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示范高中“三三三”课程范式构建
2020-01-03石鑫
石 鑫
江苏省海门中学创建于1912 年,是首批江苏省重点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高中、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丰厚的课程文化,先后成为国家级新课程样本学校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在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过程中,学校牢固树立“以优质课程立校强校”的发展理念,在传承优秀课程文化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育人要求和特点,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三三三”课程范式,成为新时代高中教育的育人典范。
一、“三全”课程目的: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教育工作正确价值方向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学校突出教师宣誓制度以及每周一次的集中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学习,全面加强课程建设目的观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构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程机制。
(二)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在知识、能力和品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事实。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但我们更应该尊重这种差异,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性与可塑性,相信通过我们的课程建设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发展通道,助力每个学生实现发展的最大化。我们的课程不能只为少数学生服务,而要面向全体学生。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课程建设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鲜明的育人导向,聚焦“核心素养”,加强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致力于让学生成为既有理性又有德性的“完整的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有为的人”,“三大修炼”(规则意识、处世准则、立身原则)、“三商指数”(智商、情商、魂商)和“三自能力”(自主、自学、自治)均衡高位发展的灵魂高贵的人,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中的成功者、有影响力者和领跑者而奠基。
二、“三精”课程体系:从“精细落实的国家课程”到“精品开发的校本课程”
(一)精细落实的国家课程
学校把课堂作为落实国家课程的主阵地,构建并推行“四有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精细落实国家课程。
“四有”,就是在我们的课前备课、教学过程和课后反思中,必须具有四个教学理念。一是眼里有学生,二是心中有目标,三是课堂有活力,四是训练有迁移。
“五环节”,就是在课堂中必须具有的五个教学环节。即情境导入、提出问题(任务、目标)、组织阅读(自学)、当堂训练、归纳拓展五个教学环节。
(二)精准融合的衔接课程
初高中衔接课程。以学校成功申报的江苏省中学理科“拓展性”实验课程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初高中六年一贯制课程改革试点。对试点学校初高中总共六年的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优化,确保初高中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衔接,精准融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大中衔接课程。通过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合作,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大学先修课程教学培训,在中学及相关大学共同为学生推出美学、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基础数论、数学建模、高等代数基础、微分几何、力学、光学、化学原理、世界历史、人文地理、普通天文学、心理学、生命科学、宏观经济学、人工智能等先修课程,为学生将来大学专业选择和人生规划奠定基础。
中外衔接课程。高中阶段应加快课程改革,适当引进优质国际课程,加强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推进高中课程的多元融合,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学校先后同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优质中学合作,融合托福、SAT 考试等开设预备课程,并整体引进美国HHU 课程和AP 课程,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既有崇高人格又有杰出才能,既有传统精神又有国际视野,既有报国之志又有创新本领的人。
(三)精品开发的校本课程
价值类课程。价值类课程的目标就是要突出学生价值定位、“三观”形成和人格健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学校开设的价值类课程主要包括德育课程(生涯规划、爱国教育、公民教育、国防教育等)、审美课程(与校长对话、与名家对话、经典影院等)、劳动课程(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等)。
学术类课程。学术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有更多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学校开设的学术类课程主要包括学科奥赛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社科课程(文、史、哲、商)和学科前沿课程(量子力学、人工智能)等。
拓展类课程。学校开设的拓展类课程主要有文史课程(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美国文化与社会漫谈、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等)、理工课程(理化生课外实验拓展、理化生数字化实验拓展、数字科学家等)和艺体课程(合唱、器乐、课间音乐、播音与主持、京剧艺术欣赏等)。
技能类课程。技能类课程的目标是突出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拓展知识的应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开设的技能类课程主要有汽车模拟驾驶、厨艺、植物组织培养等。
三、“三高”课程实施:从“高效益的管理机制”到“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一)高效益的管理机制
江苏省海门中学一方面积极争取当地行政部门的支持,海门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动江苏省海门中学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学校的课程实施给予政策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课程改革办公室和学术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推进学校课程实施,先后制定了国家课程精细落实制度、衔接课程精准融合制度、校本课程精品开发制度和课程改革考核奖励办法等。
在课程评价上,则突出发展功能和方式的多元性,为学生成长提供了科学的导向。如在学生社团评价中,有星级评选,每个学期末根据社团活动的过程记录、展示质量、指导教师评价,评选出三、四、五星级社团进行公开表彰;有活动成果阶段性展示展评,每个学期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一次社团成果汇报,内容包括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成果集中汇报展演等。
(二)高标准的物资保障
学校课程实施场所有优质保障,除高标准建设的数字化教室外,省级课程基地、创客中心、实验楼、电教楼、文体中心等场所硬件设施设备能充分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如在吉兆楼配备了机器人实验室、模拟驾驶室、自主开发实验室、物理化学模型室;在点津楼配备了理化拓展性实验室、生物标本馆;在元智科学楼配备了理科数字化实验室、数学建模室、信息工程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在尚雅楼配备了器乐室、舞蹈房、画室等。
(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江苏省海门中学以“打造名师为主导、优师为主体、能师为主基的有共同价值观的教师团队”为发展目标,以“敬业、和谐、研究、创新”为文化引领,坚持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三晚上两个小时,共读时政和教育理论书籍;每年举办教学“百花奖”全国展示活动,以赛促研,以赛提能;每年实施教师校本培训,涵盖师德、课程建设、备课研究、课堂教学、科研、信息技术等内容;每年选派90%以上教师外出听课或上课或讲学,其中,每年有10 名左右的教师赴国外进修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