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引配水模式对区域水质提升效果分析

2020-01-03岳青华王司辰赵建锋

水力发电 2019年9期
关键词:椒江区河网换水

岳青华,王司辰,朱 捷,郭 靖,赵建锋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1100)

我国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1-2]。因此,强化污染源控制,加强水环境管理已刻不容缓[3]。区域水质提升需采用长效综合治理手段,包括控污、治污和活水等。控污在技术上主要为截污纳管。治污主要为运用物理、化学及生活手段降低水体中污染物含量,改善水质。活水主要为域外引水和域内活水,通过引配水的方式改善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提升水体水质[4-5]。本文以台州南片温黄平原为研究对象,以灵江建闸部分引水作为生态配水水源,制定不同的引配水模式,通过使用数值模型对不同引配水模式对水体水质提升效果进行分析。

1 河网现状

温黄平原位于椒江及灵江干流以南,乐清湾以北,东部和东南部濒临东海,其整体地形西高东低,西北与西南部为括苍、北雁荡等山脉,多高山峻岭;东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水网密布。区内河道以降水补给为主,辅以山区水库等,但是,由于汇水面积小、降水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山区水库绝大部分已经转为城镇供水,造成河网水源补给不足、水流滞缓、流动性较差。水体长时间不流动,其自净能力严重不足,加之沿河污染物排放,导致河道水质恶化。分析2017年水质数据,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部分断面水质超标严重,河道水环境有待治理。

表1 2017年研究区域内部分断面年超标率统计 %

表2 2017年研究区域内部分断面最大超标倍数统计

2 数值模型

本次研究采用的数值模型水动力的基本方程为圣维南方程组,即

(1)

式中,Z为断面水位,m;Q为断面流量,m3/s;A为断面面积,m2;B为断面宽度,m;K为流量模数;q为旁侧入流。

具体计算时,采用四点线性隐式差分格式离散模型方程,带入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数值求解,并考虑桥堰的阻水、水流漫滩等水利条件。平原河网中的涝区或内部塘、沟以及水位漫堤后的水流随时间变化较小,将其概化为调蓄湖进行计算。

描述河道水质的基本方程是一维河道污染物质输运方程,即

(2)

式中,C为污染物质浓度,g/m3;A为河道过水断面面积,m2;Q为河道过水断面流量,m3/s;E为河道一维弥散系数,m2/s;B为河道过水断面水面宽度,m;SL为单位时间、单位长度的源和汇,g/(s·m);SA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源和汇,g/(s·m2);SV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的源和汇,g/(s·m3)。

河网水质模拟与水量模型的求解方法类似、同步。以河网节点水质指标为基本变量,把河道任何一个断面的水质指标表达成河道首、末节点水质指标的线性关系,通过节点的物质守恒方程,耦合联立求解节点水质指标。

模型概化了骨干河道104条,计算河道断面1 433个,概化湖泊及低洼地36处,水闸33座,概化湖泊及低洼地与河道之间的联系159处,边界49个。模型概化图如图1所示。断面资料采用温黄平原主要河道2016年以来实测断面资料,黄岩主干河道采用2014年实测断面,其他区域河道采用近年断面测量成果。验证计算的河道断面初始水位,采用验证初始时刻的各代表水位站实测值。平原河网河道糙率取0.020~0.025,近山区河道糙率取0.025~0.035。根据本项目实际,将COD、NH3-N作为模拟计算指标。模型参数为各指标的综合降解系数,经模型率定验证,得出降解系数取值如表1。

图1 河网模型水系概化

表3 模型参数(降解系数)取值

图3 水质模型验证成果

本次利用台州南片河网2017年路桥水位站实测数据和河网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对2017年全年河网水动力和水质模型进行验证。路桥站全年水位成果见图2,水质浓度结果见图3。从验证结果来看,本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模型能够反演台州南片河网水动力、水质的实际变化过程,可用于台州南片河网引配水效果的预测研究。

图2 水动力模型验证成果

3 引配水模式

3.1 模式论述

本次河网配水将台州南片温黄平原分为椒江区、路桥区、黄岩区和温岭区4个配水区。

本次研究提出续配和轮配两种引配水模式。续配指的是将引水流量按照各配水区分为几份,持续向各区域进行配水。轮配指的是将引水流量全部集中轮流向各区域配水,根据不同的换水周期确定轮配的时间间隔。两种配水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引配水模式示意

3.2 方案设置

(1)对比方案。长潭水库生态下泄流量5 m3/s,经江南干渠、中干渠、西官河等河道,进入温黄平原河网,在潮位低于2 m时开启东部沿海排水闸退水至常水位,温岭仍按目前的1.4~1.6 m常水位进行控制,水流总体上从黄岩区流经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区。

(2)续配方案。在对比方案的基础上,灵江引水流量按最大30 m3/s考虑。根据各配水区面积、区域污染负荷等因素对配水水量进行分配,其中,椒江区12 m3/s,路桥区9 m3/s,温岭区9 m3/s。由于所有配水水量均需要通过黄岩区进入温黄平原,因此黄岩城区不特别去分配配水流量。

(3)轮配方案。在对比方案的基础上,灵江引水流量按最大30 m3/s考虑,全部集中轮流向椒江区、路桥区、黄岩区和温岭区配水,根据不同的换水周期确定轮配时间间隔。

总体配置格局如图5所示。

图5 规划引配水格局

3.3 配水效果分析

本研究根据温黄平原实际情况,采用基于水动力的目标换水周期法进行方案效果分析,本次研究以75%换水率作为换水目标。分析成果如表4所示。

(1)对比方案。该方案下配水路径最短的黄岩区城区达到75%换水率需要4 d,黄岩非城区需要5 d左右;椒江区城区需要16 d才能完成75%换水率目标,而椒江区非城区需要经过17 d才能达到66%的最大换水率,无法满足75%换水率目标;路桥区城区需要13 d实现75%换水率目标,非城区最大只能达到62%的换水率,大约需要17 d;对于配水线路较长的温岭市,不论是城区还是非城区,换水率最高只能达到10%左右,配水效果较小。

(2)续配方案。该方案下黄岩区城区配水3 d时能够完成75%换水率,黄岩非城区需要5 d天左右;椒江区城区配水2 d后换水率达到75%,椒江区非城区水体需要5 d达到目标换水率;路桥区城区需要5 d实现75%换水率,非城区经过 7 d配水可以满足换水率要求;温岭市城区经过14 d配水后换水率最高可达到60%,非城区基本不受配水影响。续配方案配水效果示意图见图6。

表4 配水效果分析成果 d

图6 续配模式配水效果示意

图7 轮配模式配水效果示意

(3)轮配方案。该方案下黄岩区城区达到75%换水率需要3 d,黄岩非城区需要5 d左右;椒江区城区配水1 d即可完成75%换水率目标,椒江区非城区水体需要2 d即可达到75%的换水率;路桥区城区需要4 d实现75%换水率目标,非城区经过6 d配水可以满足目标换水率要求;温岭市城区配水10 d可以达到75%的目标换水率,非城区配水15 d可以达到75%的目标换水率。在轮配过程中在向其他区域配水时,部分河段由于没有持续配水流量保障,水质开始变差,水环境质量出现反弹现象。轮配方案配水效果示意见图7。

4 结 论

对于温黄平原河网地区,当引配水水量一定,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水体的生态需水时,可对该地区进行分区,并按照续配和轮配两种模式制定引配水方案。根据上述分析,续配模式下与引配水水源距离较近的地区可以达到目标换水率,且换水周期较长,离水源较远的地区的配水效果不理想。轮配模式下各个地区均可以达到目标换水率,且相比于续配模式,换水周期较短。但是由于间断配水,部分河道没有持续的配水保障,会出现水质反弹现象。综上所述,续配模式更适合于常态化生态配水,轮配模式更适合于应急性生态配水。

猜你喜欢

椒江区河网换水
水培植物霎换水
走在春天里
昆山市平原河网地区活水畅流工程方案设计和效果
自动换水
基于DEM数据与GIS技术方法的水文信息提取研究
——以莲花县为例
基于PSR模型的上海地区河网脆弱性探讨
一星期没换水的梦境
湖北河网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台州市椒江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调查与思考
上海督察局在椒江区开展土地例行督察预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