时向幼儿介绍食材的营养成分,帮助幼儿了解每种食物对身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幼儿了解了吃什么食物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就会减少偏食挑食的情况。
家长要把握幼儿身心
发展特点
幼儿年龄较小,味觉敏感度高,咀嚼能力弱,不喜欢吃口味重、有刺激性、坚硬、纤维多的食物。家长可以为幼儿准备清淡、颜色搭配鲜亮、体积小、易消化的食物。此外,家长可以利用幼儿好奇心重的特点,在保证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用同类食物的不同品种代替,并以“新朋友”的身份向幼儿介绍食物,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如果遇到幼儿不喜欢的食物,家长也可以尝试其他烹饪方式。
家长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正确喂养幼儿的方式,改正不良的教养观念,正确面对幼儿不当的饮食行为,学会换位思考,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循序渐进地解决幼儿进餐时的不良行为,为幼儿营造安静、和谐的家庭进餐环境。
关注幼儿进餐情绪
幼儿进餐时受到批评、呵斥或不适当的催促时,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食欲降低。部分幼儿早上入园时不想与家人分开,也会出现情绪低落。教师要多观察幼儿的情绪状况,发现幼儿进餐情绪不高时,要及时与幼儿沟通,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缓解不良情绪。当发现幼儿进餐行为有问题时,教师不可急于指责和纠正,要尽可能照顾幼儿的情绪,轻轻地走到幼儿身边,轻声提醒幼儿进餐时的不良行为,并鼓励其改正,尽量避免在用餐时批评幼儿。
组织多种形式的
健康饮食教育活动
班级内可以适时开展一些孩子喜欢的有关饮食的活动。如端午节,教师可以示范并讲解包粽子,让孩子们感受节日文化的同时学习营养知识;还可以将平时幼儿不太爱吃但是有营养的蔬菜带到班级中,例如胡萝卜、香菇、青菜,让幼儿亲自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让幼儿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引导他们讲述自己了解到的食物营养,相互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只有让幼儿真正了解食物有哪些好处,他们才会明白挑食和偏食的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