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JCI标准的医疗场所景观设计
——以“归巢”老人康复中心为例
2020-01-03季建乐包梦菲张青萍
季建乐 包梦菲 张青萍*
景观设计学科近几十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医疗场所的户外环境如何成为具有康复效果的辅助治疗资源,在国际上一直是个持续的热点课题[1]。与此相对的是,国内许多大城市在大规模扩建、新建医院的背景下对康复景观设计却并不重视。这些项目往往都是在建筑和道路完成后,简单栽种些树木,摆放上座椅等设施而已。仅在院方有要求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建造一两处小型康复花园。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发挥景观的疗愈作用、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医疗场所康复景观设计水平?这些都是我国的医疗机构在社会快速发展期中广泛面临却往往被忽视的问题。
1 指导医疗场所景观设计的理论方法
我国研究者在医疗与康复景观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广泛用于指导设计的理论方法仍是来自于国外研究者的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tion Evaluation,POE)与循证设计(Evidence-Based Design,EBD)。POE根据使用者意见评估具体项目,以此考量景观环境在使用者身上发生作用的途径与有效性[2]。该方法在项目完成后进行。EBD源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采用实证研究、证据分析、设计实践、评价反馈这一循环式过程[3]。与POE相比,EBD的研究基于更广泛的场地相关者,而不仅限于特定时间内的使用者[2]。
近年来,瑞典研究者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在EBD的基础上提出质量评估工具(Quality Evaluation Tool,QET)。研究指出,设计者应充分了解从人类的基本需求到医疗保健环境中的个体需求,特别是由于身体或认知功能受损、情绪障碍、疲劳等导致的健康状况不佳所带来的需求,以及与这些需求和愿望相对应的一般设计指南。同时也总结归纳了如何让使用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方法与建议[4]。
由于医疗场所景观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就医者,他们身心虚弱、压力巨大,景观设计师可以从现有的医学研究成果中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状况的病患的身体特征与心理需求,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医疗机构管理严格,有成熟的标准对其进行评定,这对景观设计也有良好的指导性,设计师同样可以借鉴。笔者选择了评价和规范医疗服务的国际标准——JCI标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
2 JCI标准对医疗场所景观设计的指导性
JCI全称为“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即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Organization,JCAHO)的附属机构,是一个独立、非政府、非盈利的医疗机构评审认证专业机构。JCI自1999年开始推行国际医院认证,其宗旨是通过医疗机构评审,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医疗机构绩效的提高,以及全球卫生保健质量和病人安全的改善[5]。
《JCI医院评审标准》(第六版)于2017年出版发行。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参加评审的要求;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相关标准,包括患者与家属的权利(PFR)、患者评估(AOP)、患者的医疗服务(COP)等;三是以医疗机构管理的相关标准,包括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CI)、设施管理与安全(FMS)等;四是学术型医学中心医院标准[6]。
JCI标准规范了医疗机构的各项医疗流程和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以确保高质量和高安全水平。虽然标准本身并不针对景观设计,但医疗场所的设计可参照其中的条例来评估使用人群、安排空间布局,准确配合医疗机构服务流程,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疗愈性景观,发挥最大限度的康养作用。
2.1 患者与家属的权利(PFR)的指导
“患者与家属的权利”详细规定了医院为满足患者需求所定的各项服务流程,指出每位患者都是个体,医院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建立相互信任且开放的交流环境。这对医疗场所景观设计有重要启示。
2.1.1 医院提供服务时,应考虑和尊重患者的个人价值观和信仰
每位患者都有自己的文化、宗教背景和相应的信仰与价值观,这种强烈的认知在潜意识里也影响着他们对治疗行为和康复过程的反应。因此,在设计前期需要调查当地的社会、文化背景。考虑到患者来源往往很广,设计师要与社会学家和医学界人士密切交流,在理解患者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康复景观系统,必要时可以让官方认证的相关人员协助项目设计。
2.1.2 医院为患者提供治疗时,应尊重患者隐私的需求
大部分患者经受着身体病痛和精神抑郁的双重折磨,对陌生环境非常敏感。因此,医疗场所的安全和隐私尤为重要。治疗期间患者一般不喜欢受到外界不良因素打扰,安全私密的感受能让他们更快接受陌生环境、增加信任。设计师可通过植物造景对阳光进行局部控制;设置在雨雪天仍可以活动的室外空间;利用植物、铺装、景观小品营造同时具有良好的私密性和可达性的景观环境(图1)。
2.1.3 医院支持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医疗过程的权利
研究表明,社交多的人比社交少的人压力更小也更健康。在各种医疗条件下,社交多的患者治愈率、存活率都较高[7]。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为患者和家属设计开放的互动场所,或是私密且具有弹性的空间。例如设置可移动的桌凳,方便一个家庭或病友一起用餐、聊天,有助于患者减轻抑郁、恢复健康、重拾信心。
2.2 患者评估(AOP)与患者医疗服务(COP)的指导
“患者评估”要求医院收集和分析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状况和健康史四方面的信息资料;“患者服务”在评估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独特的医疗需求制定最恰当的医疗服务。
2.2.1 医院依据已建立的评估程序来确定其所服务的所有患者的医疗需求
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于普通人。因此,医疗场所景观设计需要特别注意营造适宜的风力、湿度和温度等户外微气候环境。针对特殊症状的患者群,医疗场所景观需符合特定的功能需求。例如部分阿茨海默氏症患者会有把任何接触到的东西往嘴里塞的嗜好,因此,医疗场所内要禁止种植有毒植物。
2.2.2 针对所有患者的医疗服务与针对高风险患者的医疗服务和高风险服务的提供
住院病人需要在保障环境设施安全性的前提下进行简单的锻炼与适当的园艺活动。考虑到虚弱、行动不便的老年病患和残疾人,花园中应铺设适合拐杖辅助或借力他人步行的铺装;交通上需要全面考虑无障碍坡道设计,改善空间可达性;提升路面平整度,方便轮椅、轮床平稳推行;设置简单的环形园路和单一出入口,减少病患迷路的可能性[7];在室外设置紧急呼叫器,连接护士站与医生办公室,便于病患和家属应对突发状况,争取抢救时间(图2)。
2.3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PCI)的指导
1. 波士顿儿童医院内一处幽静庭院
2. 多伦多西园医疗中心庭院中的紧急呼叫器
3. 建筑鸟瞰图
5. 平面示意图
4. 建筑透视图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在医院建设中极为重要,不仅关乎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等长期在医院生活工作人群的健康安全,对外来人员与医院所在片区居民也有一定影响。医疗场所景观必须恪守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标准要求。
(1)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应基于当前的科学知识、公认的实践指南,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卫生和清洁标准;
(2)医院提供屏障预防措施和隔离措施,以保护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不受传染病的侵害[6]。
医院建筑与景观空间分区要顺应城市主导风向,污染较多的病区安排在下风口或地势低处,有部分污染的安排在中间缓冲带,无菌洁净的安排在上风口或地势高处。区域间要以长势快、分支点高的乔木隔离。选用有杀菌能力且有经济价值的本土树种,其含有的抗菌和抗病毒物质散发到空气中,通过人的呼吸系统和毛细孔进入身体可以发挥免疫作用。
2.4 设施管理和安全(FMS)
医院的户外景观设施必须得到有效的管理,保障使用者安全。
(1)医院制定并实施相应计划,为患者家属,员工和探视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2)医院制定和实施计划,确保所有公用设施系统有效且高效运转;
(3)检查、维护和改进公用设施系统。
6. 无障碍坡道效果图
7. 亲子游乐区改造后效果图
户外景观设施容易出现由于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及时导致的破损,严重时会造成使用者意外伤害。医院病患比一般人群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弱,因此必须做好景观设施维护工作,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水是景观维护工作的重点。需确定医院景观区的水源所在,定期检测水源的病原菌种类和含量。对种植土壤进行改良,选择排水性好的砂质土。定期检查排水系统,维持正常排水。
3 JCI标准指导下的“归巢”老人康复中心改造设计
“归巢”老人康复中心是南京锁金村社区更新改造项目的一部分,原始设计方案包括建筑与周边空间设计。选址之处原为社区老年大学和绿地广场,周边老龄人口众多。设计目的是为社区老人提供一个明亮、舒适、温馨的康复医疗与社交场所。
笔者依循JCI标准的理念对康复中心的建筑与周边空间的原始方案进行了改造设计,同时将景观部分进一步细化。设计以患者的服务安全和质量为原则,重点关注病患和医护人员的需求和使用的便利性。
3.1 原始建筑设计方案
“归巢”老人康复中心是一幢六边形四层建筑,造型来自于蜂巢的形象(图3、4)。建筑一层分为两个区域,西南侧是工作区,东北侧为活动区。二层中间是景观区,周边分布诊疗室、休憩室、卫生间、办公室、值班室、阅读区、观景平台和亲子游乐区;三层和四层是老人的房间和医生办公室、值班室。老人的房间由共享客厅、观景平台和卧室组成(图5)。屋顶设计为空中花园。
社区内部道路穿过建筑一层,车辆可通过坡道直达建筑主入口,方便行动不便者出入。建筑内部流线以环形为主,高效连接本层所有的功能区。
3.2 增加无障碍坡道
原方案由常规的楼梯与电梯沟通建筑内部上下层空间。按JCI标准中有关患者评估与服务的要求,改造设计时在建筑内部围绕中庭空间增加一条螺旋形无障碍坡道,以缓和流动的方式将建筑物二、三、四层与屋顶花园的空间连为一体,实现建筑内部垂直交通的无障碍化(图6)。这也为老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场地来进行坡道行走训练,促进身体机能康复[8]。坡道设计严格采用无障碍规范,地面采用防滑材质,坡度为1/14,每隔9 m设置一处休息平台[9]。
二层中庭为小型康复花园,可进行简单的园艺操作。中庭上方的天空与阳光随着时间推移在坡道上形成不同的光影变化,丰富了空间层次。老人们可以一边进行坡道行走训练,一边欣赏景观,感受自然的康复作用。
3.3 改造亲子游乐区
康复中心二楼为老人及其家人设置了一处活动场所。老人在和儿童接触后,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出现很多积极的信号[7]。与幼儿之间的亲子活动可以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舒缓压力、改善心情。原方案的亲子游乐区以儿童游戏设施为主,周边简单放置了一些座椅。改造中减少了部分游戏器材,增加休憩设施,且根据JCI标准中保护患者和家属私密性的条例,增设了半围合形式的坐凳,满足部分有私密性要求的老人需要,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性。同时也为疲惫的医护人员或陪护家属提供了一处休憩减压的场所(图7)。
3.4 优化植物配置
基于JCI标准的理念,改造中重点关注植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植物配置设计进行了优化。例如,选择一些有通经活络和润肺养心作用的类芳香植物,对心肺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老年人多发病可起到缓解作用[10]。根据JCI标准中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条例,景观还承担了维护整个医疗场所传染病预防隔离的责任,因此采取“乔、灌、草”组合对各功能区进行生态隔离,同时禁用有毒、有刺、有异味的植物。具体品种包括:
(1)乔木:银杏(Ginkgo biloba)、苏铁(Cycas revoluta)、合欢(Albizia julibriss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榉树(Zelkova serrat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本土植物,无毒无害且易于养护,采用对植、群植构成康复中心景观的骨架。
(2)灌木: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山茶(Albizia julibrissi)、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 var. semperflorens)、矮蔷薇(Rosa nanothamnus)、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等灌木植物,既美观也有疗养效果,老人可以通过栽植花卉、制作盆景等园艺活动,促进身心健康。
(3)地被植物:采用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鸾尾(Iris tectorum)与早熟禾(Poa annua)、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elata)混植。
在整体配置方面,设计中确保分支点高、树冠茂密的乔木在夏季能够提供阴凉,而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到了秋季能相呼应,为患者提供缤纷的色彩感受。
康复中心大楼后的绿地改造时保留原有的大树,以冷色系、造型美观的灌木替代生长态势不良的原有灌木。地形上打造“梯田”式的微地形草坪,以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构造生态的植物层次,增加从坐卧角度观赏的可能性[11]。
室内植物的品种会依照入住前对老人的过敏史和病史进行记录和评估的结果来选择。病房内的植物以低敏性的观叶植物为主,防止春天引发花粉过敏和呼吸道疾病。定期评测植物的病原菌情况,预防植物本身病变影响其观赏性和康复性。
4 结语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选取了JCI标准中可直接用于指导景观设计的条款进行了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条款对于医疗场所建筑设计、交通规划也都有指导意义。医疗与康复景观的研究方法专业性、技术性都极强,若以合理的方式将医学相关理论引入,与风景园林学、环境心理学、植物学等知识融会贯通,研究科学有效的医疗与康复景观的设计方法,将是十分有意义的。这也是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