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1-05邓帆
邓 帆
(武汉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商业文化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56)
0 引言
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应用能力、适应能力以及素质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意味着,为了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企业需要和高校进行深度合作以达到培养符合自己企业要求人才的目的。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这种合作的一种模式。
1 武汉商学院与百胜集团校企合作模式
响应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人才培养号召,武汉商学院就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具体措施包括了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战略,打造就业创业实战平台等。其目的就是以双主体的模式培养出符合企业和学校共同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百胜餐饮集团是全球大型的餐饮集团,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5 000家连锁餐厅和100多万名员工。其旗下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小肥羊等,分别在烹鸡、比萨、火锅、中式快餐、墨西哥风味食品及海鲜连锁餐饮领域名列全球第一。百胜集团多年以来十分重视青年人才的招募和培养。其运营管理的模式多为内部培养,即由基层逐级培养到中层和高层管理者,而非外部聘请。这一点体现出了百胜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和殷切期望。
2018年5月,武汉商学院与百胜餐饮集团在蔡甸校区举行了“百胜经理人班”活动。在这为期4周的 “百胜经理人” 公开招募活动中,共有11名学生通过了考核,正式成为了 “百胜经理人班” 的一员。培养模式包含300小时的基层学习,20个小时考核,6个月后参加 “小师傅” 考核,之后积累400小时小师傅工作经验,最后在第12个月百分之百安排值班经理面试,毕业前半年面试储备经理职位,毕业当月完成学习鉴定成为副经理。
在这次双主体合作中,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平台得到了在国内知名企业内工作实践的机会,锻炼了包括人际交往、统筹安排、协调矛盾、解决问题的各方面能力。同时,学生也因此得到了毕业后的工作机会,为早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进行准备。在这次双主体合作中也暴露出来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本次合作的分析探讨来找到这些问题,然后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校企双主体培育经验来提出解决策略。
1.1 共同打造培养模式
首先,整个合作过程更偏向脱产实习,未能形成完整的共同培养机制。学院需成功的参与到实习过程中来。所以学生在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过程中,缺少了学校提供的相应理论性教育或特色课程体系,没能将实践和理论通过合作的方式结合起来。
1.2 形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交流和共同管理
本次合作学校提供的更多的是平台和相应的支持,需与企业共同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由企业定期将新的工艺、技术、管理经验分享给在校学生,学校为企业提供定期的员工培训或拓展培训。
1.3 培养效果进行有效考核
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需对培养的具体效果进行有效考核,因为参与人数较少,也无法进行大量的统计,使得整个合作的效果无法定性或定量进行分析对比。
1.4 政策层面支持
整个合作过程更多的是企业和高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建立联系。政府层面在此类联合培养中可以扮演引导者角色,如通过政策的优惠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类的双主体合作过程中来。
2 国内外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
2.1 英国“三明治”模式
所谓“三明治”教育模式是对英国采取的半工半读或者学习工作交互进行的教育模式的一个形象比喻,比如1年学习、2年工作、再加一年学习的“1+2+1”模式,或者中间工作3年的“1+3+1”模式。首先,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加入了随着技术和科技进步而出现的应用学科以及针对职业技能而设置的技能内容,因此,增强与所在区域的企业深度合作,给学生提供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在工作中将课堂所学的内容运用到实际情景的技能[1]。
这种模式得以在英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政府在校企双主体培养中扮演者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初期就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不主动干预,并在法律政策方面保证了“三明治”模式的顺利进行,完善“三明治”模式的相关法律法规[2]。英国政府成立了多个以保障“三明治”教育顺利进行的委员会,负责对该模式进行引导和见度。在经费方面,多方面的专款划拨和优惠给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3]。
2.2 日本“产学合作”
所谓产学合作,就是指在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来促进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振兴产业的各种行为。这种模式有3个特点:①日本政府提供了政策和体制保障;②大学与企业之间会建立保障机制来保证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的合法权力;③形成开放性合作网络体制[4]。
从政府层面讲,日本政府将这种校企合作视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无论是政策制度,还是人才后续培养,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都会偏向于保护这种合作模式。从学校和企业的层面讲,建立多层次灵活可变的合作模式,包括创立风险投资机构和专利转让等部门,来保障这一模式中各个参与方的合法权力[5]。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高校和企业都积极寻求拓展更多的合作模式和合作资源,建立起了良好的开放性校企合作网络[6]。
2.3 国内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案例
本案例以某校口腔医学的校企 “双主体” 培养模式为例进行分析,探索该模式的可借鉴之处。首先,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制定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一同参与编写了相对应的教材和课程。同时,双方合作在学校和企业都建立了实训基地,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共同放入自己教育和培养的目标中来。
从课程和教育方式上,校企通过多轮的研讨和调研,确定了跟专业相对的主要就业岗位以及对应的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岗位和任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采取前三个学期课程学习,后三个学期实训的培养模式。但是实训和日常教学并没有分而治之,相反,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了管理小组,定期进行研究和效果考核和巡视,来确定合作的效果和工作情况[7]。
除了上述的安排,学校根据课堂内容会定期要求企业指派相关技术人员来对新技术、新工艺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分享,实训部分也未完全脱离学校管理,企业会负责进行管理和指导,而校方会定期前往参与指导和考核工作。
3 完善校企合作对策建议
通过对国外校企“双主体”模式的总结和对国内较为系统的“双主体”培育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对武汉商学院与百胜餐饮“双主体”模式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
3.1 需要形成共同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可以看出,无论是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或是国内的相对成功经验,高校和企业之间都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在培养模式上还是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都需要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
从学制上来说,传统的最后一学期实习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其原因有如下3点:①校企 “双主体” 育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让企业能参与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来,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这种“定向学习”的机会;②学生往往完成实习后就进入职业生涯,没有对实习中遇到的理论性问题进行理解和消化,也无法将自己学到的职业技能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好的融合起来。可考虑采用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在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训学时的同时给学生实训后回到学校再次消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时间,学校也可根据学生实训后的反馈对最后一学年的课程设置进行相应调整,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与学校一起进行这方面的努力[8]。
从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来讲,学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在校教育和实训中。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帮助学校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在职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而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来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技术变革,并将这些内容融合在学生的教育之中。这项策略的重点,就是“双主体”的双方需要共同来制定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才能实现“双主体”定向培养的目的。
从保障和监管的角度来讲,校企双方需要共同成立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构,特别是对于还在初步尝试“双主体”教育模式的武汉商学院,需要有专门部门与企业合作来对该模式进行管理,明确彼此的责任和义务,协同运作,才能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监督机构,是在相应的政策法规成熟前,对高校、学生、企业三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从对结果的考核分析来讲,当上述几点都顺利完成后,需要管理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考核和分析。这类考核一方面是对学生的督促和管理,另一方面是给学校和企业提供资料和信息,可以根据考核分析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和实训方式、内容进行调整,同时也为进一步促进合作和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3.2 提供多个方面的支持
从政策方面来看,可以通过对“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宣传和强调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学校对这种模式进行尝试,为该模式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持,扫除高校和企业合作的障碍,同时,对于愿意付出精力和时间来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支持。从组织角度讲,需要成立相关的部门或组织来对“双主体”模式进行规范化和流程化的管理,虽然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变,但是需要一个组织来保护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从经济方面,正如前文所说,各国政府都有专项经费来支持这项活动,除了在税费上给予企业减免,也可以划拨经费给高校进行相关设施、基地建设等的投入[9]。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武汉商学院与百胜餐饮“双主体”共育人才模式与国内外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对比,找出了武汉商学院与百胜餐饮合作的问题,并根据文献分析,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主要是从高校与企业自身的解决对策和政府层面的解决对策。
我国“双主体”教育或校企联合教育起步较晚,各行业各地区的企业类型高校类型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各高校需结合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区域内的相关优质企业,借鉴和参考先进案例的同时,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尝试,与企业共同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