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灌区节水建设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1-04张龙
张 龙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 灌区概述
新疆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疆水资源呈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多、单位面积土地水资源少、时空分布不均衡、干旱少雨、生态脆弱、人与自然争水矛盾突出、气候影响明显等特点。据水利统计资料汇编,新疆自治区规模以上灌区数量701处,耕地灌溉面积34209.6km2,其中:50.0万亩以上23处,耕地灌溉面积18602.7km2;30.0万~50.0万亩16处,耕地灌溉面积353.7km2;10.0万~30.0万亩98处,耕地灌溉面积8002.9km2;5.0万~10.0万亩62处,耕地灌溉面积1648.1km2;1.0万~5.0万亩197处,耕地灌溉面积1930.9km2;0.2万~1.0万亩305处,耕地灌溉面积661.3km2;渠道长度17.76万km;衬砌防渗渠道长度8.15万km[1]。新疆灌区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尤其是近20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中小型灌区重点县、农业高效节水等一系列灌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新疆灌区水利工程配套率和设施完好率大幅提升,灌溉用水效率明显提高,保障了区域粮食安全,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突出贡献[2]。
2 新疆灌区节水建设面对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用水比重偏大
新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超过70%,现状用水总量是全国唯一超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红线指标的省份,主要原因是农业用水比重高达89%,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南疆、东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灌溉用水过度依赖地下水,有9个地州市不同程度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3]。随着工业和城镇发展用水量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逐渐突出,部分地州靠挤占生态用水满足农业用水需求,下泄生态基流无法保障,河流流程缩短或断流,生态环境逐渐恶化,面临较大的退化风险。
2.2 灌区布局不合理
新疆大部分灌区兴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受水源、地形、经济、技术、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缺少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4],地块零散不成片,水利与农业、林业、科技等综合措施不配套,综合治理考虑不全面。新疆虽然相继编制了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和现代化灌区改造规划,但各地区的灌区规划缺乏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完整的架构。因此,迫切需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水安全发展规划,合理确定灌区分区、规模和建设标准,按照现代化灌区标准,分析查找大、中、小型灌区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科学确定建设目标,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
2.3 灌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近些年,部分灌区虽然经过更新改造,但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建筑物老化失修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亟待提高。据统计,新疆渠道防渗率仅为52%,其中干、支、斗渠的防渗率分别为74%、63%和40%;2018年灌区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46,低于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0.554,与发达国家的0.7~0.8相比有较大差距,其中中型灌区和小型灌区的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50和0.644,与节水灌溉规范规定的0.6和0.7相差8%左右[5-6]。
2.4 灌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根据《新疆灌区土壤盐渍化遥感调查报告》[7],耕地盐渍化面积已达191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2%,其中南疆、北疆和东疆的耕地盐渍化面积分别占耕地盐渍化总面积的61%、37%和2%;轻、中、重度盐渍化面积分别占耕地盐渍化总面积的76%、20%和4%。新疆灌区耕地土壤盐渍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气候、地形、土质等自然因素是形成盐渍化的条件,而水资源严重浪费、重灌轻排等人为因素则加剧了盐渍化的发展,造成土地产出率低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农业发展矛盾不断加剧[8]。
2.5 节水灌溉效益不明显
截至2018年年底,新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累计达到3700多万亩,种植种类覆盖到经济、粮食和特色林果业的几十种作物。但长期以来,由于对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使用和认识不足,在科学布局和定位,合理确定灌溉规模、灌溉制度和灌溉周期等方面有差距,加之建设和管理水平较低,造成南疆、北疆、东疆之间区域发展不平衡[9-10],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效益不显著。
2.6 灌区管理能力不足
一些灌区当前仍然存在“重建轻管”思想,由于历史原因,农业供水管理体制还有待继续建立健全,灌区内未能形成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程管理有待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转变。灌区量测水设施建设滞后,除昌吉、哈密、博州等地建有灌区信息化平台外,大部分区域没有采用遥测、遥控技术管理,管理监测设施严重不足,依靠人工进行测量,工作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灌区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
2.7 灌区农业水价偏低
新疆灌区运行水价普遍低于成本,北疆灌区执行水价基本达到运行维护成本的70%,但南疆灌区水价很低,尤其是喀什、和田、克州和阿克苏等南疆四地州农业执行水价只有成本水价的30%~40%。除昌吉、吐鲁番、塔城等北疆地区建立了终端水价制度外,南疆多数地州未征收末级渠系维护费。灌区普遍存在财务收益低、运行维护经费缺口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和效益发挥。
3 “十四五”新疆灌区节水建设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根据“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要求,以节水为先,科学高效利用水资源,针对灌区节水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通过增强节水意识、补齐水利短板、完善供水体系和创新节水机制,实现新疆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到2025年,用水总量降至536.15亿m3,农业用水量占比降至85%以内,田间高效节水面积达到4300万亩以上,山区水库总库容占河川径流量的17%,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70以上,干支斗渠道防渗率达到70%以上,农业水价达到2015年成本水平。
4 推进新疆灌区节水建设的主要对策建议
4.1 科学制定灌区发展规划
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编制灌区发展规划,抓紧开展项目前期论证,做好“十四五”灌区建设项目储备。编制现代化灌区规划时,坚持“总量控制、统筹协调、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倒逼灌溉规模调整,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调整发展规划,控制发展速度,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目标,水利、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严格实施退地减水计划,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保障有力的现代化灌区。
4.2 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
a.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列入《全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建设任务;争取把剩余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力争到2025年骨干工程的渠道防渗率达到70%以上,大、中型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达到节水灌溉规范规定的0.5和0.6以上。
b.通过整合农田水利项目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资金等渠道,加大对灌区斗、农渠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补齐末级渠系防渗率低和量测水设施建设滞后短板。
4.3 加快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建设
坚持常规节水、农艺节水与高效节水有效结合,突出高效节水建设。进一步加大滴灌、喷灌、管道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推动农业高效节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借鉴沙雅县渭干河灌区高效节水增收试点项目经验,建设一批高效节水增收示范区[1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的补助,继续发挥自治区财政补助政策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高效节水的投入,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开展高效节水建设的积极性。大力支持南疆地区及贫困县市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对现有的简易节水设施开展升级改造。力争每年新建田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以上。加强对已建高效节水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提高有效利用率。
4.4 推进灌区计量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2025年前实现大中型灌区斗口计量全覆盖,重点加强监测站(点)、通信网络、数据存储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获取灌区信息资源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推进水资源保护和调度管理、工程管理、灌溉管理、遥感应用等应用系统建设,增强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科学性。
4.5 全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充分认识水的资源属性和商品属性,按照自治区党委2019年一号文件要求,盯住2025年农业水价达到2015年供水成本这一目标,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利部门联合发改委等部门核定2015年供水成本,制定水价调整年度实施方案,基本建立“国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末级渠系维护费”的农业终端水价形成机制,逐步推行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4.6 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充分认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编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作为管护主体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护,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供水成本。
5 结 语
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不断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的纵深发展,对新疆灌区节水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强化灌区节水,降低农业用水比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对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需要山区水利枢纽、灌区骨干渠系和田间高效节水设施统筹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通过综合施策,取得最大实效。同时通过建立科学的节水标准和定额指标体系,严格用水总量和计划用水管理,完善节水评价制度来推动用水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