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反问”式教学方法在“操作系统”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2020-01-03柳春华何勇郭华平刘党英
柳春华,何勇,郭华平*,刘党英
(1.信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信阳农林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把本科教育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课堂教学是本科教育的主阵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课堂教学从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应加快推进课堂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变,注重学生自主教育,施行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驱动下的深度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迅速提升。本文以普通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操作系统课程为例,分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提问+反问”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
1 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操作系统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及算法,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对操作系统整体目标和资源的管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辩证分析操作系统相关技术问题。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学会自学,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具备设计高效应用软件的思维能力,具备扩充操作系统简单功能模块的能力。
该课程概念抽象、原理多、理论性强,很多高校师生称之为计算机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针对该情况,老师们在课件制作、课堂导入、备课、板书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力求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1.1 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
学生在课堂上看手机、玩手机,而且频率很高。虽然老师们语言生动、举例形象、课件新颖,但是教学还是受到网络时代的巨大冲击。手机为学生打开了另一片虚拟的“花花世界”,导致部分学生上课期间仍然沉迷手机,不认真听讲。
1.2 课堂教学因循守旧
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通用操作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智能卡等,均需安装操作系统才能运行和方便管理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的很多内容,特别是一些技术特点的把握需要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而分布式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知识结合当下工作和学习讲解,学生会理解得更加充分。但不少教师教学中因循守旧,照本宣科,脱离现实,表现为课堂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教师不能再把简单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为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创建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
1.3 课堂提问简单、单一
好的提问,犹如水中投石,激起千层浪花,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传统的提问方式,如:“什么是进程?”“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往往答案唯一,非此即彼,学生不愿意多思考,没有达到启迪思想、开阔思维的效果。通常的提问是单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问,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兴趣。
2 “提问+反问”式课堂教学方法
2.1 方法概况
“提问+反问”式课堂教学方法中的“提问”即老师针对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来解答;“反问”即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根据提问的问题或者自己回答的答案所涉及的知识点向老师提出问题,由老师来解答,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变成了“老师问学生答,然后学生问老师答”。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还要就老师问题的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或疑惑,当然前提是问题的本身不能是悖论。
图1 “提问+反问”式课堂教学模式
2.2 “提问”做到“广、新、评”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提问环节需要做到“广、新、评”。
2.2.1 广 一指提问学生范围广。老师应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点名提问的机会均等为佳。保证提问均等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使用花名册提问,同时标注提问次数或者提问日期,做到心中有数,甚至可以标注回答问题的优劣与对错,作为平时成绩考评的一个佐证和参考。二指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广。操作系统课程的重点内容: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虚拟存储器)和文件管理等;非重点内容: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形成、输入输出系统等。提问时合理安排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比例,让学生对整个操作系统的理解更加完整和统一。
2.2.2 新 提问的问题结合学科前沿,富有创新性,善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问题设置巧妙、新颖,最好能与生产、生活相关,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比如:“虚拟存储器”这一章节,比较难理解,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1:很多同学都希望玩大型的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对于计算机的存储器特别是内存要求比较高,为什么可以在一个小内存(不能满足游戏要求)的计算机里运行一个大游戏?既然可以小内存运行大游戏,为什么很多游戏明文规定内存配置要求?
其实问题1的答案就在虚拟存取器章节中,由生活联系所学知识,学生接下来会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思考。总之,少死记硬背式的提问,多发散思维的问题。
问题推陈出新的同时,把握好提问的时机,会将提问带来的课堂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孙子·计篇》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老师提问也要做到出乎意料,给学生思维一个猛烈的冲击,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讲到实时调度-最低松弛度优先LLF(Least Laxity First)算法时,该算法实质为一种优先权调度算法,优先权为任务的紧急(或松弛)程度。紧急程度越高的进程优先级就越高,就会优先执行。此时提出问题2:当出现两个周期性实时任务A和B在某时刻的松弛度相等,究竟调度谁?
该问题直击关键点,因为这种情况不能使用算法去判断,这个时候需要根据上下文信息和CPU切换代价综合考虑,属于一个半开放的问题,有一定的思考空间。
2.2.3 评 提问后,教师要留出时间供学生思考和回答,此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回答完毕及时点评。对提问学生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对问题和答案进行剖析,一方面及时对学生的理解偏差进行修正,另一方面可以追加开放性的问题,难度递进,留作学生课下思考。针对没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没有给出自己答案的学生,多关注,多鼓励,让学生感受自己是课堂的主体。
2.3 “反问”做到“快、准、狠”
“反问”环节是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之后,随后向老师提问一个跟之前老师提问问题相关问题的过程。
2.3.1 快 快指学生快速提问,老师快速回答。学生提问需要对知识点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否则做不到快速提问,甚至想不出一个合适问题。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提问,有一种天然主人翁的意识,这种意识指引着学生认真听课,努力提出一个能难倒老师的问题。老师的快速回答一方面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一方面能高效解决学生疑惑。
2.3.2 准 准指学生提问的问题要准确,概念要清晰,问题本身不能是悖论;准也指老师回答问题要准确,树立博学多思的良好形象。
2.3.3 狠 虽然老师以鼓励学生为主,但在“反问”环节中,如果学生出现“脱节现象”,如:支支吾吾、提问了一个病题、对于老师的回答无法判断对错等,这时老师应就事论事,给予批评和否定,并作出指导和规劝,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3 “提问+反问”式教学方法的效果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考
青年学生,精力充沛,思维灵活,自尊心和好胜心极强,“提问+反问”环节的适时实施,加之现场对话、品评、考核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反思,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质疑能力,强化专业技能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善思考、爱学习的好习惯。
3.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胆识
有效的对话不仅能创造精彩的课堂,同时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胆识。在教学中,以教材、教学大纲为依据,与学生进行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交流,可以有效加深知识理解、锻炼逻辑思维和演讲口才。学生在每一次的回答问题过程中,需要梳理知识点,并快速遣词造句,用流利且正确的语句将所思所想表述出来,这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提问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同学和老师的聆听和评价,也锻炼了胆量、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
3.3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量化过程
传统课程考查方式普遍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卷面成绩)构成最终的课程总评成绩,一般平时成绩占40%以内,期末的卷面成绩占60%以上。通常平时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笼统打分,没有明确的细化和量化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提问+反问”式的互动就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给出明确的评价和量化成绩,强化教学过程考核,促使学生注重日常的努力与积累,增加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4 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综合育人
教书育人需要情感的渗透,通过有温度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道德、情商、意志、理智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提升。“提问+反问”课堂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向线性模式,转为相互提问,相互评价,老师与学生之间你问我答,我问你答,有来有往,变单向线性模式为双向互动模式,给学生以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师生真正互动起来,使课堂更民主、活跃、有温度,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双向交流还通过微博、微信、QQ等延伸至课外,拓展了交流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利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