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的武汉岁月 伟大的抗疫精神
2020-01-04孟哲
我是第四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获得者孟哲,现在是中国日报的一名新媒体记者,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在武汉的峥嵘岁月和学习伟大的抗疫精神。
如果大家关心这两天的国际新闻,一定对这个数字不陌生,25万。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突破25万例,当2月29日,美国还只有第一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时候,谁也没想到,中国和美国的抗疫是如此的截然不同。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说的这句话迅速刷屏了。
面对全球大灾疫、百年未有大变局的交织,许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深刻地理解了国家的概念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据某外媒报道称,中国共产党民众支持率高达94%,并费解地问,中国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无非就是一个秘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就在今年的2月4日,在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我来到武汉,走进了新冠肺炎的隔离病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红区”。在“红区”的日子,我每天都见证白衣天使们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场生命大接力。
他的名字叫做章玮,我见到他的时候是在跟拍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那天他正处于昏迷的状态。章玮是一名需要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ECMO俗称人工肺。2月初,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全国只有400台ECMO可以用,ECMO治疗的都是极其危重的患者,用上ECMO,就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病房里空气仿佛都是凝固的,只有医疗设备传出来的滴、滴滴、滴滴的声音。我的一个提问打破了这种宁静,我问治疗他的医生:“你们大老远从辽宁过来,为什么呀?”可能从来没有人问过如此简单的问题,治疗章玮的大夫稍微愣了一下,然后给了我一个令我铭记一生的回答。他说:“我们来了,就干一件事儿,让他活,一定让他活!”
4月底,章玮基本康复了,最后一次见到他,我问他,濒臨死亡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他说:“我好像被压在水下面,怎么都出不来,但是我不怕,我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我的。”章玮说的没错,的确一定会有人来救他,作为旁观者,我看到了辽宁重症医疗队、河南医疗队、福建医疗队、武汉人民医院ICU的大夫,他们用四个多月的时间,7×24小时的工作,来接力救治章玮。
章玮活下来了!
我们都被章玮求生的欲望所感染,惊叹生命之顽强。对于我们这批生于盛世的年轻人来讲,有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最真切的理解到了什么叫做“生命至上”。这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这是中国普通老百姓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能记录这样一件事儿,我想说,当记者,太过瘾了。
很多人问,孟哲,你在“红区”里拍摄,有考虑过自己的安危吗?毕竟你还那么年轻,才刚刚结婚!这是从武汉回来后,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想讲一个故事。
今年3月的时候,我在武汉红区拍摄的内容突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流量暴增,其中一集纪录片《实录!6小时跟拍武汉重症病房救治现场!》播放量高达150万。
面对疫情全球“大流行”,我们看到许多西方政客和一些西方媒体刻意将新冠肺炎病毒与中国联系,对我们进行污名化。但是,当专业人士、普通老百姓看到我们抗疫斗争的时候,他们发出了真实的声音,这些声音是在政客的演讲中、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不曾有的。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留言的时候,我就不后悔一次次走进红区,因为我们的报道能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抗疫的真实情况!
作者系第四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学子奖获得者、《中国日报》新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