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多方共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研究
2020-01-03杨柳雷洁
杨柳,雷洁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在农村,生活垃圾成指数型增长,垃圾种类也更加丰富,从前的腐烂堆肥等处理方法已经不再合适。长期以来垃圾不分类、不做无害处理、家禽排泄物直接排放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美丽乡村”的建设被强力阻挠。
从2015年《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17年《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再到2018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政府对农村垃圾处理的重视,提出“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政府、企业、公众共治”、“垃圾分类”等重要举措,并提出了“乡村振兴”、“生态扶贫”、“清洁村庄”的美好畅想。
一、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
(一)政府投入资金不够。长久以来,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步伐落后于城市,处理方式简单粗暴,无论是网点搜集还是分类处理都有明显差距。一是由于农村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不足,规划不合理,定期地维修、更换没有跟上;二是保洁人员相对缺乏;三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四是忽略了村民的重要性,没有建立村民参与的相关路径,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村民分类意识淡薄。在过去,因为农村生活垃圾多是厨余垃圾,一般可以通过堆肥、倾倒、填埋等方式处理,村民养成了随意、无固定的粗放型处理垃圾的方式。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塑料、布料、玻璃等成为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一方面由于没有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有力宣传和引导,另一方面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也很匮乏,介于村民长期的习惯养成,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因此垃圾分类处理一直没有有效的实施。
(三)村民缺乏纪律意识。在农村,大部分的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小农思想严重,而容易接受新观念年轻人多进城务工,因此长期留在村庄生活的基本是奶奶妈妈辈儿,让他们改掉保持了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无疑是困难的。在他们眼中,方便自我是最重要的,即使自己分类,别人也未必分类,结果是一样的;即使自己不分类,也没有任何影响。因此,一些村民即使有分类意识,也没有坚持实施的动力,垃圾分类一直没有在农村推行开来。
二、多方共建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取决于一个多因素、多维度环境治理机制的建立,本文基于垃圾二次分类处理流程,提出政府、村民、企业三方共建的垃圾处理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多方共建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
首先,村民对各家的生活垃圾进行一次分类,分为可回收、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四类,其中可回收垃圾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当前这部分村民处理较好,都直接或间接卖入废品回收站。
从村委会领取三色垃圾桶进行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放置,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主要是厨余垃圾,比较容易理解。干垃圾包括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果壳、尘土、食品袋(盒),有害垃圾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这两部分对村民来说比较难掌握,但是对垃圾分类、生态保护来说意义重大,可以由村委会、妇女主任、党员以及志愿者进行宣传和讲解,减少分类错乱率。
然后由各村各组保洁员搜集各户垃圾进行二次分类,避免村民因错分错放导致环境污染,同时对分类错误的进行指导。保洁员根据垃圾的最终处理方式,分为可腐烂、可回收、有毒有害、可燃烧和其他。
接着由在政府招标成功的承包企业负责对垃圾进行分类转运,并联合阳光堆肥房建设公司、可回收资源公司、再生利用处理公司、垃圾填埋处理公司、无机垃圾处理设备公司对垃圾做最终的分类处理。
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保障条件
(一)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基础设施。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财政支出供给三色垃圾桶、雇佣保洁人员、建立阳光堆肥房,采用竞招标的形式协同企业加入,并鼓励非营利组织和个体积极参与。同时,定期分派专业人员对垃圾分类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供给,保证村民在源头持续地进行垃圾分类。
(二)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意识。由于习惯养成、知识水平受限等因素影响,村民普遍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够,应通过村民乐于接受的方式,倡导环境保护、垃圾分类。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一是由村干部联系的专业人员定期举办培训,二是党员、非营利性组织志愿者自发的宣传指导,三是妇女主任通过举办文娱活动进行传达,四是在保洁员二次分类时给村民示范,五是利用互联网即时通讯例如微信群定期宣传。
(三)完善法律体系,增加奖惩措施。在德、日、美、韩等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处理由市政统一运作,具备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我国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把垃圾分类纳入法律法规当中,明确村民的处理义务,由政府负责监管。同时,制定“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垃圾分类奖罚制度。介于村民对名誉和金钱的敏感性,一般不会做出违反村庄规范的垃圾处置行为,如果违反则保洁员可以拒绝收集、运输其垃圾,并向村委会报告,进行罚款处罚,并把罚款金额和用途在微信群里公开。另外,还可以利用罚款等收入设立奖励基金,奖励给在垃圾分类中有突出表现的村民。
四、结束语
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必要途径,是精准化管理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垃圾分类不理想的原因,政府投入资金不够、村民分类意识淡薄、村民缺乏纪律意识;其次根据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分类处理的流程,提出了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企业联合多方共建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最后建议从三方面该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增加奖惩措施。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理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并为政府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