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很无奈,有爱才明白
2020-01-04盛玉雷
盛玉雷
一辆奥迪车停在小区被划,民警从监控中发现,一个10岁的男童绕车身转圈形迹可疑,小朋友却坚称“在车边逗苍蝇,碰都没碰这辆车”。事件一时陷入罗生门,孩子的父亲看了监控后“默认了错误”,向车主做了赔偿。幸运的是,民警坚持追查了3天,最终还了孩子清白,“保护了孩子的心灵”。
相信不少人小时候,都有过与这名小朋友相似的经历:明明不是自己闯的“祸”,却遭到大人们不问青红皂白地呵斥;明摆着与自己无关的“锅”,也在百口莫辩中背到了自己身上。或是被冤枉,或是被误解,总有那么几个委屈的时刻,留在了童年时光不为人知的记忆深处。应该说,这个时候大多数的情绪,不过是一时的拧巴,在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下都能得到化解。但是,倘若不管不顾,任由误会越结越深、偏见从无到有,就有可能种下一颗种子,撕裂亲情的纽带,在塑造精神、健全性格的成长枝干上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比误解和冤枉更欠妥的,是满不在乎的态度和强词夺理的做法。或许,父母与孩子、长辈与后辈之间没有必要争个高下、分出高低,但最起码的尊重和体谅,却是亲子关系里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现实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的畫面司空见惯,孩子低头认错也是大多时候的结局。可一旦反过来呢?如果确实是父母误解了、做错了,会不会像这个民警一样花费精力还孩子一个清白?能不能向孩子的委屈道声抱歉?有时父母的一句话,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
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张白纸,最初印在白纸上的东西是最深刻的。可不要小瞧孩子的内心,那是一个发育中的微观宇宙,也是一片能种下任何可能的净土。一朵云在大人眼中是一团水汽,在孩子眼中是大象、城堡乃至一整个奇异世界。一些成年人世界里并不起眼的细节,他们可能看得比什么都重。父母的言传身教、周遭的是非曲直、甚至只是网络上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左右孩子的心智,构成一个世界的全部。他们或许很单纯,几颗糖果、些许肯定就能高兴半天;他们也会很复杂,一次怀疑、一句中伤的话就会耿耿于怀。越是一颗未曾沾染世故的心,才越发敏感,越需要善待。
对父母来说,与其让孩子把委屈埋在心里等待爆发,不如痛痛快快地交流一番、大大方方地做个表率。或许直到这个时候,才会惊觉孩子的成长、发现自己的疏忽。
成长是一场双向互动,考验的不仅是孩子,还有陪伴他的人。对很多人来说,“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彼此之间的信任与依赖,才是这个“新手家庭”最坚固的堡垒。
这正是:冤枉很无奈,有爱才明白。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