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2020-01-05

山西建筑 2020年4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幼儿园

李 露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幼儿园生态景观建设于当今意义深远;实现伟大中国梦,创建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参与,包括儿童。生态建设在于关注生态,保护生态和改善生态,而这些行为的主体都是人,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儿童传递生态理念,从小建立生态概念,懂得生态文明,主动关注生态保护生态,为我国生态建设培养未来。幼儿园的生态景观营造,要从幼儿角度出发,以空间活动的主体为主进行设计规划才能更好的做出合适的设计。从幼儿角度分析,在户外活动中,幼儿对于空间有哪些需求,研究这一问题要从幼儿的生理及心理角度出发。

1 幼儿的心理与景观环境的关系

幼儿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基本来自自己的经验,学龄前的幼儿主要是通过“听”“看”“触摸”等方式来感知认识环境。

1.1 听觉

3岁~5岁是学前幼儿听觉分辨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时间段。学龄前的孩子整体来说语音听觉差异较大,有的孩子有时只能感知词的声音,还不能分辨语音。这一时期我们可以丰富一些环境中自然各类声音的体验,加强孩子对辨别声音的感知能力。

1.2 空间感知能力

3岁~6岁是学龄前幼儿空间感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景观空间中空间关系也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去感知空间,空间的高低错落有致能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方位,自然界的日出日落,能帮助孩子辨别方位空间。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去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帮助孩子建立空间秩序,了解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了解自然的东南西北空间方位。

1.3 视觉感知

除了一般对颜色的感知,幼儿的视觉的感知能力还体现在幼儿的观察力上,孩子的观察力相对成人是不成熟的,也比较不稳定,幼儿更容易观察到事物的整体性,所以对于一些细小的事物更容易激起他们的观察欲望,在杂乱的草丛中奇怪的小昆虫,形状各异的树叶,五颜六色的花朵,果实都能激发儿童探索乐趣。在保障活动安全的前提下,这些环境是十分有益于孩子的发展的。

幼儿期是孩子心理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时期,也是人格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心理年龄也会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在幼儿活动中逐渐健全,由一种无意识行为向有意识行为发展。这一时期孩子接触的环境以及环境中的活动会对他的心理及成长和认知有很大的影响。具体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未知的世界孩子总是好奇的害怕的又充满想象力[1]。这种对外界的恐惧因年龄不同会存在差异,3岁前,孩子可能会害怕巨响,害怕噪声,害怕高处但不一定会害怕黑暗。3岁~5岁时期,孩子会害怕疼痛害怕跌倒,通过一些故事和想象力的发展有的开始害怕黑暗害怕怪物等不确定的事物。二是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具象的物体为主,然后慢慢出现抽象思维并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有趣的空间能激发孩子的思维探索。景观环境中的一些具象形象能给孩子带来直观的视觉效果,能让孩子观察思考环境的一些直观影响,在景观设计中一些互动型景观的设计比如灌木迷宫,绿地方格等都可以引起幼儿的思考和探索体验。三是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较短,有研究表明,5岁左右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5 min左右,6岁以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一般稳定在10 min左右,并且孩子的注意力受到外部影响比较大,有时候甚至不善于控制自己。研究发现在游戏中的孩子专注力时间比较长,多有组织的进行户外活动观察体验,有利于孩子专注力的提高。在户外景观环境设计中按照孩子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设计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游戏注意力,这就需要环境提供开发的空间和足够的场地。四是幼儿对身边任何事物都希望与有趣联系在一起,对于有趣的事情就能表现出明显的情绪高涨。并且幼儿时期的孩子情绪容易变。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3岁~5岁的孩子更倾向喜欢明亮的空间,舒适的温度和温暖的阳光有趣的户外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的情绪高涨,玩的更开心。

2 幼儿的行为特征与景观环境的关系

幼儿在3岁~6岁的年龄阶段的行为基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根据对幼儿园教师和孩子的调查,笔者发现学龄前儿童在进行户外游戏活动时候对户外空间环境有着明显的需求特点:

例如,活动的时间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长短有所区别;活动的季节性、天气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对幼儿的户外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同龄的聚集性,孩子更愿意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玩耍;活动的自我性,幼儿的思考方式往往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忽略外界其他事物,这就是儿童活动的自我性;活动的自发性,设计景观活动场地时不能一成不变,要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为出发点,要适应幼儿活动的自发性。

根据幼儿的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发现,3岁~6岁的幼儿的行为活动是非常不可控的,幼儿的户外活动就存在着不确定和不安全因素。在对户外景观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空间的安全性,简明性,开放性,趣味性以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学习性。另外还需要充分考虑空间的时间性,季节性,连续性。这样的活动空间能帮助教师把控好幼儿户外活动,避免发生潜在的危险,让幼儿园的户外景观既符合幼儿生长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且能把教育活动目的明确,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 幼儿园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基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幼儿园景观设计时应注意在景观营造时把握,首先是景观的整体性:多个景观的组合,充分发挥不同景观的功能,并能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不同景观的优势互相促进。二是遵循自然原则,在景观规划中用最自然最朴实的元素营造景观设计,少量的使用复合材料,更多的是选择有机材料,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植物,利用本土植被去引导幼儿认识自然。三是景观设计要符合儿童化原则,符合儿童生理及心理,有趣味性。四是景观设计还要注重安全性原则,包括设施的安全和景观的安全,植物无毒害不伤人。五是景观设计要注意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的环境应该是要把整个幼儿园看做一个生物链,这个生态圈里的所有动植物都可以相互影响,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让幼儿园景观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园内除了景观改造以外还要配备专门的景观管理教师,可以在维护景观生态的同时为幼儿传递园林植物景观相关知识,构建自然的可持续的生态景观环境。最后要根据景观环境所在,讲究景观建设的地域性原则,根据当地植被特点和气候特点就地取材,种植适宜种植的植物景观;此外还要注重幼儿园小环境,根据地形特点有效利用合理进行设计。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世界生态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幼儿时期,为儿童创造一个绿色的成长环境,回归到自然的怀抱中成长,让儿童了解自然爱护自然十分重要。本文致力研究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幼儿园景观设计,让孩子在认识世界之初就懂得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处这个道理,大国生态建设从娃娃抓起。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幼儿园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我爱幼儿园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爱“上”幼儿园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