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里坤县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措施分析

2020-01-05

山西水利 2020年4期
关键词:土壤侵蚀草甸草场

李 云

(新疆巴里坤县水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新疆 巴里坤县 839200)

1 县域内土壤植被情况

1.1 土壤类型

巴里坤县土壤类型依海拔地形呈垂直带状分布,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共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色森林土、山地黑钙土、山地栗钙土、山地棕钙土、灰棕漠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等十二种土壤。耕作栗钙土是巴里坤最主要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巴里坤湖以东的山前洪积平原地区,该土壤理化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耕作层疏松,适种作物范围广。其次是分布在巴里坤湖以西的山间平原和低山丘陵区的耕作棕钙土,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水汽状况不良,局部轻度盐渍化。全县共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色森林土、山地黑钙土、山地粟钙土、山地棕钙土、山地灰棕漠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胡杨林土等。依据土壤理化形状、水资源情况及实际生产力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等地0.7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1.74%,二等地0.7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2.79%,三等地1.25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6.99%,四等地0.6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8.48%。

1.2 植被

多样的气候、土壤形成巴里坤县类型丰富的植被,主要有高山垫状植被、高山一亚高山草甸植被、山地森林一森林草原植被、山地干草原植被、草甸草本植被、山麓荒漠一半荒漠植被和沙质荒漠植被。巴里坤县的植被主要为林木、草场和资源植物。全县共有林地32.87万hm2,主要是针叶林、河谷阔叶林、沙质荒漠林、人工林,县域内林木资源数量偏少,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匀。全县草地总面积191.32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75.35万hm2。县域内草场面积大,草质优良,但缺水草场面积大,占70.1%,畜牧业生产常受干旱的威胁。资源植物主要有药材植物甘草、大芸、益母草、天仙子、党参、车前子、锁阳、麻黄等40余种,另外有纤维植物罗布麻,工业原料植物芦。

1.3 影响内水土流失因子

受地理纬度和地形封闭程度的影响,生物气候、地表径流、植被和土壤等自然条件都呈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差异,表现出土地类型及其属性、土地组合等的丰富多样性。由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风沙、春旱、夏洪、盐碱等危害严重,加之不合理的人为开发活动,使资源利用率低,造成水土流失,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巴里坤县干旱的气候、特殊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都为水力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人为因素对侵蚀的加剧作用主要表现在过度放牧、砍伐过度、不合理耕作及矿山开采、修路等工程。还有,随着全球变暖的因素,雪线上升和洪水灾害频发,使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草地动植物生存环境恶化。湿地减少,优良植物种群数量减少,致使整体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2 县域内水土保持的现状

2.1 水土流失类型与面积

巴里坤县土壤侵蚀面积37 673.22 km2,中度以上侵蚀面积达410.81 km2,占全县土壤侵蚀总面积的1.09%;轻度侵蚀面积达15 230.08 km2,占全县土壤侵蚀总面积的40.43%;微度侵蚀面积达22 032.34 km2,占全县土壤侵蚀总面积的58.48%;侵蚀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4 972.26 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13.26%;风力侵蚀面积为32 419.35 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86.05%;冻融侵蚀面积为281.61 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0.75%。

2.2 水土流失分布与特征

巴里坤县城南山原是森林茂密、牧草繁生、流水清澈、风景优雅的牧区,生态环境优越,植被良好。在20世纪50~70年代,煤炭缺乏,因生存和取暖等原因,大量砍伐森林,造成了植被覆盖率降低,土层裸露,山区山坡谷地涵养水分的能力降低。通过野外调查,巴里坤县天然草原退化相当严重,特别是夏草场和春秋草场放牧强度过大。夏草场放牧过后,草茬已经齐地面,基本看到再生草和留存的生殖枝,地表砾石化程度高,水土流失严重,长期牲畜踩踏已使草根大量裸露。春秋草场也被垫状石竹、鸢尾等中劣等草大量侵占,醉马、皮贳等毒害草不断蔓延,优质禾本科、豆科牧草成分减少。冬草场利用率相对较低,退化程度还不明显。将草地产草量测产结果和80年代调查数据做了粗略比较,各类型草地产草量均有明显下降,如温性草甸草原产草量平均下降了42.9%,温性草原产草量平均下降了47.9%,荒漠草原产草量平均下降了30.6%,高寒草甸产草量平均下降了51.4%。总体分析,2020年核心草场产草量与80年代调查数据相比,减产约40%,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春秋草场退化态势也很严重,优质禾草、豆科牧草比例大幅下降,植被裸露、砾石化状况严重,不加以治理,这种势头还会继续蔓延。

2.3 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加强,县域内森林覆盖率偏低;造林、管护成本逐年增高,需要持续的林业投入,保障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种植产业优势不强,缺乏品牌意识,品牌运作水平低,品牌科技含量低,投入不足;对水土保持的意识认识不够,对水土流失的危害认识不足,依法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不够;开发利用资源时重利用、轻保护,重生产、轻生态;开发建设项目,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三同时”制度不到位;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不相协调,部分区域乱采甘草,麻黄草现象十分严重,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风蚀、沙蚀现象严重。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缺乏有效制止。从而影响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措施

3.1 出台湿地保护条例

巴里坤湖湿地总面积54 874.15 hm2,主要湿地类型为沼泽湿地、人工湿地、湖泊湿地(永久性咸水湖)和河流湿地,其中:河流湿地129.87 hm2、湖泊湿地3 957.93 hm2、沼泽湿地 46 414.16 hm2、人工湿地4 372.19 hm2。巴里坤县零星湿地(含红山农场),总面积1.34万hm2,其中,河流湿地 401.27 hm2、湖泊湿地40.70 hm2、沼泽湿地12 915.21 hm2、人工湿地92.53 hm2。

2010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生态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南园北牧、增收富民”发展战略,巴里坤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会议于2010年1月17日审议通过《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湿地保护条例》,2011年5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公布。巴里坤县湿地保护条例的颁布,对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提供了依据,有力地促进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编制水土保持规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为切实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以规划先行的理念,根据巴里坤县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目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水土保持法办法》《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本着以水土保持为目的,以经济发展为核心,治理水土流失的原则,立足县域实际、重视县域发展、长远规划,编制《巴里坤县水土保持规划》,为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3.3 林草建设

种草种树是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从2000年至今,县委、政府提出了义务植树造林,进一步加大了工程建设力度,并加大造林投入力度,每年春秋两季全县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已建成万亩生态林;并不断加大生态绿化,投资2万亩完成了沙棘林,改造乡镇荒坡土山植被;已逐步完成县城、乡镇道路两侧绿化网络带的种植;逐步完成了各乡(镇)农田化建设,形成全县的防护林体系,使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4 严格落实“三条红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为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盐碱化土壤得到改善。一是大力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修建高标准的防渗渠道,提高了水分利用率(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和利用效率(单方水生产作物能力)。二是加强了取用地下水管理,实行双控制度,提高地下水水资源利用率。三是每年生态用水300 万 m3。

3.5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巴里坤县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从当地实际出发,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强化预防监督,加强综合治理,保证治理质量。实施石人子乡东黑沟流域一期、冰沟、萨吾斯汉德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将治理和合理利用相结合,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综合效益,进一步保护利用水土资源,把防治性治理和保护性治理结合起来,尽快保护现有草场,控制水土流失,延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4 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为了促进县域的经济发展,充分合理地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落实“三同时”制度,控制水土流失,搞好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以条块结合、重点区域实施植树造林,平整土地、盐碱地造林、种植沙棘改善山丘植被、高效节水等项目。2020年依法开展露天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猜你喜欢

土壤侵蚀草甸草场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东辽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山地草甸
陕西省汉江流域2000-2015年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馒头草甸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新草场有多远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调查
岗托土壤侵蚀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