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引领下的传承与创新
2020-01-03卢啸
卢啸
课程目标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居于核心地位。课程目标教学就是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各门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围绕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和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等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很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尤其是在提高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一、基于目标教学的探索
玉林市博白县是人口大县、教育大县,教育发展面临着学校点多、面广、线长的难题。1989年之前,我县小学教学质量较低,全县小学教学检测及格率通常为60%左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二是课堂教学问题突出。而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清楚“教什么”,教学过程主要面向少数学生,而且偏重于提高成绩,未能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县进行了目标教学模式研究。
目标教学模式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提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兴起,以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备受我国教育界青睐。这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其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江苏洋思中学模式、山东杜郞口模式等都是从中衍生而来。
1989—2000年,我县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5个方面进行了长达11年的目标教学实践研究,最终构建了适合我县学情的目标教学模式:明确目标→依标自学→启发导学→达标检测→总结评价。同时,我县还总结出一系列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如语文“明确目标→依标自学→启发导学→达标检测→小结评价”,数学“课前复习(诊断目标)→引入新课(认可目标)→教学新知(导学目标)→课堂练习(强化目标)→独立作业(评价目标)→课堂小结(深化目标)”,思想品德“激学明标→导学明理→扩展强化→总结延伸”等。
2013年之前,我县一直使用这些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极大提高了我县小学教育质量,使全县小学生毕业合格率连续多年达到95%,更有不少学生在全国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些模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加之,我国于2010年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两个重要文件,都强调了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013年春季学期,我县对过去多年的目标教学研究进行了梳理,根据国家关于教学改革的相关精神以及县域教育发展的实际,将目标教学研究的成果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标相结合,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目标教学改革,确定了“明标→自学→共学→测评”4个环节。其中,“明标”即要求师生明确教学目标;“自学”“共学”即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先学后教;“测评”是关键,要求教师按照“低起点、小步子”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训练和检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情。这一模式具有目标准确、表述简洁,环节清晰、简单明了,操作性强、以学为本、灵活多变、适应性强等特点,尤其适合农村学校使用。
二、落实课程目标教学改革的策略
从1989年进行目标教学研究与实践,到2013年在全县推行课程目标教学实验研究,博白县的教育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碰到了不少问题:如在改革初期,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强,预设的教学目标不够精准,导致教学出现了随意性、盲目性,教学效率低下;2013年后,又出现了“假、大、空”现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不到落实,部分教师甚至以年龄大为借口,上课“穿新鞋走老路”或是简单走流程,学生为展示而展示,小组建设不到位,合作学习的优势没能得到充分体现。于是,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学习培训,理论引领。我县一开始就从如何明确教学目标、依标导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落实教师的理论学习工作,要求每个镇(学区)的教学业务辅导员、骨干教师订阅专业报刊,学习与课改有关的理论和技巧;同时组织县教研员、实验学校校长和教师等开展目标教学、新课程理论、课改通识等专题培训。经过一系列学习和培训,我县强化了各类人员的目标意识,丰富了他们的理论知识,为课程目标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
(二)攻克重点,化解疑难。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县以个案研究为抓手,以分析案例和解决问题为思路,采取了行动研究的方式。我县抓住学习方式转变、教学目标制订、导学案设计、自学活动开展、学习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方式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运用、教学方式方法融合等关键点,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疑难进行专题研究,有效推进研究工作。
(三)走“入模→用模→出模”的课改之路。在1989年改革实验初期,我县根据自身教育发展以及各校教学实际,研发构建了这样的目标教学模式:明确目标→依标自学→启发导学→达标检测→总结评价。2013年,我县基于2011年课标对过去的目标教学进行了重新建构,形成了“明标→自学→共学→测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该模式的作用,我县要求教师走“入模→用模→出模”之路。“入模”,就是要求教师按照县研发的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反复操作中熟悉并熟练操作该模式;“用模”,就是要求教师在熟练操作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什么、如何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怎样在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如何及時处理教学中生成的问题等,确保每一名教师都能用该模式上出一节合格的课;“出模”,就是要求教师以县里研发的模式为参照,在充分分析自身能力、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加适合学生和自己、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跳出原有模式的局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在新的课程目标教学改革起步阶段,我县确定了11所乡村小学作为县级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要求每个镇(学区)抓好一所小学、每所学校抓好一个实验班,试点推进改革工作。到了改革中期,我县整理试点学校的实验成果,将成熟的经验、课型加以推广,充分发挥实验校(班)的示范引领作用,将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引向深入。目前,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实验已在我县全面推开,真正实现了从试点突破到整体推进。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了促进教师交流、学习,我县积极组织开展县、镇、校各级教研活动,如送教下乡、区域联片校际交流、课改展示课和专题讲座等,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课程目标教学改革专题研讨活动,推动改革实验向“深水区”迈进。同时,我县把各种重大教研活动都下放到乡镇,让每个乡镇、每所学校都有机会主办教研活动,这极大地增强了各学校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学校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
此外,我县还通过举行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观摩研讨、送课下村、教学开放周和开放月活动、研究课和示范课活动及专题教学比赛、模拟上课比赛、微课比赛、说课比赛等方式,组织开展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学科的教学录像课、教案设计、教学论文评比等,为全县教师搭建了相互切磋交流、共同发展的舞台。这些举措既激发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又为广大教师创设了更多亲身接触课改、了解课改、参与课改的机会,特别是为薄弱学校搭建了课改交流平台、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这些学校的课程目标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六)完善评估机制,确保改革实效。为了确保课程目标教学改革的有效性,我县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导向、判断检查、反馈调节、激励反思等功能,制订了相应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检测、分析和评定,掌握课改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科学的评价推动改革的深入。在制订评价机制时,我县既关注教学方面的评价,又重视对于学校、教师、学生方面的评价,关注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设计了关于“实验先进单位”“课改示范学校”“实验教师合格课”“课改标兵”的评估标准,以及关于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标准(如表1、表2)。
(七)总结凝练,形成经验。自启动实施目标教学与课程目标教学改革以来,我县通过多次召开改革工作研讨会、总结会,对改革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和探讨,并提出今后目标教学、课程目标教学的研究方向。如今,我县已总结出一套适合区域教育发展的目标教学、课程目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而且现在正着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课程目标教学品牌”,目的是持续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助推我县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与此同时,我县鼓励各镇(学区)、学校根据本地、本校改革实际,自主凝练改革经验。经过县教育局、各镇(学区)、各校的协同努力,我县目标教学与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工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如博白县博白镇第四小学根据学校实际,进行了“‘先学后教,助学共进三环四步”教学模式研究并形成课题,该课题于2014年成为玉林市A类重点课题,获玉林市优秀科研成果、基础教育成果奖。该校利用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大班额”教学难题,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的课后辅导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表2 博白县小学课程目标教学改革之星评比标准
[星级名称 评比标准 优秀小组长 1.态度积极,有集体荣誉感,组织管理能力强
2.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强
3.凝聚力强,乐于助人 质疑之星 1.行为习惯好,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
2.积极参与发言,善于质疑,公平公正
3.团队意识强,助人为乐 展示之星 1.能积极参与展示,展示时落落大方,语言、动作规范标准
2.善于展示,思路清晰,表述完整,灵活应变,能解答疑惑
3.行为习惯好,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听取其他组成员的意见 帮扶之星 1.学习认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2.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热心、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3.有耐心,认真完成帮扶任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进步之星 1.热爱班集体、关心他人,学习态度端正
2.积极参与,学习有进步 ]
又如博白县博白镇官田中心小学自主研发的“1+2+1”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流程划分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练习反馈3个模块,各模块分别用时10分钟、20分钟、10分钟,教师据此有序開展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博白县那林镇运用“依标导学,活动推进”五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成绩实现了连年稳步提升;博白县黄凌镇的“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让这个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小镇打了“翻身仗”……
这些教学模式是各校根据目标教学、课程目标教学的相关理念及本校校情、学情,进行长期探索、总结出来的,既符合相关理论的要求和教学规律,又扎根于各校实际,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随着课程目标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县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改革促进了我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目标意识增强了,教学盲目性、随意性明显降低了,教学灵活性、艺术性有了显著提高,教学方式方法有了根本改变,转变了课堂评价的视角,学会了如何在课堂上突出以生为本,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近年来,我县培养出了一批优秀教师,不少教师在自治区优秀教师特色课堂、自治区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教师立项100多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改革改善了我县学生的精神状态、生命状态,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想、敢说、敢疑,会说、乐思、善听,提升了能力、张扬了个性,个体生命得到了发展。
改革促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011年,面对教育质量整体偏低的状况,我县教育局提出小学教学质量检測成绩要达“7731”的目标,即平均分、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要分别达到70%、70%、30%、10%。实施课程目标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形成了包含“目标导向、自主独学、小组共学、合作展示、主动补充、自觉质疑、自主评价、相机点拨、随堂检测、反馈矫正、定时达标”等要素的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近年来,我县在历次小学教学质量调研检测中,实验班、实验校的成绩普遍都比非实验班、非实验校的成绩高,全县成绩也比2011年以前的有了明显提高,特别是及格率比之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虽然我们的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改革也不断面临新任务、新使命。如2016年,国家发布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研究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主要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我县推进课程目标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方向。2017年,我县重新设计了课程目标教学改革的方向,开始在课程目标教学中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在实践研究中,我县坚持以目标为导向,聚焦学生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身心、观念等方面的培养,让学习真正发生,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快乐成长。2019年4月,我县申报的课题“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新课程目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获立项为自治区B类重点课题,这预示着我县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近年来,我们也碰到了一些具体问题:一是,随着改革日深,教学中出现了套模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开展;二是,教师虽然都能按照目标落实教学,但所设计的目标层次较浅,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虽然融入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但由于学生学习层次较浅,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鉴于此,在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我县将“深度学习”理论引入课程目标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优化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推动课程目标教学与“深度学习”理论的结合。
我们坚信,改革是没有终点的,我县基于目标教学的改革也是如此。今后,我们仍将深入研究我县教育发展新情况,结合教育研究的前沿理论,不断调整、完善、改进教学改革的目标、方法和路径,推动区域教育向优质方向持续发展。
(责编 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