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生命安全教育
2020-01-03洪伟华
洪伟华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健康第一”列为基本理念,并指出体育教学具有综合性,需要将心理健康、安全意识和技能、救护知识等融入到体育课堂之中。因此中小学体育课程不能只是教授运动知识,还应构建起综合性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学体系,努力使中小学生树立起“生命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发展理念。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4-0004-02
Discussion on life safety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ONG Weihua (Experimental School of Quan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Full 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 lists "health first" as the basic concept,and points out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comprehensive and needs to integrate mental health,safety awareness and skills,rescue knowledge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Therefore,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not only teach sports knowledge,but also build a comprehensive life safety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and strive to mak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stablish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concept of "life first,safety first".
【Key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Physical education;Life safety education
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更加注重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不再只是关注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达标状况,而是树立起更加和谐、健康、安全的体育运动观。生命安全教育包括身体构造和健康护理、心理安全和应变能力、社会防护与灾害救生等方面,是安全理论与实践协作的结合。必须改革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结构和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1.理论课堂渗透安全知识,有效融入生命安全教育
中小学生正处于认识自然、社会、生命的基础阶段,还未完全了解生命安全的概念与内涵,对于基本的安全常识知之甚少。不能正确预估危险的存在,也缺乏迅速摆脱危险境地的方法,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意外事故比率较高。而中小学的体育课又可分为理论课程与户外实践课程,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理论知识板块,在教授基本的运动常识的同时,运用微课、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生命安全理论知识。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设计人物场景对话小视频来讲述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小常识,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通过画面演示和活泼的语音牢记靠右行、不闯红灯、走人行道、不能追逐打闹、不能翻越栏杆、不可多人并排走等交通安全规则,并且带领学生通过图片了解“禁止行人通行”“步行”“自行车道”等常见的交通路标。也可以通过播放关于溺水、触电、踩踏事件的新闻汇总微课视频使学生意识到生命和安全的珍贵,逐渐形成不靠近危险区、时刻注意生命安全的观念。然后体育教师再讲解关于自我防护、危险自救的方法技巧,学生便可以清晰牢记具体做法。理论课堂切忌刻板讲授知识,中小学生受思维限制容易在课堂中走神,对生命安全信息的掌握程度较浅。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摸透学生心理,积极地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生命安全知识以直观化、生活化、形象化的方式进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生命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2.实践课堂组织安全演练,有效融入生命安全教育
学校所组织的地震、火灾等灾害演练是基于全校规模的,参与人数多,不少中学生在其中“偷懒、装样子”,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因而也难以真正掌握逃生技能,对中小学生而言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而户外体育课正好为学生提供了演练和活动的空间,体育教师应该做好教学流程规划,亲自示范逃生动作,组织小规模的灾害逃生预演与排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正确要领并熟悉学校逃生步骤。
以“地震”演练为例,体育教师问“如果地震来了怎么办?”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快速跑到空旷的室外”。教师再问“如果我们在几层楼高的教室上课,来不及跑出教学楼怎么办?”有些学生提到躲在桌子下这一办法,这时体育教师引入“就地避险、震后撤离”的避险方式。体育教师需要先为学生演示迅速抱头、快步移动至墙角、蜷缩身体等室内躲避方式,学生进行多次模仿直到熟练动作。然后教师再播放地震警报音频,掐准秒表,使学生瞬间紧张起来,完成躲避演练。10-15秒后再播放地震警报,有序组织学生分好队列采用小跑、快步走方式快速撤离现场,并让学生去到指定地点不可随意乱走动。体育课堂是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演习的重要实践场所,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实际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知其理”,理解安全演习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然后才能“践其行”,自觉地参与到实践演练之中,掌握危险逃生知识和技巧。
3.正确处理体育突发事件,有效融入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还体现在中小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运动与身体的协调状况,以及是否具有处理意外伤害的基本能力。在竞技性的体育运动中,擦伤、跌倒、鼻出血、抽筋、扭伤都是常见的意外事故。但是中小学生在遇到此类突发事件时,通常会表现出慌张、着急、不知所措的状态,采取不正确的方式来缓解疼痛,导致伤上加上,实际上这是对身体构造不清晰、对自己的生命健康不负责任的表现。体育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示范。
例如,当某个同学在跑步过程中脚部发生扭伤,许多学生出于关心或害怕而进行围观,甚至会自作主张地做出不正确的手部按压和抚摸动作,无意识地加重该同学的伤情。这时体育老师必须临危不乱、加强指挥,使学生自觉让出一条通道方便教师进行察看。教师需要教学生的脚垫高进行恰当的触摸与观察,随后采用冷敷的方式抑制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体育教师必须借此再次强调运动安全问题,并让学生当场复述和演示跑前热身动作,让学生认识到进行体育运动必须先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是中小学生的行为榜样。体育教师必须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指挥局面的能力,在突发事件面前保持镇定,及时做出正确的示范。并且为减少意外发生,需要重点强调运动前的拉伸和放松活动,使小学生掌握安全的运动技巧。
4.引入规范体育运动方式,有效融入生命安全教育
运动是体育课的基本内容,有人认为运动就能带来健康,这种观念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运动态度。但实际上只有与身体素质相配合、动作标准规范且时间适宜的运动才能够真正强身健体。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笼统地下达站立、跑步、跳远、摆臂等运动任务,还需要对中小学生的运动细节进行指导,使学生在掌握规范动作的同时形成运动与生命安全协调观。
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中小学生通常认为直接摆臂向远处用力跳就是跳远,盲目地追求长度而忽略了动作对身体安全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先讲授基础性规范动作,如双脚开立不得超过起跳线,双臂前后预摆幅度等。然后让学生往远处跳,学生发现容易发生滑倒、跳不动等问题,这时教师再强调重心下移、双足蹬地形成反作用力、后腳着地、向前上方跳等动作要领,学生在试练几次后发现跳得轻松且安全。其次,教师要通过和善的引导和沟通使学生乐于主动对体育教师说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且根据教师的建议形成专门化的周运动和饮食计划表,树立运动安全规范意识。运动作用于人体,生命安全教育不在别处而就根植于体育运动之中。教师应该让中小学生明白运动不只是健康的代名词,错误的运动方法也会损伤健康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体育教师应教授标准运动姿态,使学生在体验和对比中自觉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
总之,生命和安全是人一切学习与发展的根本保障,生命只有一次,安全则是生命之本。但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天性爱动、爱玩,好奇心比较重,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全面、耐心地为中小学生讲解和演示关于生命安全的知识与技能,莫让青少年因为“不懂、无知”而造成不可挽回的伤痛,使学生珍爱和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从而获得发展进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登车.浅谈生命与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明日,2019(04):221-221
[2]程芳.中小学“生命安全与体育健康”新型课程体系的融合构建[J].青少年体育,2019.70(02):94-95
[3]薛同来.求真务实,以生为本—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生命意识的体验与培育[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7):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