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农业节水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2020-01-05杜贞栋周荣星

山东水利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肥节水山东省

杜贞栋,周荣星

(山东省海河淮河小清河流域水利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山东省水资源短缺,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截至2015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512.23万hm2,节水灌溉面积291.87万hm2。近十几年来,全省灌溉定额由4500m3/hm2下降到不足3000m3/hm2,农田灌溉年均用水量由2002年178亿m3下降到2016年不足122亿m3,水分生产率由不足1kg/m3提高到1.4kg/m3(吨粮田达到1.9kg/m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左右提高到0.63以上。喷灌、微灌特别是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在测水量水、IC卡无井房控制灌溉系统、变频恒压供水、山丘区风光电提水自压灌溉以及一站式墒情、降雨、地下水监测系统等方面,技术进步明显,提高了农业节水管理现代化水平。

1 农业节水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旱灾威胁大,水资源严重短缺

1949年以来,山东省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旱灾,平均受旱面积166.67万hm2,成灾面积106万hm2,气候变化,使骤发干旱的概率增加。

山东省当地水资源总量308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22m3,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3%,在全国排第26位,亩均水资源占有量265m3,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2%。按照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20年,蔬菜播种面积213.33万hm2,水果80万hm2,增加的面积耗水量均大于现状用水量,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尖锐。

1.2 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问题突出

2016年劣Ⅴ类河道长度占评价河道长度的24.1%,重点水功能区达标率为53.7%(全参数评价),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达到19.6%。自2000年以来,深层承压水累计超采63亿m3,超采区面积4.34万km2,最大埋深130m。2003—2013年,山东省11年平均降雨量为730.7mm,高于多年平均680mm,但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不减反增,沿海地区因地下水超采引起海水入侵面积超过1100km2。山东省除了沂、沭河和大汶河、泗河断流天数少于50d,其他河流断流天数在50~250d,鲁北诸河断流一般超过200d。

1.3 农业节水发展未完全适应农业发展新要求

1)近几年,山东省在土地集约化经营方面有了很大进展,农业种植的粮、经“二元结构”开始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变化,马铃薯已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这对山东省水资源的布局、农业节水工程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2)农业水权不够落实,节水的综合集成度低,特别是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不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2 农业节水发展方向

2.1 充分利用降雨资源,扩大利用非常规水

山东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065亿m3,但1/4左右在降水过程中损失掉,“蓝水”(传统意义上的水资源)只有308亿m3,实际供给农田灌溉的水量不足140亿m3,而“绿水”中的土壤水约500亿m3,虽然这些土壤水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人为、主动、科学利用的措施明显不够,因此,应采取优化方田建设、改变畦田规格、灌溉预报、农业耕作和覆盖保墒等措施增加土壤水的利用量,建设“海绵灌区”以弥补灌溉水资源不足的缺口。山东省每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6亿m3,而再生水利用仅5.8亿m3。合理利用地表水、控制开采地下水、高效利用黄河水、科学利用土壤水,开发利用非常规水(再生水、微咸水、矿井水等),才能有效缓解灌溉用水的供需矛盾。

2.2 大力发展节水技术,推广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实现水资源紧缺地区的粮食高产高效,不仅要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更要发展综合节水技术。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包括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等。工程节水包括管灌、喷灌、微灌、精细地面灌溉等节水技术;管理节水包括建立作物的节水灌溉制度,建立水价机制等;农艺节水包括筛选抗旱新品种,推广覆盖与耕作保墒、水肥耦合等技术。山东省提出的“十三五”期间,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00万hm2,高效节水33.33万hm2,水肥一体化面积增加到50万hm2(现状6.67多万公顷)。水肥药一体化是利用管道灌溉系统,把肥料和农药按照作物需要量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上,适时、适量地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养分和农药的需要,实现水肥药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节水农业技术,这是综合节水的核心技术。

2.3 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模式

1)推广平原井灌区高效节水模式。针对山东省236.67万hm2井灌区作物高产用水和地下水长期超采的矛盾,推广水资源优化配置、无井房IC卡控制+管道灌溉+窄短畦灌溉+井长管理等综合节水技术,逐步实现作物持续高产条件下的地下水采补平衡。

2)推广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山东省引黄灌区灌溉面积达180万hm2以上,在灌区上游的自流灌区,推广渠系防渗技术;中游分散多级提水区,发展规模化管道灌溉节水技术;下游井渠结合灌区,推广“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

3)推广水库灌区自压灌溉和分散小水源高效节水模式。山东省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3万多公顷,应根据水压力分布情况分区发展自压管灌、微喷灌、喷灌技术;对山丘陵区分散的小水库、塘坝、谷坊、大口井、蓄水池、水窖等,建设多水源联网、风光电提水节水灌溉工程。

4)推广半旱地农业非充分灌溉模式。半旱地农业即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前提下,通过修建集雨工程对农作物进行有限补充灌溉的农业,可以有效解决山东省旱地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5)推广微咸水灌溉模式。山东省黄泛平原和滨海平原区咸水分布面积1.8万km2,资源量为12亿m3,推广暗管排水、咸淡水交替灌溉等技术,可以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最新成果表明,海水稻在0.6%盐度情况下,试验田水稻产量9300~6570kg/hm2。

6)发展城市近郊和园区节水模式,按照绿色、高效、低碳、循环农业发展要求,促进农业生产工业化、工厂化,使节水工程高标准、产出高效率高效益,发展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农业,建设节水、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成“植物工厂”。

2.4 按照土地经营方式选择节水灌溉形式

今后一段时期,山东省应在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区域,大力推广大型喷灌、微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面源污染;对于分散承包经营的区域,推广方便、实用的管道灌溉和移动式喷灌等技术;针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变化,以及马铃薯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的新变化,调整种植结构,提出配套的灌溉制度和灌水技术;在黄河沿岸、临沂、日照、济宁等水稻种植区,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种植结构,改水稻为旱稻;根据山东省出口和出省的粮食、蔬菜、畜牧产品同时也带走水资源(又称“虚拟水”)的实际,按照以水定产的要求,调整、优化布局农业产业结构;在旱作为主的种植区,引进抗旱新品种,推广雨养农业、半旱地节水、覆盖保墒技术;要结合“渤海粮仓”建设,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推广暗管排水为主的土壤改良技术、“上粮下鱼”等农业生产模式,建设完善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

2.5 加强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

当前,农田水利发展存在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产权为高效农业发展打下基础不落实、管理责任不清、管理经费不足、水价改革不到位、工程布局不合理、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急需尽快深化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强化工程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推行工程建设管理一体化,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政策和机制,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要通过落实水权和工程产权,建立“两证一书一台账”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创新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方式。积极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经济、完善的计量监测体系,制定水权转让、水价、精准补贴、奖励的长效机制,逐步构建政府、社会资本、农民共同参与的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新格局,形成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2.6 强化问题导向,推进灌溉智慧化

山东省发展农业节水面临的水问题是复杂的,而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手段和平台,如:在充分利用土壤水方面,需要统筹、优化配置水资源,涉及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配置问题;在土壤水利用和灌溉预报技术应用方面,涉及气象预报、土壤水分监测、作物布局、土壤类型等,实现精准配水、科学灌溉仅用现有技术手段难以实现;在推广综合节水技术方面,既涉及工程节水技术,也涉及耕作保墒、生物节水、化学节水技术,还涉及管理节水等技术,需要各类技术的高度融合,特别是高效经济作物的水肥药一体化技术,未来将向工厂化、规范化、规模化、工业化方向发展,必须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节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价改革方面,水量计量、水权分配和转让、精准补贴政策的实施、地下水位的监测等,靠传统的手段难以实施。总之,按照现代农业发展和智慧水利发展的要求,推进灌溉智慧化不仅是当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难以替代的重大措施。

猜你喜欢

水肥节水山东省
坚持节水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节水公益广告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节水公益广告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