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经验研究
2020-01-03胡卫华刘红
胡卫华 刘红
1 中国湿地保护基本情况
1.1 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为保护全球湿地资源,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于1971年2月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中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止2019年1月,《湿地公约》缔约方已增至170个国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地块达2 326个,全球湿地保护网络日臻完善。
根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湿地总面积5 360.26万 hm2(另有水稻田面积3 005.7万 hm2未计入)[1],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湿地公约》所列的31类自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类型在我国均有分布。截至2017年底,我国共认定国际重要湿地57处,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02处,建立湿地公园1 699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898处,湿地保护率已达到49.03%,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1. 福田红树林内的木栈道
2. 米埔保护区的科普解说牌
3. 香港米埔湿地内的浮桥
《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得低于0.53亿 hm2,湿地保护率将超过50%,恢复退化湿地14万 hm2,新增湿地面积20万 hm2(含退耕还湿),并致力于建立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明显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和稳定性[1]。
1.2 湿地保护面临众多威胁
我国湿地保护率虽然已达50%,但一些重要湿地还未纳入保护体系之中,如部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江河源头、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等范围内的重要湿地。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率仅为51.52%,国家重要湿地保护率仅为66.52%,说明全国湿地保护还有不少空白地带。不仅如此,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已丧失了53%的温带滨海湿地、73%的红树林和80%的珊瑚礁,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我国红树林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分别是污染、围垦、过度捕捞和采挖、基建和城市建设、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气候变化等[2、3]。据《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旅游开发已对湿地生态环境及湿地栖息的鸟类造成负面影响,在我国57处国际重要湿地中受旅游开发影响的就有8处[4]。
2 中国湿地资源保护的主要途径
2.1 湿地资源保护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等为补充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实践证明,湿地保护区是对湿地生态保护效果最好的形式。而作为补充的湿地公园建设既可以保护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又可以开展生态旅游,进行宣教活动,还能减少湿地保护区利用压力[5]。2015年,全国各级湿地公园接待游客总数1.18亿人,其中海外游客人数371万人,全国湿地公园2015年总收入95.63亿元,其中旅游年收入52.98亿元,占到湿地公园年总收入的一半以上[6]。当前我国湿地公园存在两套管理体系,一套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导,而另一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导,后者主要针对城市湿地公园,更加强调社会功能。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要求“建立湿地分级体系”(表1):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将全国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并定期更新[7]。
2.2 湿地资源利用方式
一片湿地往往包括湿地、森林和人等多种资源类型,在坚持“生态优先”且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对其进行适当利用,以增强湿地的整体吸引力。
对湿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湿地生态系统凭借木栈道(图1)、解说设施(图2)和浮桥(图3),进行湿地生态演替的科普宣教展示;借助博物馆、观鸟屋、木栈道等设施开展科普研学活动;进行水体净化展示并开展适当的参与性活动。对于森林资源,可利用森林植物精气和空气负离子等开展森林浴等森林康养活动。对于人文资源,可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宣传展示本土历史文化,满足游客求知心理。
2.3 湿地旅游产品形态
根据湿地资源的特点,可以开发出生态观光、科普研学、休闲体验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和观鸟、观虾、赏蝶、徒步、科普研学等主题路线,以满足不同兴趣的游客需求。其中生态观光产品有原生态自然生态环境观光、观鸟等;科普研学产品包括生态博物馆、展览馆、自然保护研究中心等;休闲体验产品有种植、露营、文化体验、节事活动等。
3 深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深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即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它们在地理上本属于同一个整体,两者有诸多共性,但由于行政区域不同而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地块。深圳福田红树林是广东内伶仃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中心、面积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福田保护区红树林总面积约89 hm2,东起新州河口,西至海滨生态公园,形成沿海岸线长约9 km的“绿色长城”。香港米埔保护区红树林总面积约为346 hm2,分布有33种陆生哺乳动物,占全港物种种类的40%以上;分布的416种鸟类中49种为全球珍稀濒危物种,生态保护价值高。
表1 中国湿地资源保护体系
4. 米埔保护区保留的基围
5. 隔音墙
3.1 典型的南亚热带红树林湿地
深圳湾位于珠江口东岸,面积约75 km2,因深圳湾内水热条件好,比较适于红树林生长。深圳湾两侧米埔红树林和福田红树林是深圳湾目前仅存保护较完好的两块红树林湿地。
3.2 候鸟迁飞路线的重要的“加油站”
深圳湾湿地为鸟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是大量越冬水禽和鸟类的良好栖息地和迁徙必经之路。深圳湾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重要节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把该保护区列为B-Ⅲ类重点保护地,是迁徙候鸟的重要补给点。每年有10万只以上从西伯利亚或澳大利亚南来北徙的候鸟将深圳湾作为“加油站”和栖息地。
4 深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经验
深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区位本身具备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研究其保护管理经验,为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提供启示。
4.1 场地设计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
保护区将湿地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在场地设计中营造多种类型的生境,有利于鸟类的觅食、筑巢和繁育后代[8]。米埔保护区内仍保留着17个华南地区传统的基围虾塘(图4)。例如在基围设立一个大范围的浅水区,在潮涨时作为水鸟安全的“潮涨栖息地”。浅水区内建设小岛供水鸟栖息,黑翅长脚鹬及彩鹬也会在这些岛上繁殖。在冬天,浅水区的水位会被略为调高,以供野鸭在夜间栖息之用。这是人工湿地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的典型保护模式。目前米埔保护区正在进行升级改造,新观鸟屋将采用自然采风设计,屋内的风扇及走廊地灯则采用太阳能发电。为尽量降低对生态的影响,改造工程安排在候鸟迁徙季节外进行。建筑组件也将在保护区外装嵌,以避免在区内进行水泥工程,把噪音及空气污染减至最低。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为减少滨海大道车流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专门花巨资建设了一段数百米长的玻璃隔音墙(图5)。
4.2 科学且严格的容量管控措施
与年均44万人接待规模[9]的香港湿地公园不同,米埔和福田红树林保护区都进行了严格的容量管控。为了有效地保护福田红树林生境,访客均由专业导览人员带队进入保护区,每批次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每天进入保护区访客总人数不超过160人。米埔保护区每年控制进入保护区的人员总数不超过4万人,每天同一时段不超过200人,全年发放特别通行证不超过1 000个。
另一方面,基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保护对象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目前保护区没有向公众开放。根据《深圳市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福田红树林区域与边防警戒区重合地区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米埔保护区同样实行通行证制度,进入保护区须经警务处或渔农自然护理署批准。
4.3 至简但有效的基础设施
除了必备的观鸟(屋)亭(图6)、教育中心(图7)、自然学校等科普研究设施,米埔和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几乎没有多余的人工建筑。米埔保护区内设立了17间观鸟屋,可以让游人近距离观察鸟类活动,又不会对鸟造成干扰。两个保护区都专门修建了浮桥,可以让游人从陆地边缘一直走到红树林生长的滩涂。
4.4 NGO组织共同参与管理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经香港政府授权,以每年向香港政府支付1港币费用的租金,获得在米埔保护区内开展湿地生境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宣教等工作的权利。但如果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未能按照保护管理计划有效地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政府将有权提前3个月告知解除对其的授权。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为开展栖息地、红树林管理及候鸟监测等保护工作专门设立了管理部及经理、湿地主任、户外主任、培训主任等职位[10]。
深圳红树林也成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中心,中心是在保护区管理局的指导下,委托红树林基金会(MCF)运营。自然教育中心于2014年11月开始授课,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保护区,了解到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重要性,并参与到红树林湿地保护的行动中。
4.5 丰富而生动的教育体验课程
米埔保护区十分重视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态环境教育,香港教育局每年资助400所学校参观米埔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针对不同对象开发了各类特色研学课程(表2~4),成为全球自然教育的典范。深圳红树林自然教育中心目前也已开设“走进海森林”“探访鸟儿乐园”“探索红树林潮间带”等多个导览活动,深受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基于福田保护区环境教育的现状及与米埔保护区相比而言的劣势,提出四点发展策略:(1)建设环境教育专业团队;(2)构建保护区环境教育平台;(3)注重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4)注重受教育者环境知识的挖掘、帮助受教育者端正环境教育的态度、注重野外技能培训、正确引导受教育者行为。
表2 米埔自然保护区小学教育项目
表3 米埔自然保护区中学教育项目
表4 米埔自然保护区公众预约项目
6. 游客在米埔保护区观鸟亭观鸟
7. 米埔保护区自然教育中心
5 结语
虽同在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但比较两个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发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由于其地理位置优势,游客量较大,更加要求保护区重视环境教育项目的开发规划。虽然保护区原来就有环境教育活动,但游览项目以观鸟活动为主,游览路线和教育项目相对比较单调,游客体验感还不强,还需要不断完善保护区的环境教育体系。米埔保护区管理者为保护区的未来发展明确了目标,主要包括维持生境管理现状,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湿地物种的丰富度;推动社区教育与公众意识推广;开展培训工作,将米埔经验推广出去,促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大管理与保护研究项目的开展,使保护区管理与保护更科学有效;减少来自各方的威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动植物及其生境。
深港深圳湾两个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都在不断为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积累经验。米埔保护区正在改造斯科特野外研习中心,将在2021年前建成一座21世纪大自然教室。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近期规划建设以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为主体的科普教育设施,并完善自然教育径和开发APP智能导览软件,以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科普教育和环境研究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把“可持续发展先锋”作为深圳四大战略定位之一,深圳湾湿地红树林保护与合理利用将有助于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随着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逐步实施,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和米埔保护区湿地保护和管理将会呈现出一道更加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