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庄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问题与措施

2020-01-05颜井波

山东水利 2020年4期
关键词:枣庄市水土保持流域

颜井波

(枣庄市城乡水务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枣庄 277800)

1 水土流失概况及生态建设成效

1.1 水土流失概况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最南部,总面积4564km2,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51.63km2,是山东省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之一。枣庄市水土流失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从面积变化来看,呈先期加剧后期递减走势;从侵蚀类型来看,以水力侵蚀为主;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亭区水土流失较为集中,占全区面积的52.68%,占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的56.41%,并与贫困人口分布有很强的吻合性;从治理现状来看,难度小、好实施、见效快的水土流失区域已得到基本治理,现有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要求高;从形成原因来看,人为水土流失占主导。

1.2 生态建设成效

多年来,在实施小流域生态建设过程中,枣庄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工程项目为抓手,累计完成各级专项投资2.78亿元,先后开展小流域治理1153条(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7.87km2,落实生态修复面积40.57km2,利用四荒资源182km2,帮扶带动贫困户724户1842人。

1)坚持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多年来,对于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枣庄市均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职责明确的领导小组,全部落实了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资金报账制和工程移交制,明确各个环节的目标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为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提供了保障。

2)坚持保护优先,注重监管。坚持把预防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以预防保护促治理开发,以治理开发促预防保护,配合出台了《枣庄市山体保护条例》,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强对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成果的综合保护。注重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督促落实水土流失防治义务,大力遏制因开发建设扰动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3)坚持因地制宜,典型示范。在项目立项规划时,充分结合项目区地域和产业特点,深入打造区域特色流域治理模式,融合当地的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生态旅游等要求精心打造。在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结合万亩石榴园景区,集中连片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区高标准治理,将原来的荒山打造成一道风景线;在山亭区水泉镇,结合樱桃产业需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广泛栽植樱桃经济林,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无粮镇”。

2 主要制约因素

2.1 水土保持法制观念薄弱、认识不到位

多年来,水土保持宣传和科普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土保持法制宣传方面还存在短板。一些区域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水土资源保护重视不足,生产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的情况时有发生。

2.2 规划设计前瞻性和针对性不足

一是流域治理规划设计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缺乏前瞻性和科学性,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二是部分县级水土保持规划至今尚未编制完成,流域治理没有宏观控制指标,监督管理存在盲区,亟需编制出台工作规划,统筹引领水土保持工作。

2.3 资金投入不能满足生态建设需求

一是从实施情况看,目前单位水土流失面积资金投入强度偏低、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是制约生态建设的主要瓶颈。二是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新政策给水土保持资金争取带来阻力。三是由于手续复杂、过程繁琐,招标、审计等项目管理支出占了相当比例,剩余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2.4 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存在明显短板

目前,枣庄市现有市县级水土保持从业人员12人,市级2人,县级10人,其中有近30%的从业人员不是水利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亟需增加。专业素养亟需提高。监管和科研设备缺乏、技术手段落后,新技术、新科技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用。市级层面的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流域治理奖惩机制尚未建立。

3 改进措施

3.1 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一是持续做好水土保持宣传工作。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宣传进党校、下厂区、入校园活动,采取举办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宣传水土保持国策,重点宣传水土保持新规定、新内容,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抓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做法,注重培育一批先进典型,力争3~5年内培育2~3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通过广泛宣传和典型带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浓厚氛围。

3.2 科学规划、深入实施

一是深度结合、科学规划。要严守“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水土保持三道防线,认真做好与水系整治、生态修复、人居改善和脱贫攻坚的结合,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增加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二是规划引领、注重长效。依法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区,开展生态清洁型、产业发展型、生态旅游型等精品小流域建设;研究制定配套水土保持法规,完善水土保持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运行机制,保障规划实施。

3.3 多措并举、突出重点

一是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地方资金压力,统筹争取和运用各级各部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土流失治理。同时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水土流失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二是突出综合治理模式。坚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依托,因地制宜的实施坡耕地改造、蓄排工程建设、经济林抚育、水保林栽植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的治理模式,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综合治理山水田林湖草。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全面应用监督管理、综合治理和监测评价三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生态建设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在建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动态监管和水土流失在线监测评价;另一方面,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充实信息化工作人员,为水土保持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4 强化监管、明确职责

一是要明确监管职责。在生态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市县镇村四级水土保持监督预防体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专人督查、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的监管工作机制,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并引入群众监督。二是要强化督导检查。加大对流域治理项目现场督导检查力度,强化过程干预和担当意识,分类制定督导检查方案,明确督查内容,增加督导频次,及时整改落实;要采取实地勘察、座谈交流、查阅档案、走访调查等方式,积极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督导成效,严肃执纪问责。三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加强水土流失预防,敢于否决可能破坏生态的拟建工程项目,全面禁止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产建设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案件。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执法人员、配齐执法装备,定期开展执法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服务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

猜你喜欢

枣庄市水土保持流域
小胖猪的困惑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罗堰小流域
水土保持
山东枣庄市核果类果树研究所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新型城镇化推进策略研究 以山东省枣庄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