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瞒天过海

2020-01-04即墨

快乐语文 2019年28期
关键词:渡海辽东都城

文/即墨

清人编写的《三十六计》里,第一计为“瞒天过海”。“瞒天过海”字面上的意思是“瞒着天渡过大海”,延伸出“用欺骗的手段麻痹对方,自己则暗中行动”的意思。从古至今,使用这种计策获得胜利的案例有很多,如:《左传》记载,春秋时齐姜和狐偃定计,把晋公子重耳灌醉,打发他离开齐国;《隋书》记载,隋将贺若弼多次大张旗鼓地进行换防,以麻痹敌军,最后在敌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指挥大军偷袭并攻克了陈国的南徐州。

然而,上面这些例子,瞒的都是人,不是“天”,也没有“过海”,明显配不上有天有海的大场面。到底这“天”是什么天?这“海”是哪片海呢?

有学者做过考证,“瞒天过海”这一成语诞生于明代,与元人写的《薛仁贵征辽事略》有关。书中,有一个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

当年,辽东一带有个高丽国,对唐王朝表面顺从,暗地里搞小动作,渐渐对唐朝在辽东的统治构成威胁。公元645 年,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亲征高丽,命大将薛仁贵在山东沿海造船,计划跨过渤海湾直击高丽都城。这时的李世民已多年没打仗了,他登船后举目远眺,见沧海茫茫望不到头,不禁萌生退意。薛仁贵认为此时放弃征讨高丽是养虎为患,便心生一计。他请来乐队和将士,陪同李世民一起在大船上饮酒作乐。听着笙歌四起,吃着美酒佳肴,李世民很快沉浸其中,忘了渡海之忧,一杯接一杯地喝,不知不觉就醉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醒来,听到波涛之声便打开舷窗向外张望,才知战船很快就要登陆高丽了。这时,李世民肯定不能退却了,便指挥大军登陆,最后攻下了高丽都城。事后,他叫来薛仁贵说:“此番出征,稳定了辽东不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最让我开心的是我有你这样忠心为国的大将!”

根据这个故事,解释“天”和“海”就容易了。原来,这“天”是天子李世民,这“海”是渤海。

猜你喜欢

渡海辽东都城
渡海侦察英雄杜士德
无题
曲麻菜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心向辽东
渡海之后:丘逢甲诗中的台湾印记与沧海苍生情
蝉诉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箕子东适”考辨
勉瑶迁徙与“渡海”叙事:粤北乳源瑶歌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