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0-01-05王孝亮郭秋峰

山东水利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源饮水供水

王孝亮 ,郭秋峰 ,肖 翔

(1.山东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近年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牢牢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推进思路不动摇,大力开展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7%,千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率达到86%,万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人口达到6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使农村群众喝上了方便水、洁净水、安全水、放心水,而且有力推动了农村生活质量的改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可靠保障。

1 农村饮水安全发展成效显著

1.1 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高

一方面,政府重视是关键。山东省政府每年都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省、市、县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级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标任务、计划安排和责任人,并在省政府网站上公示。另一方面,加大投入是保障。省财政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财政投入的优先领域,2016—2018年省级财政筹集资金近10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各地通过建立“财政资金列支、涉农资金整合、社会融资筹措、上级补助争取、各级财政奖补”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为两年攻坚行动落实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18年底,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启动起来,全省累计落实资金高达84亿元,有力保障了农村饮水安全资金需求。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基本空白提高到95.7%以上,方便快捷、布局合理的农村供水网络基本形成。

1.2 集中供水率显著提高

一是聚焦城乡一体,用大工程确保大安全。在平原区,大力推行“一县一网”或“一县两网”供水模式;在山丘区,以水库或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依托,推行“一流域一网”的供水模式;在城镇周边地区,利用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向周边村庄辐射延伸。同时,改扩建、整合联网小规模供水工程,扩大供水规模。二是聚焦全面覆盖,用规模化取代分散化。加快实施4652个无集中供水设施村通水工程,销号分散式供水饮水风险,实现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新提升。目前,已销号无集中供水工程村2205个,剩余村庄将在2020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实现集中供水工程全覆盖。三是聚焦对标达标,用规范化引领标准化。制定《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创建办法(试行)》和《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单位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评估办法》,累计选出13个示范县和54家规范化水厂,发挥了良好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水利部《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建工程一律对标建设,已建工程尽快对标改造。农村供水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省“千吨万人”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达到65%,56个县(市、区)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1.3 水质达标率连年提升

一是抓好水源头。大力发展平原水库集中供水工程,累计建成用于城乡供水水源平原水库52座,沿黄地区实现每县1~2座水库作为优质水源地。生态环境、水利联合制定《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分类推进水源保护区划定保护,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二是抓好水龙头。新建供水工程全部配备消毒设施,“千吨万人”规模以上供水工程配套建设标准化水厂,部分工程增加臭氧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序,供水质量进一步提高。特别是2019年以来,山东省聚焦聚力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作,并将水源置换作为改水工作的主要方式,111万饮水型氟超标人口中,98%以上氟超标人口通过引蓄黄河水和优质地下水方式确保水质安全。现已完成1256个村86万人改水任务,超额完成60%的年度目标任务。

三是提升达标率。2019年,省水利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的通知》和《山东省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加强水质检测,保障供水水质。委托第三方对30县260个检测点进行水质抽检,水质情况及时反馈地方和供水单位,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各县累计建成118处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水质检测能力不断增强,水质达标率实现了连年提升。

1.4 供水保证率不断提高

一是出台一个意见。经省政府同意,水利、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住建、卫健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以县为单位成立农村供水公司,破解管护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是明晰两个主体。全省147个有农村供水任务的县全部完成农村饮水“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落实工作,每个县都明确了部门管理主体和经营维护主体,促进了工程良性运行。

三是实现三化共提。在100个县初步实现农村供水公司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供水运营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智能化建设,深入推进管理制度改革,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县级供水公司成立工作。

四是完善四个体系。与卫生健康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发挥好水质检测中心作用,水质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培训基层饮水人员2000余次,专业化队伍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组织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回头看”大排查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问题大排查,四不两直暗访50个、994个村4970户用水情况,累计设立“116”农村饮水监督电话181部,常态化监督体系全面建立。

2 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在工程建设标准、运行管理水平和行业监管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水利支撑,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与差距。一是村内供水工程老化失修、跑冒滴漏问题严重,改造任务艰巨。二是城乡供水一体化水源、水厂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但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三是农村供水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小型单村、联村供水工程及分散工程标准低、供水保证率不高、管理难度大。五是工程长效运行管理能力需要不断健全。

3 推进农村供水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以补齐短板为核心,坚决打好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和两年攻坚战

一是确保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落一人。要在查漏补缺上下功夫,组织各级水利部门和第三方机构,按照水量、水质、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标准,对贫困人口饮水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排查梳理。对村庄通自来水,贫困人口未通自来水的情况逐一销号,对新增贫困人口饮水问题“零容忍”,让贫困人口喝上方便水放心水。

二是确保两年攻坚任务如期完成。要加快完成1617个氟超标村改水工程,4652个无集中供水工程村通水工程收尾,确保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10月底前做好收尾调试。

三是在改善水质上兜好底。要理清思路,统筹衔接“长远实”与“短平快”,做好单村净水站建设管理。加快推进菏泽曹县、成武县等县(市、区)的水源和主管网建设,2020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水源置换,彻底解决山东省农村地区饮水型氟超标问题。

3.2 以强化监管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良性运行

一是督促各地落实好《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内以县为单位组建成立农村供水公司(水务公司)。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行业监管,确保供水工程建得成、管的好、长受益。

二是全面抓好农村供水水价核定和水费收缴工作,确保如期完成集中供水工程全面定价,收费处数达到95%以上,水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任务。完善计量设施体系,加快普及农村供水工程“一户一表”智能化水表安装,实现远程抄表、预付费缴费和计量收费。建立良性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制定完善水费收缴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水费收缴服务水平。

三是健全规范维修资金筹集和使用,在省市县财政安排维修养护补助资金基础上,切实落实好维修养护资金筹集和使用政策,确保管好用好维修养护资金,保障工程可持续运行。

四是推进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建立到村到户供水情况监管平台,动态掌握用水户用水信息。加强万人以上水厂生产控制、在线监测、视频安防等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从取水、制水到输配水的供水全过程监管。持续推广微信缴费等便民服务措施,不断扩大远程监测调控覆盖范围。

3.3 以对标达标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供水工程规模化规范化水平

一是实现工程体系新提升。沿黄平原区地区,充分利用黄河水、长江水等优质水源,优化供水系统整体布局,促进城市和村镇供水的相互融合,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力争“十四五”末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县数量达到80个以上;山丘地区,按照“建大、并中、撤小”的原则,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完善工程布局,力争到“十四五”末,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占比达到80%以上;偏远地区,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施策,选用符合当地实际、群众接受、能够长效运行的方式实现供水安全。

二是推进工程建设规范化。按照水利部《关于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水农〔2019〕150号)有关要求,推进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加快村内管网改造,具备条件的加快建设实现供水入户,其余村庄设置足量取水点或净水机,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

猜你喜欢

水源饮水供水
保护水源
简易饮水鸟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南水源头清如许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寻找水源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防丢干伞饮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