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补充技术要点(试行)》学习与探讨

2020-01-03易仲强王治国孟繁斌闫俊平王春红

水利技术监督 2020年5期
关键词:渣场水利水电水土保持

易仲强,王治国,孟繁斌,闫俊平,王春红

(1.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2.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083)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和公益性工程,以政府投资为主,作为审批制项目,设计深度和投资控制有其特殊性[1- 3]。SL 575—2012《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自2012年10月发布、2013年1月实施以来已有近7年的时间,通过行业内的调查和反馈,该技术规范得到了广泛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口碑,在指导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了极大作用[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新时代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8],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文件的编制,同时落实并细化新颁布的GB 50433—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9]、GB/T 50434—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0]、GB/T 51297—2018《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11]和GB/T 51240—2018《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标准》[12]的基本要求,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结合近年来对全国范围内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含方案变更)、初步设计篇章审查及设计质量督查情况,组织编制了《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 575—2012)补充技术要点(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点》)。文章就《技术要点》的变化与调整进行学习和探讨。

1 技术要点内容的主要变化与调整

1.1 与新国标的衔接

1.1.1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

由于GB/T 51297—2018对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的任务、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等作了详细全面的规定,《技术要点》明确基础资料及其调查、勘测执行GB/T 51297—2018的规定。

1.1.2主体工程选址(线)要求

结合GB 50433—2018,《技术要点》补充明确了主体工程选址(线)应避让以下三类区域,即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的植物保护带,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及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1.1.3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界定

因GB 50433—2018附录中分不同项目类型列表明确了主体工程设计中应界定为水土保持的措施和不界定为水土保持的措施,《技术要点》要求按照GB 50433—2018 附录D对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界定,并统计各项措施的数量和投资。

1.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

参照GB 50433—2018,《技术要点》取消了直接影响区及其界定原则,明确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永久征地、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与管辖区域。

1.1.5水土流失预测

参照GB 50433—2018,《技术要点》取消了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分析,增加了损毁植被面积分析,并将水土流失量预测调整为土壤流失量预测。

1.1.6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由于GB/T 50434—2018对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部分指标作了修订,《技术要点》要求执行新修订的6项指标,即保留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4项指标,将拦渣率修改为渣土防护率,新增了表土保护率。并结合GB 50433—2018,针对林草覆盖率指标值的确定作了补充,要求对无法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项目,林草覆盖率应提高1~2个百分点。

1.1.7表土保护与土地整治工程

因GB 50433—2018将表土保护措施与土地整治措施列为两类水土保持措施,《技术要点》将原土地整治工程调整为表土保护与土地整治工程,并明确了两者的内容,表土保护包含表土剥离、剥离表土的临时防护及未剥离表土的铺垫保护等;土地整治包括场地清理、平整、覆土(含表土回覆)等。

1.1.8水土保持监测

由于GB/T 51240—2018对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要求等作了详细全面的规定,《技术要点》要求水土保持监测执行GB/T 51240—2018的规定,并应符合有关水土保持监测法规政策的要求。

1.2 弃渣场设计要求的变化

1.2.1弃渣场设计总体要求

随着近年来社会对水土保持和弃渣场的日益重视,《技术要点》对弃渣场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无论是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均要求基本确定弃渣场场址。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应开展设计的弃渣场级别的范围,点型工程各个级别弃渣场和线型工程4级以上(含4级)弃渣场均要求逐一开展弃渣场设计;线型工程5级弃渣场要求选取其中30%及以上数量分类开展弃渣场典型设计。在初步设计阶段,要求确定弃渣场场址,并逐一进行弃渣场初步设计。

1.2.2弃渣场选址及评价

因弃渣场的选址是否合理归根到底由水土保持专业负责,《技术要点》也不再将弃渣场选址作为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内容,仅要求从弃渣场布置与施工组织的协调性角度分析,提出减少弃渣的合理化建议和要求,且在土石方平衡与流向分析方面,要求水土保持专业与施工组织专业充分协调并保持一致。

1.2.3弃渣堆置要求

《技术要点》补充强化了弃渣堆置方式的安全稳定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弃渣应根据弃渣场地形、地质条件、弃渣特性等,按有利于弃渣场稳定的要求进行分区、分层堆置。

1.2.4弃渣场地质勘察

《技术要点》扩大了应开展地质勘察的弃渣场级别的范围,仅限于5级弃渣场可不开展地质勘察或调查,对于4级弃渣场也应开展地质勘察或调查,并取得地质资料。SL 575—2012中对弃渣堆置台阶高度和堆渣坡比的取值规定,也仅限于5级弃渣场在缺乏工程地质资料时参考。

1.2.5弃渣场安全防护距离

《技术要点》对弃渣场安全防护距离作了补充说明,弃渣场与保护对象之间留有的安全防护距离是施工期间防止滚石等危害防护对象的控制距离,用于弃渣场坡脚线起点设计。

1.2.6弃渣场安全监测

针对弃渣场的安全稳定,《技术要点》也从弃渣场的安全监测方面作了补充规定,要求对于3级及以上有重大影响的弃渣场,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基本确定安全监测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监测设计,并应提出运行期弃渣场安全监测设施和技术要求。

1.3 其他关键内容要求的变化

一是补充说明了SL 575—2012规范中水土保持设计变更的适用范围,即适用于水土保持后续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条件按有关规定执行,此处的设计变更应与水土保持方案变更区别开来;二是对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的主要编制依据作了调整,目前要求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应结合工程投资需求,参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报批稿)进行编制,并在其颁布后正式作为编制依据。

2 水土保持方案提纲和内容变化

2.1 水土保持方案提纲变化

《技术要点》将水土保持方案由原来的13章调整为14章。

首先,最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弃渣场设计和表土保护与利用设计2章。弃渣场作为水土保持的灵魂,表土作为水土保持的特色,这两块内容独立成章将更加突出水土保持专业和方案自身的特有属性,进一步彰显了弃渣场和表土的重要地位。

其次,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布设拆分为防治目标及总体布设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2章。弃渣场和表土独立成章以后,先确定防治目标及总体布设,接着对弃渣场和表土进行设计,最后进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这样的章节安排逻辑性更强。

第三,一方面将项目概况和项目区概况合并为1章,能给水土保持方案瘦身,进一步精简和压缩概况内容介绍,重点表述与水土保持关系紧密的概况内容;另一方面取消了原编制总则1章,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重要的技术资料分散调整至各章节内容中,根据设计需要在相应章节有针对性地加以引用。

2.2 主要章节内容及变化

针对调整和变化的较大的第6~第9章内容进行阐述,其他各章总体上维持原来的提纲结构。

第6章,防治目标及总体布设。该章包括防治目标及标准,设计依据、理念与原则,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总体布局及分区防治措施体系4节。本章内容看似不多,实则至关重要,是后续设计内容的重要基础,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防治目标是一个宏观、综合的目标,需要将水土保持与工程性质、工程任务、工程所在区域生态建设、生态安全、景观建设、历史文化沿革、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确定。设计理念和原则要结合标准规范、相关规划、项目性质、所在区域的生态建设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方面综合确定,并为总体布局、工程级别和设计标准的合理确定提供技术依据和支撑。

第7章,弃渣场设计。该章包括弃渣来源及流向、弃渣场选址与类型、弃渣场堆置方案及安全防护距离、弃渣场级别及稳定性分析4节。本章考虑到弃渣来源及流向决定了弃渣场的设置与分布,在充分梳理弃渣的基础上进行弃渣场选址和设计,能体现出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需要提醒的是本章仅考虑弃渣场的设计,弃渣场的拦挡、排洪、植被恢复与建设等防护工程设计列入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一章相应分区设计中。

弃渣来源及流向分析是弃渣场设计的前提,要求较详细地梳理和说明各个弃渣场的弃渣来源、流向和弃渣量,尤其针对线性工程的弃渣场,应明确弃渣来源的工程区段和相对应的弃渣量。确定弃渣场选址时,应选择多个弃渣场场址进行比选分析,对规范要求进行测量和地质勘察的情况作出说明,并要求将弃渣场地质勘察报告作为方案报告书的附件。

第8章,表土保护与利用设计。该章包括表土分布与可利用量分析、表土需求与用量分析、表土剥离与堆存、表土利用与保护4节。本章是在摸清项目表土资源和分析表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表土剥离的范围和堆存方案,最后说明可剥离并确需利用表土的利用去向,并明确扰动但不剥离表土的范围及需要保护的面积和措施。

表土分布与可利用量分析主要在项目区表土分布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表土需求与用量分析,则需要根据工程总体布置、建筑物及道路、移民等占地情况,分析土地后期可能利用方向,确定复耕、植被恢复的范围及面积,再结合覆土厚度要求确定表土的需求与用量。同时,为了更直观反映表土情况,要求在方案报告书附图中增加项目区表土分布与剥离范围图。与弃渣场设计类似,表土回覆利用、表土堆存场临时防护措施和表土保护措施列入水土保持工程设计一章相应分区设计中。

第9章,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该章首先确定各类水土保持工程的级别和设计标准,然后依次按照防治分区开展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整章思路更加清晰与顺畅,内容更加纯粹与独立。

3 《技术要点》使用规定

由于《技术要点》是对SL 575—2012的补充,也仅针对SL 575—2012中需调整和补充的条款作出了说明,其他未作调整的条款仍执行SL 575—2012的规定,因此,《技术要点》应与SL 575—2012配套使用。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书的章节安排,应与《技术要点》中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提纲保持一致,但变更报告书各章节的具体内容要求总体上仍按照水总环移〔2018〕947号文的技术规定执行,若涉及《技术要点》时按《技术要点》的规定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弃渣场补充)报告书的章节安排和技术要求仍按照水总环移〔2018〕947号文的规定执行。

4 结语

随着新时代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水土保持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广泛关注[13- 15],水土保持管控和要求越来越严格,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更新逐步加快,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也将不断完善。

《技术要点》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指导,在总结设计与审查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尤其是针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纲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也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待试行一定时期后,根据实施的效果和反馈情况,下一步及时研究制定相应技术指南,以便更科学、规范地指导运用。

猜你喜欢

渣场水利水电水土保持
水利水电工程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水土保持
农村水利水电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