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版“印太”冲击美战略意图
2020-01-04龙兴春
龙兴春
作为本届美国政府亚洲政策的代名词,“印太战略”过去两三年来广受关注。但围绕“印太”的覆盖范围及相关“战略”如何实施等细节,美国和印太其他国家始终没有达成一致。在上月的“印度洋对话”论坛上,印度外长苏杰生指出“印太”是一个开放、自由和包容的合作平台,地理范围包括西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地区。这个阐述与美国版“印太战略”明显不在一个频道。
“印太”作为一个国际政治概念已出现十多年,但在美国提出“印太战略”后才成为国际热点。客观而言,印太区域引起关注反映了印度及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升。
印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东向政策”,2014年又升级为“东向行动政策”,目的是与繁荣的东亚加强经济合作。同时,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与印度及印度洋沿岸的海湾地区和非洲地区经贸规模不断扩大,非洲和海湾成为东亚重要的能源、原材料来源地和商品市场,东亚与非洲、欧洲90%的贸易要通过印度洋。
美国政府2017年底正式提出“印太战略”,但其定义的地理范围是“印度西海岸到美国西海岸地区”,并不包括印度洋北部阿拉伯海沿岸的海湾国家和印度洋西岸的非洲地区。美国版“印太战略”只需要印度而不是整个印度洋及沿岸地区,也不是要用来加强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经济合作,根本目的在于拉拢印度应对崛起的中国。美国特别想组建以美日澳印四方合作为“轴心”的军事同盟。也就是说,美国的“印太战略”服务于美国利益,根本没有真正考虑印度等印太地区国家的利益。
现在看来,印度显然是忠实于自身利益和意图来塑造“印太”。作为一个有不结盟外交传统的国家,现在又是一个强调“战略自主”的大国,印度如果只是追随美国版“印太战略”,不仅损害自己的大国追求,还可能冒恶化中印关系的风险。相反,印度选择提出自己版本的“印太政策”,通过“东向行动”加强与东亚的合作,向西加强与海湾和非洲地区的合作,凸显印度作为“印太”中心的地位。这样不但可以增进与印太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关系,还可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使自己成为亚太区域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和印度洋地区的主导力量。
必须指出,任何“战略”或“计划”都需投入相应资源才能取得进展,否则就只是一个概念性存在。鉴于印度近些年提出多个国际和区域合作计划,比如“季风计划”“香料之路”等,但都没太多实质性进展,对于印度版“印太”能否取得高于概念的成果也是不确定的。不过,即使只是概念,也足以对美国版“印太战略”造成较大冲击。▲
(作者是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