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评价

2020-01-05雷坚锋

山西水利 2020年4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利用系数骨干

雷坚锋

(文峪河水利管理局,山西 吕梁 032100)

1 文峪河灌区概况

文峪河灌区始建于1954年,地处吕梁山东侧,受益区包括吕梁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和晋中市的平遥、介休6县(市),18个乡镇、196个自然村,设计灌溉面积3.4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31万hm2。灌区内种植作物主要是玉米、小麦、高粱和果树等,粮经种植比例为83∶17,复种指数为1.35。灌区从2006年开始,由单一的农业灌溉发展为农业、工业与生态供水多元化结构。

灌区主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共设总干、干、支、斗、农五级渠道,有坝自流引水。工程由1座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闸、2条总干渠、6条干渠、23条支渠和982条斗农渠组成。灌区内各级灌溉渠道1 013条,全长1 311.34 km,防渗率仅为21%。文峪河水库作为灌区主要水源,1970年建成,2010年完成除险加固,达到100年一遇设计标准。

根据灌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对其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设计水平年(2015年)为50%灌溉保证率,设计灌溉面积3.42万hm2。规划河渠分家,改河道输水为渠道输水,骨干渠道全部防渗[1];田面工程全面改造,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2];开栅高耗水区,根据土壤结构特点,采用喷灌节水技术[3],解决耗水严重问题;改造配套骨干排水渠系。

2 综合评估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影响灌区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工程现状基础上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改善灌区现状、挖掘灌区潜力、提高水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4]。

改造工程从2000年开始建设,至2019年底累计完成渠首改造2处,干、支骨干渠道改造192.64 km,骨干渠道建筑物改造599座,以及3条干渠、5条支渠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四制”[5],建设及资金使用、管理规范,人员、制度、措施到位,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施工,形成了规范、健全、有效的管理机制,收到了良好成效。

工程实施后,初步实现改河道输水为渠道输水的目标,极大改善了灌区现状和灌溉条件,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43提高到0.554 8,灌溉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269提高到0.443 8,改善灌溉面积1.51万hm2,恢复灌溉面积0.30万hm2,年节水量1 811万m3,农业增产效益7 100万元。

同时,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沿线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缩短了灌水时间;初步完善了计量设施,避免了用水纠纷;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用水生产效率;有效促进了灌区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 建设与管理评估

3.1 建设过程评估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批复程序及建设规模、内容、标准等均符合《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可研和实施方案批复的主要建设内容与规划相吻合,前期工作深度和工作质量满足工程建设要求[6]。

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四制”,建设及资金管理规范,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收到了良好成效。工程投入运行后,总体状况良好,设计改造方案符合灌区实际,施工规范,设备启闭灵活、便于操作,能够满足灌溉和使用需求,节水、节时效果显著,对改善灌区灌溉条件、提高经济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3.2 管理制度评估

灌区水管单位体制改革2004年开始,改革过程中,坚持政事分开、管养分开、分类管理、精简高效、因事设岗、优化结构的原则,进行了单位分类定性、定岗定员、“两费”落实等体制改革。

根据供水成本测算规定,分别测算灌区维修养护经费,测算结果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灌区农业灌溉水费以水计征,实行浇前预收、浇毕结清的管理办法,2016—2019年平均农业灌溉水费实收率为77.65%。

目前灌溉管理模式有两种:一是受益村村委组织专业队伍管理;二是由受益村委托承包人管理。其中,村委组织专业队伍管理的占32%,受益村委托承包人管理的占68%。受益村与灌区管理站形成合同关系,覆盖斗农渠道日常维修养护、田面工程等内容。

4 效益评估

4.1 节水效益

随着骨干工程改造的实施,灌区初步形成了渠道代替河道输水的模式,改善了灌区干支渠输配水条件。据测算,新建防渗干级、支级渠道灌溉水利用系数均达0.9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43提高到0.554 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269提高到0.443 8,亩均毛灌溉水由380 m3减少到300 m3,年节水量1 811万m3。渠系水利用系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骨干渠道年节水量分别达规划预期值的85.35%、75.86%、55.33%。

4.2 增收效益

工程改善灌溉面积1.51万hm2,恢复灌溉面积0.3万hm2。据统计灌区改善灌溉农田粮食增产3 000 kg/hm2,恢复灌溉农田粮食增产4 500 kg/hm2。水果增产12 000 kg/hm2,经济作物增产9 000 kg/hm2。粮食共增产5878万kg,增产量是规划效益的127%。人均农业收入由规划基准年的1 748元增加到2 437元,灌区农业总产值由规划基准年的7.98亿元增加到8.69亿元。

4.3 复合效益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骨干渠系和建筑物得到恢复和扩建,同步实现了以下效益:

灌区的灌溉时间缩短了5~7 d,渠道输水能力提高了40%。恢复用水秩序,节省大量巡渠、护渠人员,灌溉成本降低150~225元/hm2。改善了种植结构,推广经济作物,提高复播指数,年地下水开采量减少1 200万m3。保障城镇景观用水和河道生态供水,节省大量耕地,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5 可持续性评估

5.1 可持续性

水源对规划灌溉面积的支撑能力。灌区设计水平年50%保证率水资源总量为22 027万m3,灌区需水总量为18 555万m3,地表水、地下水可供水量满足规划50%灌溉保证率的用水需求。

灌区灌溉规模的稳定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工业、交通等建设不可避免地占用了部分灌溉面积,初步估计为15%左右,与规划目标相当。

工程维护与运行管理。灌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内设科室11个,基层单位9个。人员经费由市财政补贴40%,其余由灌区经营性收入解决。职工实行合同管理,制定岗位职责,严格责任制考核,实施岗位职责与业绩挂钩的绩效工资激励机制。

5.2 问题与不足

一是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全部到位。1999—2015年间的13个项目中,11个项目配套资金未全部到位,造成项目甩项、断头工程、半拉子工程,使骨干工程效益不能全部发挥。二是渠系整体效益不能全面发挥。仅安排骨干渠道,未安排田间工程,造成大马拉小车。渠系田面工程的建设未能真正解决,灌区节水工程效益无法全面发挥。三是水价不到位。2008年批复灌区成本水价为0.65元/m3,批复执行水价为0.17元/m3,仅为成本价的26%。四是水管体制改革不彻底。维修养护经费尚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严重影响了灌区工程的正常运行,专业人员的引入机制不科学、不畅通,技术人才梯队难以衔接。

5.3 对策与建议

第一,落实配套资金主体责任。把水利建设列入地方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中间环节的监察力度。建议将安排项目地方配套资金的责任,落实到政府责任人身上,变自下而上的争取为自上而下的安排。

第二,加大田面工程投资力度。建议尽快安排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中的剩余骨干工程以及田面工程建设项目。

第三,逐步实现供水成本价。定期进行水价成本测算,及时上报,逐步达到供水成本价,以使水利管理单位经济良性运行。

第四,深化水利体制改革,理顺人才引进机制。要继续深化水利体制改革,水利行业人员经费达到准公益性事业单位补贴标准,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自主权,理顺人才引进机制。

6 结语

积极探索冬季施工保证措施。为推动工程冬季施工进展,技术人员采取用蒸气养护的方法有效加快混凝土预制块强度达标时间,使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工程实施初期,考虑到工程效益发挥的最大化,并充分结合受益乡村两级管理模式和群众的愿望,优先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优先恢复多年中断灌溉的原灌区有效面积;二是优先配套改造输水量大、控制面积大的骨干渠道。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优化设计方案。对冬季使用的渠道改造优先采用浆砌石防渗或混凝土预制板加土工膜防渗型式,以加强抗冻胀能力和便于维护;对于东西走向的渠道,在阴面侧渠坡混凝土板及土工膜下设置保温板,并增设纵向伸缩缝,有效避免冻胀裂缝。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利用系数骨干
受防渗标准影响的渠系水利用系数计算问题探讨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基于ASON的高速公路骨干通信网升级探讨
◆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67亿亩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红寺堡扬水工程大泵改造后灌区用水分析
基于多项式拟合对冶炼强度、燃料比、利用系数关系的探索
基于多项式拟合对冶炼强度、燃料比、利用系数关系的探索
电动汽车电池利用系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