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观念 落实立德树人
2020-01-03张兵
张 兵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公民道德建设聚焦的重点,应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可见,学校、教师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目前广大教师工作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存在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观念,忽视自身的育人使命,甚至变成了只顾教好书、上好课的“教书匠”。因此,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一、切实转变广大教师教育观念
新时代,广大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育人是第一使命的思想,才能真正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2.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还很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广大教师应该把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作为首要任务,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我们指明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一标准和要求告诉我们,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衡量好教师的根本标准。这必然要求教师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不断探索教法学法,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家长做好育人工作,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1.优化师表形象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理应先立自身之德,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这样才能担当起育人的重任。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价值追求。教师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只有教师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教师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才能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优雅的言行举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做到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坚持身教重于言传。教师只有坚守精神家园、人格底线,立足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注意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才能以自身优秀的品德修养和行为示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2.立足课堂教学育人。
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中都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长河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新时代,更是有无数的名言警句、道德典范、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教师对这些资源加以挖掘和整理,不但可以增强各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更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让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3.组织学科活动育人。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英文电影配音、英文歌曲演唱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能充分发掘学科资源。各学科都可以将课前社会调查、课后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让学科活动真正成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4.注重家校协同育人。
教师要运用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家长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教师要学会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的道德思想、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好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