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电力电缆运行技术
2020-01-05程嫣妍蔡宇骋
程嫣妍,蔡宇骋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苏州分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 言
电力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电缆实现基础效果。因此,电缆属于整体电力系统内极为关键的部分,具有重要的输电作用。目前,配电线路的电力电缆稳定性问题受到了工程人员的重视。大量的用户电力需求以及恶劣的环境条件容易导致电缆发生故障,进而影响正常输电效果,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深入研究运维技术,提高电缆的维护效果和维修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
1 配电线路电力电缆运行基础条件
1.1 电缆正常运行电压
配电线路电缆在输电过程中,需要保持正常的稳定电压,才能够避免出现损坏现象。通常电缆的极限工作电压不能超过预定设置的115%,如果超过极限范围,将会损害内部结构,进而引发烧毁等问题,不利于供电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电缆处于单相接地条件时,应当避免整体运行时间超过2.5 h,防止发出的热量堆积过多,引起烧毁。此外,应用备用电路时,需要保证整体输电负荷处于低水平状态,避免过载导致电缆输电终端发生故障,引起经济损失问题[1]。
1.2 电缆正常运行所需温度
在配电线路电力电缆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才能够确保其正常运行。因此,环境温度是否符合相关条件,也是判断电缆运行安全系数的参考数据之一。如果环境条件温度超出了电缆承受极限,便会导致内部的应用材料发生软化和开裂的现象。在这种状态下,电缆会逐渐发生老化,进而引起供电事故,发生安全问题。同时,老化也会使电缆的绝缘性能受到负面影响,可能会引起电力泄露等问题,不利于进一步使用。如果环境温度条件过低,将会损害电缆的外表面,同样导致材料发生开裂等问题,影响整体输电效果,引发故障现象。因此,在应用电缆的过程中,应当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尽可能保持环境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从而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通常情况下,电缆所采用的的内部构造材质和外壳材质不同,其温度条件的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根据电缆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温度范围。一般情况下,电缆的温度区间为15~40 ℃,此温度区间内的电缆能够实现最长的应用寿命,降低损坏的概率。
1.3 电缆正常运行的负荷极限
电缆本身的电力运输效果存在着一定的极限,如果电力输送状态超出了电缆能够承受的范围,便会导致内部器件发生老化和损坏等问题,进而影响输电效率,甚至产生故障问题。同时,在输电过程中,电力总量的大小会对电缆的发热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果整体输电量级别较高,电缆便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如果输电量级别较低,电缆将会产生较少的热量。因此,如果电力运输量超过电缆的承受极限,便会导致发热量大幅上升,甚至产生堆积问题,从而引发损坏和起火现象。
2 电力电缆经常出现的故障问题
2.1 开路区域故障
电力电缆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开路区域故障的问题。这种故障通常是在内部绝缘性能完好的情况下,由于内芯断开造成短路而引发的故障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连接状态仍旧保持在正常级别,但整体已经无法进一步实现传导效果,负载能力出现大幅下降,无法满足基础输电需求。这种故障的表现形式较为隐秘,有可能造成持续的经济损失,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2.2 低电阻故障
在电缆运输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出现低电阻故障问题。这种问题通常表现为异常区域内部的直流检测电阻数据为零,或是电阻具有一定的显示,但整体阻抗效果不佳。通过将其数据与正常参考数据进行比较能够发现,电缆内部的芯体绝缘电阻较小,处于不正常数值状态。在整体电缆故障的统计数据中,低电阻故障属于较为常见的类型,经常出现在配电线路运行过程中,具有单相接地短路、双相接地短路以及三相接地短路3种状态,其破坏力较强。
2.3 高电阻和闪络故障
高电阻和闪络故障属于配电线路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形式。高电阻故障表现为内部芯线在正常连接的状态下,直流电阻出现了高于正常数值数十倍的电阻数据,导致整体输电效果受到阻碍。而闪络故障主要表现为问题区域内部没有电阻通道,或只存在放电间隙和闪络表面故障。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这两种故障状态占整体电缆故障中85%以上的比例,属于高频故障问题。
3 配电线路电力线缆运行维护的必要性
3.1 增强供电稳定性
为了加强配电线路电缆运行的稳定性,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基础供电效果,保障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通过定期运行维护能够有效增强供电稳定性,提高输电效果。电力企业可以在安排维护过程中,采用新颖的工作理念,创新整体流程,确保电力电缆能够得到有效维护。由于配电线路的运行质量会影响到整体电力运输效果,因此相关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维护,避免出现故障现象,导致供电稳定性受到损伤。
3.2 保证后期电力规划活动顺利进行
通过维护配电线缆,能够保证后续电力工作策略的顺利完成。如果维护措施没有正确落实,将会降低整体电力运输效果,限制工作调整的空间,不利于后续用电策略的灵活改动[2]。通过加强运维措施,可以保证供电线路运行在最佳状态,实现良好的输电效果,增强电力供应灵活性。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能够在后续进行电力规划更正,提升整体供电质量,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用电效果。
4 配电线路电力电缆维护措施
4.1 落实电力电缆应用检查
在配电线路电力电缆的维护过程中,应当深入落实相关应用检查策略,在整体线缆投入输电活动前进行质量检查操作。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快速采取措施进行解决,避免影响整体供电效果,造成经济效益损失。如果配电线路出现故障问题,并且停机超过36 h,则应当在重新投入应用前,进行绝缘效果和内部电阻效果的检测。通常情况下,应用前后的数值差距不能超过25%,如果差距过大,将会影响输电效果,不利于整体配电线路的应用。对于差距过大的线缆,需要进行压力测试,确保其能够重新投入使用。如果电缆的故障时间超过两个月,则应当进行二次质检,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
4.2 加强巡检频率
在电力电缆的输电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量影响运行效果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等。因此,相关电力运营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巡视措施,加强对电缆状态的检测,并提高检测频率,降低出现意外故障的概率。同时,在进行巡检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电缆出现故障的前期预兆,尽可能提前解决相关故障因素,降低由故障导致的经济效益损失。在此过程中,还需要相关队伍分析电缆内部温度条件的变化趋势,并测量负载效果。如果温度变化幅度过大,或负载超出承受极限,则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相关问题,避免其损害电缆的输电效果。此外,需要根据电缆所处的区域分配优先级。通常,处于隧道内部的电缆需要进行优先检测,其后是河流以及桥梁处的输电线路。电缆的巡检频率应当设置为每季度两次,尽可能降低意外故障出现的概率。同时,针对电缆区域的不同应当采用不同的检测频率。例如,电缆终端的开端区域需要每月定期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老化问题,而终端区域则可以根据相关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确定检查频率。
4.3 完善日常维护措施
电缆的维护需要派遣专业队伍进行,避免出现人为损坏问题。在电缆周边进行施工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电缆受到意外损伤,造成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为了降低电缆受到腐蚀的可能性,在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周边环境的PH值。如果PH值过低,应当对电缆加装保护外壳,降低出现腐蚀损伤的概率[3]。
4.4 合理制定电力运行管理策略
在电力电缆的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操作。通过设置防护区域的方式,降低周边因意外因素导致损伤电缆的概率。电力电缆周围2 m的区域内应当设置警告牌,并严格禁止放置化工原料等危险物品,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同时,输电线路的周边禁止搭建临时结构,禁止大型车辆通过,防止出现刮断线缆的问题。
5 当前配电线路电力线缆运行的主要障碍
5.1 自然生态因素
在电力电缆的整体运行过程中,最有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便是自然生态因素。这种因素所造成的破坏通常难以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因此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效益损失。由于正常状态下,配电线路会与自然界产生直接接触,因此有时可能会受到闪电和洪水等自然因素的破坏。这种破坏所造成的结构损伤较大,修复难度较高。
5.2 外部干扰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配电线路所面临的的外部干扰因素也呈现了增多的趋势。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破坏供电线路的问题。此外,部分其他因素也会造成线路损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5.3 维护不当因素
电缆维护过程中,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水平不到位,将导致其维护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故障损害扩大的现象。此外,部分维护人员为了节省时间,省略了部分检测步骤,导致维护措施流于表面,无法发挥预防故障的效果。这些因素使电力线缆的运行受到了负面影响,不利于配电线路的正常发展。
5.4 管理因素
配电线路的维护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管理问题导致的配电线路运行受阻问题。通常情况下,配电线路可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随机故障问题,因此相关管理策略需要注重这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果存在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那么整体控制措施将无法发挥正常效果,进一步影响整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不利于维护工作的展开。
5.5 配电设备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配电线路的电力电缆还经常会出现老化等问题,同时电路内部设计也可能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配电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整体能源行业得到了良好的规模扩充动力。然而,在建设逐渐扩大的背景下,配电线路所应用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混乱,导致线路本身应用出现了问题,进而产生故障,不利于正常供电。在进行新式配电线路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与原有线路发生兼容性问题,进而导致建设进度受阻。老式线路在面临大幅增加的供电需求时,可能会出现过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本已老化的内部元件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导致产生起火甚至爆炸等问题,降低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此外,设计人员在规划配电线路的内部结构时,可能会出现不合理的问题,这将会严重影响线路的运行效果,降低整体配电效率,并对后期的维护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通常出现的不合理问题包括供电线路的断路器设计不合理和开关旋转设计不科学。断路器装置能够保护线路处于较为安全的负载状态下,如果断路器设计不合理,那么将会导致供电线路在发生超载时由于无法快速中断供电而发生危险事故。开关旋转设计不科学则会对后期维护造成困难,导致整体经济效益下降。
6 配电线路电力电缆优化策略途径
6.1 科学安排配电网结构
在优化电力电缆的过程中,科学配置整体电网结构,可实现良好的供电质量,提高整体安全系数,还能够达到节约维护成本的效果。因此,在设计线路结构时,应当合理安排整体资源规划,实现优化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电力。
6.2 合理应用配电信息智能化系统
通常,配电线路的建设资金投入较多。相关企业应当采取合理措施,应用智能化系统管理配电信息,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智能化系统,能够实时更新操作规程以及事件记录,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得到设备工作状态内容,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4]。
6.3 加强配网设置规范性
在进行配电线路的优化过程中,应当对配网的设置进行规范化革新。维护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基础流程配网规范,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合适的配网设置,完成基础检修计划,从而提升配电线路工作的效率。
6.4 完善设备管理流程
在进行配电线路优化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与维护,尽可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配电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维护效率,进一步增强整体运行效果。
6.5 注重防范自然灾害
由于自然环境对配电线路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相关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自然灾害。做好设备的绝缘保护,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气象状态,制定预防策略,实现供电线路的运维效果。
6.6 落实部门合作措施
由于输电线路的范围覆盖通常较大,因此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与地方建设部门进行合作,降低施工过程中意外损坏线路的概率,保证供电设施正常运行。
7 结 论
在进行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过程中,相关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维护效果,进一步提升供电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