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020-01-04飒露紫

醒狮国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贵气屠苏酒羊羔

飒露紫

酒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杜康造酒的神话,到酒池肉林的典故,从李太白饮酒写诗的潇洒,到辛稼轩酒酣剑舞的英姿……翻阅上下五千年,似乎总能闻见酒香。每每诵读典籍,总羡慕诗篇中酒气与墨香的杂陈,幻想醉在花下眠的惬意,而每逢凛冬,伴着窗外翻乱书篇的清风,又总是一边把玩着酒杯,一边透过字里行间,品饮这格外的香气。

初冬的酒气,是义气。古人善饮酒,且多饮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中国特有的黄酒拥有漫长而灿烂的历史。自商周时代起,黄酒就以其独特的温和与醇香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饮黄酒需要温,故历代多有“温酒”一类典故。

在晚唐的某个初冬,已是暮年的白居易隐居洛阳,是夜无事,便置几碟小菜,以青瓷盛之,酌一壶老酒,以小炉温之,看窗外大作的风雪,想起自己被贬江州时那似曾相识的风雪夜,虽然仕途困顿,但却有好友相伴,如今寒冬腊月,暮色苍茫,新酒已温,却不知好友何在。一口酒气,断断情思,化作了纸上的墨痕:“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诗三百首》评价此诗:“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后人以此称白居易是“天下第一快活人”,却不知在千年前的那晚,白居易杯中的黄酒,邀了何人共赏。

凛冬的酒气,是贵气。距今两千余年前的深冬,色泽白莹,入口绵甘的羊羔酒便出现在了华夏的史籍中。据记载,羊羔酒产自汾州孝义县,由于酿造羊羔酒需要用上好的羊肉及各类配料,故从其生成之日起,便成为达官显贵们杯中的钟爱。羊羔酒起于汉魏,兴盛于唐宋,并曾一度被封为“世袭御酒”而声名鹊起,本来不菲的价格,更是披上一层贵气。羊肉本性温补,酿做美酒后其滋补功效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最益在深冬时节驱寒补益所用。

有唐一代,羊羔酒曾作为进入宫廷的贡品以供皇帝享用。相传唐玄宗李隆基给杨贵妃过二十岁生日时,从“沉香亭”贡酒中特意为杨贵妃选中了“羊羔美酒”以示祝贺,贵妃醉酒后,翩翩起舞,跳起了“霓裳羽衣舞”,玄宗酒兴排击奏乐,羊羔酒之贵气,一时无两。宋代的苏轼,也曾对羊羔酒有深刻的印象,并曾作诗曰:“江上东风浪接天,苦寒无赖破春妍。试开云梦羔儿酒,快泻钱塘药玉船。”唐代末期,由于战乱等原因,羊羔酒曾一度在唐朝末年失传,而到明代似乎又有恢复。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名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羊羔美酒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冬日浅饮羊羔酒,让温润的酒液顺着喉咙流淌,仿佛回到了千余年前的雪夜,公子王孙相聚一堂,华冠丽服,裘衣大氅,奕奕神采。

晚冬的酒气,是烟火气。冬日渐晚,万物复苏,华夏大地已开始聆听冬季最后的尾声。这时节,也是家家户户相聚团圆,迎新守岁的日子,而过年饮屠苏酒,也成了中原人民祈愿健康,防病避灾的重要风俗。陆放翁曾有诗云:“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相传屠苏酒由汉代华佗所创,唐代孙思邈总在岁末时将泡酒的药物分发邻里,以使大家身体健康,屠苏酒也自此流传开来。屠苏以屋为名,以药入酒,家人自少而老饮之,取“少年得岁,老年失岁”之意,因在岁末饮用,故又称之为“岁酒”。

冬末饮屠苏,总伴有团圆、喜庆的氛围。北宋年间,天下大定,百姓安居,华夏文化进入高速发展的时候,此时正值新年,千家万户放爆竹,制桃符,除岁待春,端得一幅辞旧迎新的景象。天下百姓无论身份高低,此刻与亲友饮下屠苏酒,一口是驱除旧障,一口是新岁安康,一口祝孩童长成,一口愿长者长寿。也许是受这人间烟火气所熏陶,逐鹿仕途的安石公也放下往日的谨慎与不苟言笑,笔墨一挥,写下绝句:“爆竹声中一歲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幼年时曾读书中言:“会喝酒的人,举杯邀月,浅尝一口,虽无辛辣入喉,却有满口酒气。”当时不曾饮酒,只能陶醉在诗词歌赋的酒香里。成年后饮酒,有过酣畅快意,也有酩酊大醉,才方知酒气为何物。无论是酸甜苦辣,还是青黄红白,无论义气,贵气还是烟火气,原来每一杯酒都有独一无二的气质。饮酒不求多,更不尽求醉,品饮出酒的气质,便是到位。

适逢冬日欲雪,阅者诸位,能饮一杯无?

编辑/徐   展

猜你喜欢

贵气屠苏酒羊羔
孙思邈与屠苏酒
做一只永远欢跳的小羊羔
小羊羔大跳高
潘锋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