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医卫大变局
2020-01-03徐洁
文/本刊记者 徐洁
倾全力,战疫情,补弱项,织就更强大健康网,应对未来更不确定大流行病,医疗卫生体系同样也需更广义上的倾全力以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疫情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篇,引出后半年度明晰任务目标。一连三个“最”字,一方面,是对疫情打击的深重概括,但另一方面,对医疗卫生行业来说,却也暗含了在疫情抗击的同时,医疗卫生体系暴露出的一系列短板、问题建设之迫切。
疫情防控、公卫体系建设当先
因之于疫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行业主管部门释放的信息,以往任何一届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没有分级诊疗、两中心建设、医养结合、慢病防治等以往医改持续推进方向,全部围绕疫情常态化防控、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两大项主题内容展开。
据统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中,疫情共提及31次,其中疫情防控13次,常态化4次,公共卫生5次。
再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板块,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被放置在了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之前——作为民生板块首要重点任务出现,足见政府对公卫工作的重视。
具体公卫体系建设思路——政府工作报告还简明扼要给出了两条思路。一是制度保障,即“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二是物资保障,即“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在此基础上,强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最后两个坚决,暗含了政府对公卫体系建设方向的不容动摇。
但公卫建设重点之余,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也需要保障——“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短短78字,医疗保障、以患者为中心、医院发展、中医事业、药品监管五大领域囊括其中。
以上,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医疗卫生领域工作的集中部署,其内容之简洁,大大出乎业内人士意料。但部署少,并不意味着过往医改任务的停摆,相反,正是因为医疗卫生行业一直奋战在全国抗疫一线,并且还将继续奋战在防控一线,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常态化防控、阻击境外输入、疫后恢复基础上的公卫体系建设等,都将是医疗卫生行业在以往医改任务推进之余,将长期承担的国家任务。
因此,与其说部署简洁,不如说国家防线重担担当,一切都将以疫情防控、短板补足为先。
将疫情防控、公卫体系建设融入所有
但疫情防控、公卫体系建设又非完全脱离医改任务而谈。
在两会过后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现场特别谈道,“要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和中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要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这些表述,均延续了过往常态化医改任务推进中的重点、难点——如分级诊疗、县域能力提升、两中心建设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在两会后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具体措施时也谈到,在慎终如始全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的同时,要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其中具体涉及的改革方面有: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公立医院发展,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深入推进县医院能力建设,全面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发展,等等。
人类卫生健康体共同体建设
此外,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主管部门释放的信号中,未来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都将不再是单一行业的单打独斗——而是科技创新、教育人才、国际合作、环境卫生等多方位深度融合。
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爱国卫生运动”,就被要求丰富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工作内容由推动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如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健康知识普及、良好饮食风尚、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等——“要以此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习近平特别强调。
未来,健康将是更紧密社会体系下,各行业多方面互助共荣的人民健康,而医疗机构,势必也将迎来与行业外更多其他行业的开放打通。
整体方向上,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如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等;社会当前大目标是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各行各业要转向“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同时倡导“资助以训稳岗”;强化保险保障功能;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等。
互联网方面,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
科技创新方面,将“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时间紧,任务重,医卫行业自当全力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然而,既为全民织就健康防护网,则这个行业同样也需更广义上的社会各方面之全力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