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促桂花产业发展

2020-01-03

安徽园林 2019年4期
关键词:桂花栽培文化

桂花分会紧紧围绕“继承发扬中国桂花文化底蕴,为打造桂花绿色产业链服务”工作目标,结合桂花分会自身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促进桂花在新品种培育、鉴定、应用、文化等方面的工作,诸如建设桂花种群库、开展桂花香气分析、进行桂花新品种驯化、研发桂花盆栽苗木品种、建立桂花栽培管理标准、举办中国桂花民俗文化节和桂花产区桂花展等。为带动全国各地以桂花资源为旅游、产业的开发、园林绿化景观的提高,提供帮助。

一、桂花产业发展

成都、咸宁等桂花主要产区,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模式、桂花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模式,为当地散小农产致富寻找一条正确道路。

桂花加工逐步向精深迈进,上海嘉朱桂花生态园十分重视桂花产品加工,先后开发出了桂花红酒、桂花黄酒等系列酒。四川日香桂公司以桂花及其提取物为原料,开发出了沐浴、化妆系列产品,获得了产品专利,已形成产业化生产。咸安桂花酒厂新开发的“淦水”牌系列桂花酒,年产2000吨,产值达1500万元,畅销15个省市,出口欧盟,获“中国果露酒行业优质酒”称号。

上海、合肥、金华等城以花为媒,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繁荣经济。

在江西赣州、江苏溧阳、四川成都、湖北咸宁、浙江宁波、杭州等地,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以桂花为主打产品的龙头企业,桂花生产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桂花产业的发展。

本刊主编(前排右8)

二、桂花生产方式转型

桂花产业正由农户分散型生产方式向企业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呈现出从育种繁育、栽培应用、产品开发等系列化生产方式。浙江杭州、江西赣州、江苏溧阳、四川温江等地区桂花产业系列化生产已初具规模,桂花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桂花苗木生产步入良性发展,桂花种苗组培、桂花树木造型、桂花容器栽培、桂花树桩盆景等产品生产已经量产;桂花产品后续开发进一步加强,桂花面膜、桂花露水、桂花精油、桂花养生等深加工产品逐年提高。桂花苗木生产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大背景下,桂花产区农产种植桂花的积极性高涨,涌现出一大批桂花种植超百亩的种植大户。

三、桂花文化事业的发展

桂花不以艳丽取胜,却以“天香云外飘的独特风姿,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成为秋天的象征。在长期的栽培历史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三明清流县建成了占地近千亩的中华桂花文化园,该园始终坚持以“打造百年桂花文化名园”发展方向,陆续收藏和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藏品,其中桂花六万多株,桂花盆景二千多盆,当代咏桂字画六千多幅,为打造桂花文化名园,奠定了雄厚基础,创造了条件。

江苏天目湖桂花园艺有限公司,抓住绿色生态建设的发展机遇,在溧阳成立了芳芝林生态园区,占地6000余亩,种植桂花近30万株。形成十里桂花长廊产业的观光带。湖北咸宁市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养生、文化体验于一体,具有浓郁民俗风情,人与自然和谐的桂花源风景区,桂花源风景区,区内有全国最大的古桂群,树龄在80至100年的桂花达2000余株,百年以上的古桂200余株。在桂花源风景区内充分展示“月宫桂树、月老醉酒伐桂、桂枝落在桂榜山”等民间传说景点,还遗留有屈原南下途经咸宁时写下的《九歌》和清知县何廷韬的《桂花堂赋》等词句。

四、桂花科研

桂花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步由传统栽培和繁殖研究为主,转变为以栽培和繁殖与基础理论研究并重的局面。伴随着新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水平逐步提高,研究的方向更加广泛,其中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桂花品种及木犀属的分类研究、以桂花适应性为主的生理和生化研究、以芳香物质和药用成分为主的化学成分研究,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总之,要加强与桂花企业、农户沟通,及时掌握桂花市场信息,组织专家为桂花生产企业、农产服务提供相应的技术保证。

猜你喜欢

桂花栽培文化
桂花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做桂花糕
桂花蒸
谁远谁近?
打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