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倏忽岁月已过冬
2020-01-04方蕾
方蕾
东汉末年是大动荡时代,群雄逐鹿,瘟疫四我有时会觉得,一个人如果能过好冬天,那么大多都会过好他的一生。
到了冬天,地冻天寒,万物敛收,疏放的兴致也收了收,不是必须务农务工的时候,人就想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把自然的、人生的风雪都关在门外。
而偏是这样严酷的冬天里,能看出一个人的情趣和心性。
在古代物资匮乏的条件下,有人把冬天,过得饶有生机。
椒房、皮草,是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过冬物资,为雪朱阑,也是一种有经济支撑的过冬情怀。但过冬之趣、之美,从来都不会是富贵人家的专属。
古代的冬日更难捱一点。因此要数着日子过,如何数呢?画九九消寒图。这番消寒,完全是靠意念和情绪消寒。情绪温存着,心里有着盼望,人便不会感觉到过分冷寂。
八十一枚铜钱图,从一九开始,每日涂染一枚铜钱,“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既记录了天气,又有着世俗的好彩头。
更风雅一点的人,不画铜钱而画梅花,纸上的花瓣染完了,冬天也倏忽而过。听闻故宫收藏着一副文字消寒图,一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每个字笔画皆为九,句中深意缓缓入心,一笔一画,描的是冬天,也是春天。
纸上消寒,是务虚的风雅,相比这种冬日行为,围炉烤火,才是更务实、更平常的过冬方式。
再平常不过的人家,拾些柴火总是容易的。架上炉子,火苗跃跃舔着炉底,或和家人或和友人围炉而坐,伸手烘火,聊到兴头,炉中的酒也热了。绿蚁酒、红泥炉、欲白雪,此情此景下,白居易问出所有宴饮的金句:能饮一杯无?
各自沉思或微醺时,炉火中木头的开裂作金石声劈破寂静,让人恍然回神。
冬天苍茫,比其他季节总显得安静些。这安静,衬得其余声色都散逸开来,被诗人文人们所记下。晚明文人高濂写过竹间飞雪的声音,他认为那是“最雅”。他写《山窗听雪敲竹》,“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
飞雪在竹林的声音,我没有听过,不知其中意境,也意会不透。但范成大写的“坐听一篙珠玉碎”,真实可感,是我喜欢的冬日即景。雪后初霁,静得心愈发安定,忽然听到一片似是玉碎的声音,原来是谁撑一支篙,破冰而去。破冰一瞬,玉碎之声,寂静的冬天也有了声色热闹之感。
古代冬天的生趣,在种种声音里流露出来。既然已千里冰封,那不如坐下玩冰。小孩们以冰为钲、敲敲打打。杨万里最通童心,写《稚子弄冰》,形容孩童敲冰的声音是玉磬穿林。从古至今的冬天里,小孩们,似乎都是最不怕冷的。
无非是童心炙热,顽皮取暖,容易快乐的人,也容易感觉到温暖。大人们给小孩们用雪堆个雪山、雪狮子,童年里的冬天,也抖了抖身上的雪,像个小狮子一样憨态可掬。
提及过冬,绕不过寒冷,更绕不过雪。
雪天里,有披着蓑戴着笠独钓寒江雪的人,孤舟岂能行,也不知道遣的是哪一番孤独。也有冒着雪骑驴找梅花的人,迤迤然一路,也不知寻到了哪一枝,只听他说,“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那时的雪或许也干净些。存一钵雪,化水煮茶,雪与茶的结合,听着就清新文气。知名的雪煮茶,当属妙玉的茶。妙玉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是梅花上的雪。她存了五年,这五年的冬天都似乎有着等待。
古代的冬天里,风雅的人、疏狂的人、孤独的人、自得的人、隐逸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天地。他们各自煮沸生活的火,过着热气腾腾的生活。
在古代的冬天里发生的故事还有很多,更多普通人特地去看一场雪、特地做过什么来度过冬天,只是没有被记录下来。无涯的历史里,把冬天和一生都过得生气勃勃的人,绝不会止于我们今日的了解。
而从古至今,时令冷静而公平。冬天,不会因为贫民的困苦而少一片雪花,也不会在奢靡之家的院子里多投几分肃杀。每个冬天里,都会有跨越不去的人,也都会有坚持把人生的消寒图描成春景的人。
从来都是认真生活的人,让岁月变得饶有生机。从来也都是生动的活法,将岁月沉淀成不那么无味的一生。酷寒在所難免,情致情深处暂忘吧,待新的春天来临时,恍然一望,倏忽岁月已过冬。
编辑/徐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