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服务可持续发展战略
2020-01-03邓茗文
邓茗文
人物简介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曾成功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中国“企业思想家”。
今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部署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去年5月,时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的宋志平当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半年后当他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便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企业改革调研上。他认为,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的顶梁柱,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在12月10日举行的“2020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企业峰会”上,宋志平会长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那么,如何理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这一命题的意义?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又将如何助推可持续发展?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宋志平会长。
对话:
Q|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A| 宋志平
有可持续的上市公司才有可持续的中国经济
Q:您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A: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G20第十五次峰会的讲话中提出,要打造包容性、可持续、有韧性的未来。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而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只有拥有一大批可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经济。
截至2020年12月4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达4100家,总市值近80万亿元,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大类,数量和规模均居全球前列。201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实现营收50.47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首次突破50%,创造的税收占整个企业税收的30%,实体经济上市公司的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40%。
上市公司發展时间并不长,到今年12月正好是30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上市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在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方面也越来越积极。
上市公司发布CSR、ESG报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Q:您曾说,可持续发展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那么,这是否说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已经从理念层面上升到规范上市企业发展的规则层面?
A:2006年深交所率先提出企业自愿性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两年后上交所也开始鼓励上市公司在发布年报时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这两项举措直接促使上百家上市公司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规定有能力的央企应该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2009年,国资委提议,三年内所有央企都应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此后,当时的全国100多家央企,绝大部分都在三年内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8年9月,证监会发布新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上市公司应当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实践。2020年,《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发布,在利益相关者专章里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
我们看到,自2006年以来,中国每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从最初的几十份增长到目前的一千多份。当然,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同时,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社会责任工作也在不断地加码。2006-2019年,A股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相关信息已超7000份。2019年,A股公司共有1012家发布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有289家遵照全球可持续标准委员会标准,117家遵照联交所标准。所以,部分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但坦率来讲,整体还有待提高,因为约4000家上市公司,去年只有约1000家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只占1/4。ESG报告的发布也只是刚刚开始。所以我认为,上市公司虽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在社会责任报告和ESG报告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已是全球共识,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企业家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社会效益,重视利益相关方,要包容式发展。所谓包容式发展,就是不能只赚钱,还要考虑自然的容纳程度,考虑社会的容纳程度,要考虑别人的发展。
上市公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
Q: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中国对世界的宣示与承诺。据您观察,中国上市公司在碳减排方面的工作成效如何?
A:党的十八大以来,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投入碳减排和碳中和方面的工作,像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能源、中国建材都在减碳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成为了学习的榜样。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我当时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参加了这个大会并做了三场演讲,分享中国企业对于应对气侯变化的贡献,也回答了各国代表对中国企业的关注。现在5年过去了,我们中国企业,尤其是央企和上市公司,其实做了大量的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在减碳方面做得好的榜样。去年3月,我还到华盛顿跟世界银行的官员们专门讲解了水泥行业是怎么做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大家知道,电力行业、石化行业、水泥行业、钢铁行业都是很难减排的行业,传播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取得的进步,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我觉得这个也特别重要。
Q:今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年份,从政府到企业,既要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又要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在双重挑战之下,上市公司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A:在扶贫方面,2017-2019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共有854家、117家、124家公司公告扶贫工作情况。这三年它们每年在扶贫工作方面的投入金额分别达到了208亿元、552亿元和1066亿元。大家看到上市公司涉及扶贫的投入还是挺高的,这是2016年9月《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发布之后,上市公司积极落实脱贫攻坚战略的一个体现。
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上市公司充分展示了对国民经济的先锋队和主力军的责任和担当。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和关键时刻,上市公司挺身而出,不负重望,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和专业优势,在疫情早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捐款捐物,支援武汉。疫情稳定后,大家又积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恢复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据我们协会统计,疫情防护期间,上市公司群体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66亿多元。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Q:10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您认为上市公司如何实现提高质量这一目标?
A:《意见》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助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意见》指出,要使上市公司运作规范性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整体质量显著提高。《意见》特别提出,要推动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多方合力,助推上市公司专注主业,稳健经营,做优业绩,不断提高经营水平和发展质量,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优等生”。
我认为,实现成为高质量上市公司这一总目标可以拆解为以下四大目标:
第一,规范治理。《意见》特别强调要提高治理水平。2018年底修订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为如何做到规范治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引。一家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应该是它的第一特征。应该说,上市公司在全国各类公司里面,治理水平是最高的,但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业绩优良。作为上市公司,良好的业绩是持续经营的基础,只有好的业绩,才能给投资者好的回报。很多上市公司在回报方面做得很好,前提是它们把业绩做得很好,把经营管理做得很好。
第三,责任担当。上市公司要有责任担当,《意见》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分红、股份回购等方式回报投资者,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上市公司既要照顾投资者的利益,还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构建共享机制,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这是上市公司有序发展的基础。
第四,可持续发展。我们期望上市公司积极地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在这个工作中,要大力地投入,维护绿水青山。要能够长期地坚守主业,长期地精耕细作,奉行长期主义,按照市场的规律去做。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质量,积极履行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当季业绩和长期发展的平衡,才能让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够真正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为实现“十四五”规划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